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涎散

Q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祛涎散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針對痰涎黏稠、難以咳出的情況,白礬能有效地將痰液乾燥,使其更容易咳出。
  2. 收斂止瀉: 白礬亦具收斂止瀉之效,能固澀腸胃,減少因脾胃虛弱引起的痰涎過多。對於因脾虛濕盛導致的咳嗽、痰多、腹瀉等症狀,白礬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白礬在祛涎散方劑中,發揮著燥濕化痰、收斂止瀉的功效,能有效地解決因痰涎過多引起的相關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涎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仁術便覽》及《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等古籍記載,中藥方劑「祛涎散」主要用於治療卒中風不省人事,多因痰壅所致的病症。其核心藥物為白礬,並常搭配生薑汁調服,或輔以其他藥物如硃砂、鹽滷水等,以增強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1. 白礬的祛痰作用: 白礬味酸澀,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收斂腐蝕等功效。在卒中風導致的昏迷中,常因痰涎壅盛阻塞氣道,使病人不省人事。白礬能夠燥濕化痰,使痰液稀釋或排出,解除氣道阻塞,從而促使病人恢復意識。《仁術便覽》中記載,「其痰或吐或化,便蘇」,正說明瞭白礬通過祛痰作用,使病人轉危為安。

  2. 生薑汁的輔助作用: 生薑汁性溫辛,具有溫中散寒、解表化痰的功效。與白礬同用,可**增強其化痰作用,並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痰濁的排出。

  3. 刺激嚏法的應用: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中記載,「上為極細末,每用少許搐入鼻內,取嚏就提頭頂發立蘇。」此法利用藥物刺激鼻腔,誘發噴嚏,從而通竅開閉,驅除痰涎。這是一種中醫常用的急救手法,通過刺激嚏法,可以迅速改善病人意識障礙。

  4. 不同配伍的擴展應用: 古籍中記載的不同配伍,例如,白礬與硃砂合用,或輔以鹽滷水、清油、生五倍子等,均旨在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多途徑強化祛痰效果。硃砂有鎮靜安神之效,可能針對痰迷心竅導致的昏迷;鹽滷水則可能具有更強的破積化痰作用;清油可以滑利腸道,促使痰涎從下排出;生五倍子則主要取其收澀之性,防止痰涎過度外泄,這些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力求對症下藥,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祛涎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利用白礬的燥濕化痰、收斂之性,配合生薑汁的溫通作用,以達到祛除痰涎、開竅醒神的目的。此外,刺激噴嚏、辨證配伍等方法,亦有助於提升療效,使卒中風導致的痰迷不省人事之症得以緩解。

傳統服藥法


白礬2錢。
上生為末。
生薑自然汁調服。其痰或吐或化便甦。蜜水、滾水俱可調服,腹中響即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祛涎散,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白礬2錢。 主治:中風,不省人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