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腰膏

JI YAO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雞腰膏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汗: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收斂汗孔,止汗止癢,用於治療因腎虛或濕熱所致的汗多、盜汗等症狀。雞腰膏多用於治療腎虛、腰膝酸軟等症,白礬的收斂作用有助於提高療效。
  2. 消炎止痛:白礬亦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雞腰膏中所針對的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狀,白礬的消炎作用能夠減輕疼痛,緩解炎症。

總之,雞腰膏中加入白礬,是利用其收斂止汗、消炎止痛的藥理作用,以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雞腰膏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雞腰膏,出自《驗方新編》,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胎毒及頭、面、耳前、耳後一切濕瘡,以及羊鬚瘡。根據古文記載,雞腰膏具有「敷之,其效如神」、「屢試如神」等評價,顯示其療效顯著。

主治功效

綜合古文內容,雞腰膏主要針對以下症狀:

  • 小兒胎毒: 指嬰兒出生後出現的各種皮膚疾患,常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等。
  • 頭面、耳前、耳後一切濕瘡: 泛指發生於頭面部及耳部的濕疹樣皮膚病,常伴有滲液、糜爛、結痂等症狀。
  • 羊鬚瘡: 根據症狀描述,可能類似於現代醫學的鬚瘡,一種發生於鬍鬚部位的毛囊炎或癤病。

治療原理

雞腰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成分的藥性及相互作用:

  • 白礬(枯礬): 白礬經煅燒後成為枯礬,其味酸澀,性寒。具有收斂止血、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在雞腰膏中,枯礬主要起到收斂濕瘡瘡面、抑制滲出、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 雞腰子(雞腎): 雞腰子味甘,性溫,具有補益腎臟、強筋壯骨的功效。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其華在髮」,腎氣充足則毛髮潤澤,皮膚健康。雞腰子可能通過補益腎氣,促進皮膚修復和再生,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冰片 (頭梅片): 根據《外科學話義》記載,還加入了少量的冰片。冰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防腐生肌的功效,可加強藥效。

雞腰膏中,枯礬和雞腰子共搗為膏,外敷於患處。枯礬的收斂燥濕、解毒殺蟲作用,可以快速控制濕瘡的滲出和感染;雞腰子的補益作用,則有助於促進瘡面癒合和組織修復,特別是小兒皮膚嬌嫩,更需要扶正補益。

值得一提的是,古文還提到了其他一些治療濕瘡的方劑,如小紅棗、舊棉絮胎、羊須、陳石灰、黃柏、滑石、蓮蓬、輕粉、樟腦、大楓子、川椒、杏仁等,這些藥物大多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等功效,與雞腰膏的治療原理有相似之處,也從側面印證了雞腰膏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雞腰子1對(蒸熟去皮),枯礬3分。
共搗融,加頂上冰片1-2分,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雞腰膏,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一。 組成:大雞腰子1對(蒸熟去皮),枯礬3分。 主治:小兒胎毒及頭、面、耳前、耳後一切濕瘡,並羊須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