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獨凡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因外傷或內出血導致的出血。
- 燥濕止癢: 白礬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獨凡丸中白礬的加入,是基於其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凡丸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痢疾,依下痢性質分型用藥——赤痢(熱毒偏重,便帶血)以甘草湯引藥清熱解毒;白痢(寒濕偏重,便多黏液)以生薑湯溫中止瀉;赤白相兼則寒熱並調。其核心在於「明礬」的收澀止血、燥濕解毒作用,搭配朱砂衣加強鎮心安神之效,符合傳統「澀腸止痢」的治療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明礬(主藥):
- 火煅後(枯礬)收斂之性增強,《本草綱目》載其「燥濕解毒,澀腸止瀉」,能凝固腸道蛋白質形成保護層,減少炎症滲出,直接抑制痢疾桿菌等病原體。
- 陰陽瓦合煅(傳統炮製法)意在去除雜質、增強藥性純度。
米飲為丸:
- 白米湯調和製丸,取其甘平補中,緩和明礬刺激性,兼顧護胃。
朱砂為衣:
- 朱砂鎮驚安神,古代認為痢疾與「腸道穢濁擾神」相關,衣之可防熱毒上攻致煩躁。
- 現代視角中,朱砂含硫化汞,外用劑量雖低,仍需謹慎(此處僅分析傳統用藥邏輯)。
分型送藥:
- 甘草湯:赤痢多熱,甘草清熱解毒,協同明礬涼血止痢。
- 生薑湯:白痢多寒,生薑溫中散寒,助明礬化濕止瀉。
- 甘草生薑合用:調和寒熱,標本兼顧。
此方體現「簡潔峻藥」思維,以明礬為主直擊病所,輔以動態引經藥,符合傳統「辨證施藥」框架。其療效關鍵可能在於明礬的局部抗菌與黏膜收斂作用,而分型用藥則強調整體寒熱平衡。
傳統服藥法
好明礬不拘多少。
用舊瓦陰陽合定,黃泥封固兩頭,以文武火煉乾,白米飲為丸,每丸重二三錢,朱砂為衣。
每服1丸,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生薑湯送下;赤白相兼者,甘草、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獨凡丸, 出處:《醫方易簡》卷二。 組成:好明礬不拘多少。 主治: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