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瘤散

枯瘤散

KU LI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肝經 50%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枯瘤散中加入石灰,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殺蟲: 石灰性寒,具有燥濕、殺蟲之效。枯瘤散多用於治療皮膚濕疹、瘡瘍等,石灰能有效抑制濕邪,並殺滅病原微生物,有助於改善病情。
  2. 收斂止癢: 石灰具有收斂作用,能收斂潰瘍面,減少滲出,並止癢止痛,減輕患者的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枯瘤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瘤」與「粉瘤」,為古代外用腐蝕消瘤之峻劑。其機理透過「點藥乾枯」使瘤體壞死脫落,屬「蝕瘡去腐」之法,符合中醫「祛腐生新」的治療思路。針對血瘤(血脈瘀結之赘生物)與粉瘤(痰濕凝滯之囊腫),以腐蝕之性直接作用於局部,配合止血(發灰)、斂瘡(麻皮灰)等外治止血收口,強調整體「斂口收功」的癒後效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基礎灰藥(腐蝕基底)

    • 灰莧菜、蕎麥灰、風化石灰:三味燒灰淋汁熬霜,形成強鹼性腐蝕劑。風化石灰(氧化鈣)遇水生成氫氧化鈣,具強烈腐蝕性;灰莧菜(藜藿)與蕎麥燒灰增加吸附穿透力,協同破壞瘤體組織。
    • 淋汁熬霜:濃縮有效成分,提升腐蝕強度,成「霜」後質地細密,便於點塗控制範圍。
  2. 峻藥增效(攻毒散結)

    • 番木鱉(馬錢子)、巴豆:均經去油減毒,保留其攻毒蝕瘡之性。番木鱉散結消腫,巴豆破潰膿血,二藥合用助基礎灰藥深入瘤體。
    • 胡椒、明雄(雄黃)、人言(砒霜):胡椒辛熱助藥力透散;雄黃殺蟲解毒,砒霜劇毒蝕死肌,進一步確保瘤體壞死脫落。
  3. 酸斂與調劑

    • 醋調外點:醋性收斂,既可緩和部分藥性之暴烈,又能促進藥物滲透(酸斂縮瘤),且避免藥力散漫傷及周邊正常組織。

治療原理推衍
此方以「腐蝕-脫落-修復」為核心:

  • 腐蝕階段:鹼性灰藥配合番木鱉、砒霜等毒劇藥,迅速破壞瘤體細胞結構。
  • 脫落階段:巴豆促潰、胡椒行氣,使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分離。
  • 修復階段:以發灰(血餘炭)止血、麻皮灰(纖維素炭)生肌,完成創面癒合。

整體體現「以毒攻毒」「去腐存新」的中醫外科思維,契合古代對體表腫瘤「外治為主」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灰莧菜(即藜藿,曬乾,燒灰)半碗,蕎麥(燒灰)半碗,風化石灰1碗。
斂口收功。
三味和一處,淋汁3碗,慢火熬成霜,取下配後藥:番木鱉3個(搗去油),巴豆60粒(搗去油),胡椒19粒(擦去粗皮),明雄1錢,人言1錢。上為末,入前藥和勻,以瓷瓶收貯,不可見風。
以摘醋調勻,用新羊毛筆蘸藥點瘤當頭,瘤有碗大,則點藥如龍眼核大,若茶杯大,則點藥如黃豆大,乾則頻頻點之。其瘤乾枯自落。如血瘤破,以發灰摻之,粉瘤破,以白麻皮燒灰摻之,外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脂肪瘤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化膿性肉芽腫

相同名稱方劑


枯瘤散,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灰莧菜(即藜藿,曬乾,燒灰)半碗,荞麥(燒灰)半碗,風化石灰1碗。 主治:斂口收功。主治:血瘤、粉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