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烏

一宿烏

YI XIU W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脾經 19%
腎經 17%
心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8%
小腸經 8%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宿烏」方劑中使用石灰,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火歸原,引藥入肝: 石灰性寒而燥,能引火歸原,將藥性引導至肝經,增強藥效。肝為木,喜燥惡溼,石灰能燥濕,有助於治療肝鬱氣滯之症。
  2. 解毒去腐,生肌止痛: 石灰具有解毒去腐之效,可消滅腐肉,促進傷口癒合,生肌止痛。

因此,石灰在「一宿烏」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引導藥性,又能解毒生肌,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劑[一宿烏]的組成中,包含[鉛丹],主要是因為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鉛丹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皮膚問題。然而,由於鉛丹具有強烈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中藥方劑[一宿烏]的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強效的解毒、消腫作用。輕粉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毒素,減少由毒素引起的紅腫、瘡瘍等症狀。在[一宿烏]中,輕粉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有助於快速緩解由毒素引起的皮膚問題。然而,由於輕粉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宿烏」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須髮黃白」,即用於改善頭髮或鬍鬚因衰老或血虛等因素導致的黃白現象。古代醫家認為,髮為血之餘,其色澤與腎精、氣血盛衰相關。此方以外用塗擦方式,通過局部藥性作用,試圖使毛髮色澤轉黑,屬傳統染髮或滋養類外治方。

二、組成藥物分析

  1. 定粉(一兩)
    即鉛粉,主要成分為鹼式碳酸鉛,具收斂、殺蟲、防腐之效。古代常用於外用方劑,作為基礎劑型或賦形劑,其物理性質可能幫助藥物附著毛髮。

  2. 石灰(一兩)
    生石灰(氧化鈣)或熟石灰(氫氧化鈣),具強烈腐蝕性與乾燥作用。此處可能用於分解毛發表層角質,促進其他藥物滲透,但需嚴控劑量以避免刺激。

  3. 鉛丹(半兩)
    即黃丹(四氧化三鉛),性辛微寒,外用可解毒生肌。其橘紅色色素或能暫時附著毛髮,配合其他成分產生染色效果。

  4. 膩粉(五錢匕)
    通常指輕粉(氯化亞汞),具攻毒殺蟲之效,但毒性較強。此方可能取其殺菌、防腐作用,或幫助其他藥物滲透毛囊。

三、方劑組成邏輯與可能作用原理

  1. 物理性染色與角質處理

    • 鉛丹、定粉均含金屬成分,可能通過化學沉積在毛髮表面形成深色層,藉以遮蓋黃白色澤。
    • 石灰的強鹼性可微損毛鱗片,協助藥物附著或暫時改變毛髮結構,使色澤視覺上加深。
  2. 局部刺激與毛囊作用

    • 輕粉、石灰的刺激性或能輕微活化頭皮血液循環(類似「激發」效應),但需謹防過度反應。
    • 古代認為「髮為血之餘」,此方或試圖通過外力促使毛囊氣血通暢,間接改善毛髮狀態。
  3. 劑型與使用方法考量

    • 酒漿調塗:酒能行藥勢,助成分溶解擴散。
    • 荷葉包裹:取其清涼收斂之性,緩解石灰、輕粉的燥烈,或防止藥物沾染衣物。
    • 晨起清洗:避免藥物長時間接觸致皮膚損傷,體現古代外治「中病即止」思想。

四、潛在治療邏輯與侷限
此方以金屬化合物為主,作用機制偏向「外染」與「局部刺激」,與現代理解的黑髮需內調肝腎、氣血有所不同。古代可能觀察到其短暫染色效果,遂用於應急修飾容貌,然長期使用恐有毒性累積風險(如鉛、汞攝入)。整體而言,此方反映古代對毛髮養護的外治經驗,兼含藥理與物理性作用,但受限於時代科技,其安全性和深層機轉仍有待商榷。

傳統服藥法


定粉1兩,石灰1兩,鉛丹0.5兩,膩粉5錢匕。
上為極細末。
臨臥以酒漿調塗,仍以荷葉包,平旦溫漿水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頭皮過敏。

相關疾病


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一宿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定粉1兩,石灰1兩,鉛丹半兩,膩粉5錢匕。 主治:須發黃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