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雪丸

仙雪丸

XIAN XU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肝經 27%
肺經 14%
膀胱經 14%
大腸經 14%
脾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仙雪丸中加入石灰,主要原因如下:

  1. 吸濕乾燥: 石灰具有強烈的吸濕性,可有效吸附丸劑中的水分,防止丸劑受潮變質,延長藥效保存時間。
  2. 中和酸性: 石灰為鹼性物質,可中和藥材中可能存在的酸性物質,避免藥材成分發生酸敗,維持藥效穩定。

石灰在仙雪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輔料角色,不僅能幫助藥丸乾燥保存,還能穩定藥效,確保藥品品質。

仙雪丸中包含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仙雪丸多用於治療溼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能有效去除皮膚表面的濕氣,減輕瘙癢,達到止癢的效果。
  2. 收斂止血: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仙雪丸中可能加入白礬,以增強其止血效果,特別是對於伴有出血的皮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仙雪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主治】 九種心痛(古代泛指上腹部、心窩部之疼痛,非僅指心臟病)。
【功效】 化瘀止血、燥濕消積、收斂止痛。


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1. 陳石灰(水澄清,去粗渣泥垢)一兩

  • 特性:石灰(熟石灰,即氫氧化鈣)經水沉澱後去雜質,性辛溫。
  • 作用
    • 止血化瘀:傳統用於金創出血,能收斂瘡口、消散瘀滯。
    • 燥濕殺蟲:對濕濁內停或積滯所致之脘腹疼痛有效。
  • 邏輯推導:心痛(胃脘痛)或因寒濕夾瘀,石灰辛散溫通,可破陰凝之邪。

2. 生白礬五錢

  • 特性:明礬(硫酸鋁鉀),性寒酸澀。
  • 作用
    • 收斂止痛:直接抑制黏膜分泌,緩解胃酸過多或潰瘍疼痛。
    • 清熱解毒:針對熱鬱型心痛,如燒灼感或口苦。

3. 熟白礬五錢

  • 特性:煅白礬(枯礬),性燥烈,澀性增強。
  • 作用
    • 固澀消積:強力燥濕,化解痰飲、食積停滯。
    • 協同石灰:增強收斂固攝之效,防出血或潰瘍惡化。

4. 薑汁為丸

  • 特性:生薑辛溫,汁液具發散水濕、溫中止嘔之力。
  • 作用
    • 佐制寒性:平衡白礬之寒,避免傷胃。
    • 引藥上行:配合燒酒送服,助藥力直達上焦(心胃)。

5. 燒酒送服

  • 特性:高濃度酒,辛熱走竄。
  • 作用
    • 行藥勢:促進石灰、白礬的活血散結效果。
    • 溫通經脈:針對寒凝氣滯之痛,加強散寒止痛。

治療原理推論

  1. 病因病機

    • 古代「九種心痛」多與寒、熱、氣滯、血瘀、濕濁、食積相關。此方側重於寒濕夾瘀痰凝血滯型疼痛。
  2. 配伍邏輯

    • 石灰+白礬:一溫一寒,石灰走散化瘀,白礬收斂制酸,共奏「通澀並用」之效,既能破積滯,又可護黏膜。
    • 生熟白礬同用:生者清熱,熟者固澀,兼顧急性炎症與慢性潰瘍。
    • 薑汁+燒酒:辛溫助陽,引藥入絡,避免礦類藥沉降過速。
  3. 現代對應思考

    • 此方可能適用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見黑便者慎用石灰)、功能性消化不良(寒濕型脹痛)。石灰的強鹼性與白礬的收斂性,或能局部中和胃酸、保護潰瘍面,但需嚴格控制劑量(如綠豆大丸,僅服五丸)。

總結

仙雪丸以礦物藥為主,透過「溫通收澀」雙向調節,針對心胃痛之寒熱錯雜、濕瘀互結證。其組方簡峻,體現古人「通則不痛」「澀以固脫」的辨證思維,然藥性峻烈,當慎辨體質而用。

傳統服藥法


陳石灰(水澄清,去粗渣泥垢)1兩,生白礬5錢,熟白礬5錢。
上為末,薑汁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燒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酒渣癬

相同名稱方劑


仙雪丸,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陳石灰(水澄清,去粗渣泥垢)1兩,生白礬5錢,熟白礬5錢。 主治:9種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