鐵筒拔毒膏

TIE TONG BA D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脾經 22%
肺經 16%
心經 11%
小腸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鐵筒拔毒膏中加入石灰,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石灰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拔除毒素,治療瘡瘍、毒蛇咬傷等病症。
  2. 促進藥物吸收: 石灰能使藥物更容易滲透皮膚,提高藥物吸收率,更有效地發揮藥效。此外,石灰也能起到乾燥劑的作用,使藥膏更加穩定,不易變質。

總而言之,鐵筒拔毒膏中加入石灰是為了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鐵筒拔毒膏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腫止痛: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有較好的療效。鐵筒拔毒膏主要用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天南星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幫助緩解患者的痛苦,促進傷口癒合。
  2. 驅散毒邪:天南星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可以驅散外傷感染的毒邪,防止感染蔓延,促進傷口癒合。鐵筒拔毒膏中加入天南星,可以加強其拔毒消腫的功效,加速傷口癒合。

鐵筒拔毒膏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鐵筒拔毒膏主要用於外傷感染,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處的血液流通,帶走毒素,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2. 補氣養血,增強機體抵抗力: 當歸還具有補氣養血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抵抗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同時,當歸也能緩解因外傷引起的氣血虛弱等症狀,使患者更快康復。

鐵筒拔毒膏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鐵筒拔毒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腫痛、出血、感染等,赤芍的涼血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並抑制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幫助清除瘀血,防止感染。

綜上所述,赤芍在鐵筒拔毒膏中起到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引起的各種病症。

鐵筒拔毒膏中包含斑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拔毒消腫:斑蝥性辛熱,具有破瘀生肌、拔毒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瘡瘍、腫毒等症。在鐵筒拔毒膏中,斑蝥可以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拔毒消腫的目的。
  2. 活血止痛:斑蝥能活血化瘀,並能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鐵筒拔毒膏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斑蝥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促進傷勢恢復。

鐵筒拔毒膏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拔毒消腫: 皁莢具有較強的消炎解毒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並促進傷口癒合。在鐵筒拔毒膏中,皁莢能拔出毒素,消腫止痛,加速傷口修復。
  2. 活血化瘀: 皁莢亦具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周圍組織的修復。對於因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皁莢能起到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幫助傷口更快痊癒。

主治功效


鐵筒拔毒膏主治功效分析

鐵筒拔毒膏,其組方包含石灰、天南星、當歸、赤芍、斑蝥、皁莢等藥材,依據古籍記載,主要用於治療瘡癤初起之症。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中石灰、赤芍、皁莢等藥材皆具清熱解毒之功。石灰,性味辛澀,具有消炎止痛,防腐消毒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瘡癤的發展。赤芍,性味苦微寒,能清熱涼血,解毒止痛,有助於消除瘡癤的炎症反應。皁莢,則具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效,能幫助清除局部毒素。這些藥材的協同作用,可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有效控制瘡癤的初期發展。

二、 活血化瘀,散結消腫

當歸,性味甘溫,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顏之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活血化瘀的作用不僅能加速炎症物質的代謝,還有助於消散瘡癤引起的腫脹。

三、 拔毒外出,祛腐生肌

斑蝥,性味辛寒,有毒,具殺蟲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其外用可拔毒外出,促使瘡癤內的膿液排出。天南星,性味苦溫,有毒,能祛風散寒,化痰止咳,古籍中提及,與當歸、赤芍同炒,可增強藥效,此處或取其消散作用,幫助排除局部邪毒。

綜合來看,鐵筒拔毒膏的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拔毒外出等多種途徑,來達到治療瘡癤的目的。其獨特之處在於利用藥物的協同作用,一方面清除局部熱毒,控制炎症發展,另一方面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使毒邪從外而解。

古籍記載的應用方法與治療思路

從《祕傳外科方》的描述可見,鐵筒拔毒膏的用法是將其“點破”瘡癤,使之破潰,便於毒氣外出。古人認為,瘡癤的形成是體內毒素鬱結所致,而“點破”是一種排毒的方法。待瘡口破潰後,可用吸筒將膿液拔出,以加速瘡瘍的痊癒。

《証治準繩·瘍醫》則將鐵筒拔毒膏的應用範圍擴大至癰疽、癤毒、瘰癧、六瘤、疔瘡、頑癬、痔漏、痣贅、惡瘡、腫瘍等多種外科疾患。並且明確指出,對於“已成者,貼破膿腐即去;未成者,自然消散”,體現了其在治療不同階段瘡瘍的應用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祕傳外科方》中還提及了配合使用的其他藥物及器械,如“解毒生肌散”、“吸毒竹筒”等,反映了古人在治療外科疾病時注重內外兼顧,綜合施治的思路。鐵筒拔毒膏雖具拔毒之功,但仍需配合其他藥物和療法,方能達到最佳療效。

總結而言,鐵筒拔毒膏以其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拔毒外出的綜合功效,在治療瘡癤等外科疾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配伍獨特,使用方法靈活,體現了古人辨證施治、內外兼顧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蕎麥稭灰3碗,桑柴灰3碗,礦石灰3碗,真炭火1盞。
消毒。
將四灰和勻,用酒漏一個,將棕帕塞住竅,用水三十碗熬滾,淋灰汁,將汁復熬滾,復淋過,取淨藥力,慢火入瓷罐煎熬,以紙數重固口,熬至一碗為度,乘滾入礦石灰末攪勻如糊之樣,入黃丹取如微紅之色,密封固罐口,候冷,次日將厚實瓷罐收貯,密塞其口。
每用少許塗毒頂之上,即時咬破,不黑又點,以黑為度;如藥乾,以唾調塗;如要急用,只將燒大柴灰9碗,石灰3碗,淋灰汁,熬濃汁如前制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2. 使用本方前,應先將患處清洗乾淨,以免感染。
  3. 使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用本方,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痔瘡癤和癰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淋巴肉瘤及組織肉瘤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

相同名稱方劑


鐵筒拔毒膏, 出處:《準繩·瘍醫》卷三。 組成:荞麥稭灰3碗,桑柴灰3碗,礦石灰3碗,真炭火1盞。 主治:消毒。主治:癰疽,癤毒,瘰癧,六瘤,疔瘡,頑癬,痔漏,痣贅,惡瘡,腫瘍,一切惡肉惡核等毒已成者。

鐵筒拔毒膏, 出處:《急救仙方》卷一。 組成:好石灰(燒皂角熏,不過大)、糯米(南星、當歸、赤芍同炒)、砂牯牛、斑蝥,上爲細末,用後灰煎水調用。真石灰、桑柴灰、脂麻灰、皂角、3-4皮、柳柴皮。 主治:瘡癤初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