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散

JIN S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肺經 31%
胃經 31%
肝經 1%
心經 0%
腎經 0%
膽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金石散中含有石灰,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炎止痛:石灰性寒,具收斂止痛之效。中醫認為,石灰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痛等。

二、 止血生肌:石灰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中醫認為,石灰可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

因此,金石散中加入石灰,旨在發揮其消炎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金石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在當前的中醫實踐中已引起了一定的爭議。鉛丹的主要成分是鉛及其化合物,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用於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然而,鉛作為重金屬,對人體有潛在的毒性,長期使用或劑量不當可能導致鉛中毒,影響腎臟、神經系統及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

在明清時期,金石散常用於清熱解毒及治療一些外科病症,當時對於藥物的安全性認知不足,因此使用鉛丹是基於當時的醫學知識與經驗。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許多傳統方劑中的有害成分被逐步取代或禁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雖然鉛丹在金石散中曾有其歷史地位,但現代中醫更應該考慮其安全性,尋求替代成分,以減少對患者的危害。

金石散方劑中包含糯米,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糯米性溫和,可緩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使藥物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 增加黏性: 糯米煮熟後具黏性,可使藥粉更好地黏附在藥材表面,方便煎煮,避免藥材在煎煮過程中漂浮,提高藥效的提取率。

主治功效


金石散

組成

  • 石灰:性辛、溫。歸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殺蟲、止血止瀉的功效。
  •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散結清熱、止血止瀉的功效。
  • 糯米:性溫、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汗止瀉的功效。

主治

休息痢:也稱「虛脫痢」,是中醫的一種痢疾證型,多因脾腎陽虛,衛陽不固,營衛失和,寒邪乘虛侵襲所致。症狀主要為腹瀉頻繁,大便清稀,色白或淡紅,質稀薄,伴有怕冷、疲倦、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

功效

金石散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殺蟲、止血止瀉的功效,可調理脾腎陽虛,固護衛陽,止瀉止痢。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 6-9 克,每日 2-3 次。

注意事項

  • 本品含鉛丹,有毒,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不可擅自增減劑量或延長服用時間。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
  • 服用本品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本品後若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金石散是一味中醫方劑,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殺蟲、止血止瀉的功效,可調理脾腎陽虛,固護衛陽,止瀉止痢。本品含鉛丹,有毒,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不可擅自增減劑量或延長服用時間。

傳統服藥法


石灰1分,鉛丹1分,糯米1合(炒黑)。
上三味;將前二味慢火炒一炊久,入糯米同研令細。
每服2錢匕,空心陳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金石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金石散不宜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金石散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消化。

相同名稱方劑


金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組成:石灰1分,鉛丹1分,糯米1合(炒黑)。 主治:休息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