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濕疹軟膏
YING ER SHI ZHEN RU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嬰兒濕疹軟膏]的組成中包含[輕粉],因為輕粉具有燥濕解毒和消腫的作用。輕粉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濕氣和毒素,對於由濕毒引起的皮膚問題和腫脹有顯著療效,使得[嬰兒濕疹軟膏]在處理濕疹和皮膚過敏方面更加有效。
對於[嬰兒濕疹軟膏]中的鉛丹成分,鉛丹在古代被認為具有收斂、殺蟲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皮膚病變。但由於鉛丹的毒性,現代已經不再推薦使用,尤其對於嬰兒來說,更應避免接觸任何含鉛產品。
嬰兒濕疹軟膏中添加松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 收斂作用: 松香具有收斂功效,可幫助收縮濕疹患處的血管,減輕炎症反應,並減少滲液,促進傷口癒合。
- 抗菌作用: 松香含有松香酸等抗菌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濕疹部位感染。
然而,松香也可能刺激皮膚,引起過敏反應。因此,使用前需謹慎,並觀察嬰兒的反應,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用並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嬰兒濕疹軟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用於「嬰兒濕疹」,中醫稱為「奶癬」或「胎斂瘡」,多見於嬰幼兒頭面、頸項或四肢,症見皮膚紅斑、丘疹、滲液、瘙癢,甚則糜爛結痂。此類濕疹多因胎中蘊熱,或外感風濕熱邪,蘊阻肌膚而成。古代醫家認為,濕熱夾風為病機關鍵,治療需以「清熱燥濕、解毒斂瘡」為主,輔以「殺蟲止癢」。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核心作用
清熱解毒
- 青黛、煅石膏:清肝瀉火、涼血解毒,針對濕疹之紅腫熱痛。
- 冰片:辛涼透散,消炎止癢,助藥力透達皮表。
燥濕收斂
- 煅蛤粉、枯礬:煅後增強吸水燥濕之力,減少滲液糜爛。
- 黃丹(鉛丹):傳統用於斂瘡生肌,但現代因其毒性已少用。
殺蟲止癢
- 硫黃、輕粉、川椒:溫燥殺蟲,抑制皮膚真菌寄生,緩解瘙癢。
- 此類藥物多具毒性,古代用量極低(如川椒僅0.1克),意在微劑量攻邪。
賦形潤膚
- 蜂蜜、凡士林:調和藥末成膏,滋潤保護皸裂皮膚,防止乾燥。
(二)配伍邏輯
- 寒溫並用:
- 青黛、石膏性寒清熱,硫黃、川椒性溫殺蟲,避免過寒傷陽或過溫助熱。
- 燥潤結合:
- 枯礬、蛤粉燥濕,蜂蜜、凡士林潤膚,防止燥藥傷陰。
- 標本兼治:
- 清熱殺蟲治標(濕熱蟲癢),收斂潤膚治本(修復皮膚屏障)。
(三)現代可能機轉推論
- 抗炎抑菌:硫黃、輕粉、枯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濕疹繼發感染菌有抑制作用。
- 減少滲出:煅蛤粉、石膏具吸附性,可吸收組織滲液。
- 調節免疫:青黛含靛玉紅,可能調節Th2型免疫反應(濕疹相關過敏路徑)。
三、總結
此方以「清熱燥濕」為君,「殺蟲止癢」為臣,「潤膚護表」為佐使,符合中醫「祛邪不傷正」原則。然部分藥物(如輕粉、黃丹)今已鮮用,臨床可參考其配伍思路,調整為更安全之替代品。
傳統服藥法
煅蛤粉5克,煅石膏5克,枯礬5克,青黛5克,輕粉5克,硫黃3克,冰片1克,黃丹1克,川椒0.1克,蜂蜜30克,凡士林40克。
上為細末,調膏。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嬰兒濕疹軟膏使用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 嬰兒濕疹軟膏不能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過敏。
- 嬰兒濕疹軟膏不能用於治療其他皮膚病。
- 嬰兒濕疹軟膏使用後如果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要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嬰兒濕疹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輕粉10g,黃丹10g,苦礬10g,松香10g,煙粉10g。 主治: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煅蛤粉5g,煅石膏5g,枯礬5g,青黛5g,冰片1g,黃丹1g,蜂蜜30g,凡士林40g。 主治:嬰兒濕疹。
嬰兒濕疹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煅蛤粉5g,煅石膏5g,枯礬5g,青黛5g,輕粉5g,硫黃3g,冰片1g,黃丹1g,川椒0.1g,蜂蜜30g,凡士林40g。 主治:嬰兒濕疹。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