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丹

YU HUA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華丹方劑中包含白礬,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濕熱瀉痢等症狀,與玉華丹中其他收斂止瀉藥材相輔相成。
  2. 燥濕止癢:白礬亦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病症,配合玉華丹中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癢藥材,可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白礬在玉華丹中的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調整,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主治功效


玉華丹主治功效分析

玉華丹,其主要成分為白礬。白礬性味酸澀、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澀、收斂固精、化痰止咳、祛風止痛、除濕退黃、殺蟲止癢、治疥癬等功效,同時亦有淨化口腔之用。綜觀古籍記載,玉華丹的應用範圍甚廣,不僅限於其最初記載的「伏暑泄瀉驚搐」,而是在不同醫家手中,針對不同病症,發揮了其獨特的治療價值。

治療原理與功效分析

1. 伏暑泄瀉:

《本草簡要方》、《本草綱目》及《救生集》均提到玉華丹可用於治療伏暑泄瀉。此乃利用白礬的燥濕止瀉功效,針對暑濕內盛所致的泄瀉。白礬煅燒後,其收斂澀腸之效更為顯著,以醋糊為丸,更增其收斂固澀之性。配以木瓜湯下,木瓜亦有健脾祛濕之功,可增強止瀉療效。此方以收斂為主,針對暑濕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可有效緩解泄瀉症狀。

2. 外障眼疾:

《經驗奇方》與《一草亭目科全書》皆詳細描述玉華丹(或稱丹頭)用於治療外障眼疾,如紅腫羞澀、昏盲翳膜等。此處玉華丹的組成較為複雜,主要以煅爐甘石為基礎,以黃連汁、童便多次淬煉,再配以硃砂、珍珠及冰片等。

  • 爐甘石:具有收斂、明目退翳之效,為治療眼疾之常用藥。
  • 黃連:清熱燥濕,可消除眼部炎症。
  • 童便:陰寒之性,可退虛火,並引藥下行。
  • 硃砂:鎮靜安神,可緩解眼部不適。
  • 珍珠:明目,消翳。
  • 冰片:清熱止痛,可減輕眼部腫痛。

此複方通過多重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收斂消腫、明目退翳之效,針對眼部風熱、熱毒積滯所致的外障眼疾。將藥粉點於眼角,使藥性直接作用於病竈,起效迅速。

3. 小兒驚厥與痰迷心竅:

《嬰童類萃》指出,玉華丹(又名白鳳髓)可用於治療小兒痰迷心竅、驚厥不醒,並對五癇有效,亦可治療成人中風。此處可能利用白礬的化痰作用,以及其本身具有的收斂澀性,可收斂驚風之邪,並有鎮靜安神之效。

4. 外科癰腫:

《外科大成》提及,玉華丹可與千金指迷丸等藥物配合使用,治療因濕痰流注經絡所致的臂痛不能舉、或左右轉痛等症狀。這表明玉華丹在此方面具有導痰化濕、通絡止痛之功效。

5. 其他應用:

《濟世全書》指出,玉華丹(或稱白龍丸)可用於治療久瀉、痢疾、霍亂、瘧疾、血崩等病症,並指出不同病症需搭配不同藥引。這顯現出玉華丹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不僅止於止瀉,還可在不同情況下,搭配不同藥引,發揮多重療效。

總結

玉華丹以白礬為主要成分,透過煅燒、淬煉等炮製方法,增強其收斂固澀之性。其主要作用機理為燥濕收斂、清熱解毒、明目消翳、化痰止痛。臨牀應用廣泛,可治療伏暑泄瀉、外障眼疾、小兒驚厥、痰迷心竅、外科癰腫,以及久瀉、痢疾、霍亂、瘧疾、血崩等疾病。但因各家配伍不同,且用藥需隨證加減,故應詳細辨證論治,方可取得佳效。

傳統服藥法


礬(淨瓦盆合定,用火煅過)8兩。
上為極細末,煮醋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食前用木瓜煎湯送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玉華丹, 出處:《袖珍小兒》卷六。 組成:礬(淨瓦盆合定,用火煅過)8兩。 主治:伏暑泄瀉驚搐。

玉華丹, 出處:《一草亭》。 組成:爐甘石2兩(取白而輕者,如雲片,及羊腦髓樣),川黃連1兩(去蘆,切碎,水1鍾,浸半日,隔湯煮汁),童便1鍾(取男半歲無病者,同連汁和作1碗)。 主治:眼患外障,紅腫羞澀,昏瞢翳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