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涼水丹」方劑中加入石灰,主要是利用其吸濕、止痛、殺菌的特性。
石灰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燥濕、止痛、殺菌等功效。方劑中加入石灰,可吸附體內濕氣,減少炎症反應,達到止痛的效果。同時,石灰具有殺菌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
此外,石灰在方劑中還起到調節藥性、穩定配方、延長藥效等作用。因此,石灰是涼水丹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其作用不可小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涼水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古籍記載
「涼水丹」的組成極為簡潔,僅有兩味藥材:陳石灰與白麥面,兩者等分使用,蒸熟為丸。古籍《良朋彙集經驗神方》中記載,此方主治「倒飽、嘈雜、心胃疼痛、痰火症」。其服用方式為成人每次三錢,孩童減半,以涼水送服。
主治病症分析
根據古籍所載,「涼水丹」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 倒飽: 指的是食後飽脹,消化不良,胃氣上逆,導致噁心、嘔吐等不適。
- 嘈雜: 胃中空虛,或消化功能失調,引起胃部不適,似飢非飢,心中煩亂的感覺。
- 心胃疼痛: 泛指心窩至胃脘部位的疼痛,可能因飲食不節、情志不暢等因素引起。
- 痰火症: 指的是體內痰濁與火熱相結,導致胸悶、咳嗽、咯痰黃稠等症狀。
治療原理探討
「涼水丹」的藥物組成雖簡單,其藥理作用卻值得深入探究:
陳石灰
《本草綱目》記載,石灰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多重功效: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石灰辛溫,能散表寒,清內熱,對於因濕熱蘊結引起的炎症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去腐生肌: 石灰能清除腐敗組織,促進新肉生長,古時常外用於瘡瘍腫毒。
- 利尿消腫: 石灰可通利水道,排除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症狀。
- 平肝明目、除濕退黃: 石灰能平抑肝陽,清肝明目,並可除濕退黃,對於濕熱引起的黃疸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殺蟲止癢: 石灰能殺滅體內外寄生蟲,緩解瘙癢症狀。
- 鎮靜安神、助消化、潤腸通便: 石灰的辛溫之性,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同時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並具有潤腸通便之效。
針對「涼水丹」的主治病症,陳石灰的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助消化、平肝明目等作用,可有效緩解因胃腸功能失調引起的倒飽、嘈雜、心胃疼痛等症狀,同時清除體內痰火,達到緩解痰火症之效。
白麥面
白麥面作為賦形劑,其主要作用在於:
- 賦形: 將石灰粉末製成丸劑,便於服用。
- 調和藥性: 麥面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養胃之效,可中和石灰的辛溫之性,緩和藥物刺激。
- 保護腸胃: 麥面的黏稠性,可在胃壁表面形成保護膜,減少石灰對胃腸的刺激。
綜合分析
「涼水丹」的組方雖簡單,卻體現了中醫「簡便驗廉」的治療思想。陳石灰為主藥,發揮其多重功效,白麥面為輔,調和藥性,保護腸胃。此方針對倒飽、嘈雜、心胃疼痛、痰火症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其治療原理在於透過石灰的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助消化等作用,清除體內濕熱痰火,調整胃腸功能,達到緩解病痛的目的。
總而言之,「涼水丹」是古代醫家經驗總結的有效方劑,其組方及藥理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並可在臨牀應用中參考借鑑。
傳統服藥法
陳石灰、白麥面各等分。
蒸熱為丸。
大人每服3錢,小兒1錢5分,涼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水丹, 出處:《良朋匯集》卷一。 組成:陳石灰、白麥面各等分。 主治:倒飽嘈雜,心胃疼痛,痰火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