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的傳統功效
1. 殺蟲止癢
石灰在古代醫籍中被記載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其作用機理與其性味及藥理作用密切相關。多部經典著作皆有記載,例如《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已明確指出石灰能治療皮膚病,並能殺死痔蟲。
《藥性論》則更進一步說明石灰「治疥,蝕惡肉」,說明其具有殺滅疥蟲以及去除壞死組織的作用。 「蝕惡肉」一詞,暗示了石灰的腐蝕性,能將感染部位的壞死組織清除,從而減輕病症。此腐蝕性也間接地殺死了寄生於皮膚的蟲類。 配合雞子白及敗船茹使用,更能提升療效,可見古人已懂得運用複方協同作用來增強石灰的治療效果。
《醫林纂要》則從性味角度分析石灰:「辛能散能行,苦能降能堅,澀能收能止」,其辛味具有發散作用,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苦味則能清熱燥濕,收斂止癢;澀味則能收斂止血。其“燥濕殺蟲”的特性,尤其體現在外用治療上,對於因濕熱導致的皮膚病及蟲咬引起的瘙癢具有顯著療效。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指出,石灰能散風熱毒氣,蝕去惡肉而生新肌,其辛溫燥的特性,也能殺死痔蟲,這也解釋了石灰殺蟲止癢的機理。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關於石灰殺蟲止癢的記載,多指向其腐蝕性、燥濕性以及辛溫發散的特性,能有效清除病竈,殺滅蟲類,並促進傷口癒合。 但需注意,石灰藥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且多為外用。
2. 斂瘡止血
石灰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記載其具有斂瘡止血的功效,其機理值得探討。多部典籍如《神農本草經》、《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醫林纂要》等,都記載了石灰的相關療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石灰主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等,並能殺痔蟲,去黑子息肉。其機理可能與其燥熱特性有關,能散風熱毒氣,並藉由蝕去惡肉促進新肌生長。 《藥性論》則提到石灰能止金瘡血,並建議與雞子白、敗船茹同用,效果更佳。此處雞子白可能起到緩和石灰燥性,保護創面的作用,而敗船茹則可能具有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與石灰協同作用達到止血斂瘡的效果。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指出石灰能生肌長肉,止血,並能治療多種皮膚病。此處的生肌長肉功效,可能與其促進組織修復,以及其收斂作用,使創面癒合有關。
《醫林纂要》則從藥性角度分析石灰的「澀能收能止」特性,說明其收斂止血的功效來源。 《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闡述石灰的止血機理,指出石灰能「堅物」,防止創面腐壞,配合其他活血涼血的藥物,能有效止血。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也提到石灰性燥熱,多為外用。
綜上所述,石灰斂瘡止血的功效,可能來自其燥熱的特性,能散風除濕、殺菌止癢,並藉由收斂作用,促進創面癒合止血。 其臨牀應用需注意劑量和使用方法,需結合其他藥物,以發揮最佳療效並降低刺激性。 古代文獻中所描述的療效,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進行重新評估和理解。
3. 解毒蝕腐
石灰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解毒蝕腐的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的某些觀點亦有暗合之處。
多部典籍如《神農本草經》、《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均記載石灰能治療疽瘍、疥瘙、惡瘡等皮膚病。 《神農本草經》更明確指出其能「殺痔蟲,去黑子息肉」,說明其具有殺菌、消腫、去除壞死組織的作用。《藥性論》提及石灰「蝕惡肉」,與其解毒蝕腐的功效直接相關,並說明其外用為主,可止血。 《日華子本草》則擴展了其應用範圍,包括治療白癜、癧瘍等皮膚病,以及酒毒,顯示其解毒能力不僅限於外用。
《醫林纂要》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生石灰燥熱,主要外用,以燥濕殺蟲為主;熟石灰則辛溫,內外皆可使用,止痢止帶為其優勢。這反映出古人對石灰不同炮製方法及其藥性差異的認識。
《本草經疏》對石灰的毒性有所提及,認為其「不入湯服」,說明其直接內服有一定風險,但其解毒蝕腐的機理,在於其「辛溫能散風熱毒氣,且能蝕去惡肉而生新肌」。 書中更指出石灰在金瘡治療中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這可能與石灰的收斂和促進組織再生作用相關。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石灰解毒蝕腐功效的記載,體現了古人豐富的臨牀經驗和對藥物作用機理的初步認識。 其作用機制雖然未在古代得到明確闡述,但其臨牀應用結果,卻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石灰性質強悍,使用需謹慎,現代臨牀應用已較少,多以現代藥物替代。
4. 燥濕
石灰在古代醫籍中,雖非專治濕症之要藥,但其燥濕功效,可從多方典籍中窺見端倪。
《醫林纂要》記載石灰「辛能散能行,苦能降能堅,澀能收能止」,其中「辛能散」暗示其具有疏通經絡、宣散鬱滯之功,而濕邪阻滯常伴隨氣機不利,故石灰可間接達到燥濕之效。其「澀能收能止」則能收斂止洩,針對因濕邪下注導致的泄瀉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中,石灰被用於治療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等,這些疾病往往與濕熱交蒸有關。 《神農本草經疏》更明確指出石灰「辛溫能散風熱毒氣,且能蝕去惡肉而生新肌」,這說明石灰的燥熱之性,能驅散濕邪蘊結於肌膚之中的熱毒,從而達到燥濕的作用。 此外,其「殺痔蟲」的功效,也與濕熱下注,蟲毒滋生有關。
《藥性論》提及石灰「治疥,蝕惡肉」,疥瘡多因濕熱蘊結所致,石灰能蝕去腐肉,亦可視為一種去除濕邪的間接方式。 《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其能治「痔瘻疽瘡」,這些疾病同樣與濕熱、瘀阻相關,石灰在此的應用,也間接體現了其燥濕之效。
總之,石灰的燥濕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而是其辛溫燥熱特性在治療濕邪相關疾病時的間接作用。 古人使用石灰多為外用,或配伍其他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燥濕功效,且需注意其燥熱之性,不可濫用。
5. 斂瘡
石灰,在古代醫籍中記載其具有斂瘡的功效,其機理與藥性密切相關。 多部典籍記載了石灰的功效,其斂瘡作用並非單一機制,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神農本草經》和《神農本草經疏》均記載石灰主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等,認為其辛溫之性可以散風熱毒氣,並能蝕去惡肉,促進新肌生長。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指出,石灰能“堅物,使不腐壞”,並與其他活血涼血藥物合用,達到止血生肌的效果。這說明石灰的斂瘡作用,與其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腐敗感染息息相關。
《藥性論》提到石灰能「止金瘡血」,並建議與雞子白、敗船茹等配伍使用,此處的雞子白具有清熱解毒,敗船茹具有清熱解毒生肌的作用,與石灰的斂瘡作用形成協同效果。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強調石灰的「生肌長肉,止血」功效,並列舉其治療多種皮膚病的應用,再次佐證其斂瘡作用。
《醫林纂要》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石灰「澀能收能止」,其收斂作用是其斂瘡功效的重要基礎。 雖然《醫林纂要》也提到生石灰燥熱,僅宜外用,但其強調熟石灰可內服外用,說明石灰的應用方式和炮製方法會影響其藥性及療效。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關於石灰斂瘡功效的記載,多從其辛溫燥澀的藥性出發,並結合臨牀經驗,說明其斂瘡作用是多種藥理作用綜合體現的結果。
6. 止癢
石灰在古代醫籍中,記載其止癢功效多源於其燥熱殺蟲的特性。諸多典籍都記載了石灰的藥性及應用,其止癢作用並非單純的某種機制,而是多種藥理作用綜合體現的結果。
《神農本草經》提到石灰「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點明其能治療皮膚病引起的瘙癢,例如疥瘡等。 《藥性論》更直接指出石灰「治疥」,並強調其「蝕惡肉」的特性,這暗示石灰可能通過殺死引起瘙癢的病原體(如疥蟲)以及清除壞死的組織來達到止癢效果。 此書也提到石灰外用止金瘡血,與雞蛋清和敗船茹合用效果甚佳,說明其外用止血及消炎作用,間接證明其可有效緩解炎症導致的皮膚瘙癢。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擴展了石灰的應用範圍,記載其能治療「白癜、癧瘍、瘢疵等」,這些疾病常伴有瘙癢症狀。 《醫林纂要》中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石灰「辛能散能行,苦能降能堅,澀能收能止」,其辛散之性可以疏通經絡,去除導致瘙癢的邪氣;澀能收能止,則能止癢止血。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石灰能散風熱毒氣,蝕去惡肉而生新肌,從而治療因風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石灰止癢的機制,主要體現在其燥熱殺蟲、收斂止血、散風祛濕等多方面作用。 需注意的是,古代文獻中對石灰的應用多為外用,且生石灰和熟石灰的藥性有所不同,其應用方式和劑量需謹慎。
7. 驅蟲殺蟲
石灰在古代醫籍中記載,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其機理主要來自其燥熱及腐蝕特性。 多部典籍提及石灰的殺蟲作用,並非單純的驅蟲,而是藉由其強烈的殺菌和腐蝕性來消滅寄生蟲及其生存環境。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石灰能「殺痔蟲」,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其機理:「辛而燥,故又能殺痔蟲」。 這說明石灰的辛燥之性,能直接殺滅蟲體。 其「辛能散能行,苦能降能堅,澀能收能止」的特性(《醫林纂要》),也暗示其能破壞蟲體生存環境,並促進傷口癒合,防止蟲體再次入侵。
值得注意的是,《藥性論》明確指出石灰「不入湯服」,《神農本草經疏》也提到「觀所主皆不入湯,其為毒可知矣」,說明石灰多為外用,其強烈的腐蝕性若內服則具毒性。 《醫林纂要》中區分了生石灰和熟石灰,生石灰燥熱,只宜外用;熟石灰則可內服,但其主要功效轉向止痢止帶。 因此,古籍中關於石灰殺蟲的記載,大多指其外用治療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例如《神農本草經》提到的「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 這些疾病的病理都與蟲、菌感染及組織損傷有關,石灰的殺菌、腐蝕及收斂作用,便能發揮其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石灰驅蟲殺蟲的功效主要來自其強烈的燥熱及腐蝕性,多應用於外治。
8. 清熱解毒
石灰,雖非常見內服中藥,但在古代醫籍中,其清熱解毒功效卻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在外用方面。其作用機理,並非如同現代藥物般有明確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途徑,而是基於其物理及化學特性。
從多部古代醫籍的記載來看,石灰的清熱解毒作用主要源於其「燥熱」的特性。《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癩疾死肌」,《藥性論》則指出其能「治疥,蝕惡肉」。這些記載都指向石灰能有效處理因熱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變。其「辛溫能散風熱毒氣,且能蝕去惡肉而生新肌」的特性,正如《神農本草經疏》所述,通過物理性的灼燒和腐蝕,清除病竈,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醫林纂要》更進一步區分了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特性,生石灰偏燥熱,主要外用燥濕殺蟲;熟石灰則可內外兼用,尤其在止痢止帶方面有所優勢。
《名醫別錄》提到石灰「療髓骨疽」,暗示其清熱解毒作用可能不僅限於皮膚表面,也能深入骨髓,治療更深層的感染。 然而,需注意的是,古代醫籍中關於石灰療效的描述,多為經驗總結,缺乏現代醫學的實驗驗證。 許多記載中的「清熱解毒」,實際上可能是石灰的殺菌、止血、收斂等作用的綜合體現。 例如,《日華子諸家本草》提及石灰「生肌長肉,止血」,這些功效也間接地體現了其在處理感染後的組織修復作用,與清熱解毒的目標相輔相成。 總之,石灰的清熱解毒功效,在古代醫學體系中,更多的是基於其物理特性和臨牀經驗的觀察總結。
9. 止血
石灰,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止血功效也多次提及。綜觀《神農本草經》、《藥性論》、《日華子本草》、《醫林纂要》、《本草綱目》等典籍,可見其止血機理與應用方式的多樣性。
《神農本草經》記載石灰能治「疽瘍疥瘙,熱氣惡瘡」,並能「殺痔蟲」,說明其具有殺菌消炎,從而間接止血的作用。 《藥性論》則明確指出石灰能「止金瘡血」,並建議與雞子白、敗船茹合用,這暗示石灰可能通過收斂止血的方式來達到療效,雞子白與敗船茹則可能發揮輔助修復傷口的作用。
《日華子本草》更進一步闡述石灰能「生肌長肉,止血」,顯示其止血的同時,還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醫林纂要》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石灰的「澀能收能止」特性是其止血作用的根本原因。 《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探討其止血機制,認為石灰「性能堅物,使不腐壞,且血見石灰,則止」,其止血作用與其收斂、凝固血液的特性相關,並指出古方常將石灰與其他草藥合用,以發揮更好的止血和活血效果。
總而言之,古代醫家認為石灰的止血功效,一方面來自其收斂、凝血的藥性,另一方面也與其殺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息息相關。 其應用方式多為外用,但根據《醫林纂要》的記載,熟石灰經炮製後也可內服,主要用於止痢止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古代醫籍對石灰的描述及功效闡述略有差異,可能與所用石灰的種類(生石灰或熟石灰)、炮製方法以及臨牀應用場合的不同有關。
石灰的古代典籍
石灰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外用:研末調敷,或以水溶化澄清塗洗。
石灰的炮製
1.淨制:採得石灰岩礦石,擇較潔淨者,除去塵土上等雜質。
2. 煅制:作窯煅燒,柴煤一層置下,礦石一層置上,火從下發,層層自焚而散(900℃以上高溫),取出,去夾石等雜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凡有實火,胃熱者及孕婦者皆禁用。
石灰相關的方劑
石灰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石灰含有的化學成分
氧化鈣(Calcium oxide), 氫氧化鈣(Calcium hydroxide),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