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膏
TAO HO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梅氏驗方新編》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肝經 50%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桃紅膏中添加石灰,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促進藥性發揮:石灰性寒,可降低藥物溫度,緩解藥性過於燥烈,並可促進藥物成分的釋放與吸收,提高藥效。
- 改善藥膏質地:石灰可與藥材中的水溶性物質發生反應,形成凝膠狀物,使藥膏更加粘稠,不易流動,便於塗抹和使用。同時,石灰也具有一定的吸濕性,有助於藥膏保存,不易變質。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桃紅膏」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桃紅膏主治腹脅積痛。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記載的桃紅膏組成與您提供的組成有所不同,以下將基於古文內容進行分析:
古文記載的桃紅膏組成包含:
- 風化石灰 (四兩):石灰具有收斂、止血、消炎、解毒的作用。在此方中,石灰被炒熱,可能更偏向於溫熱散寒。
- 大黃 (一兩):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的功效。在此方中,大黃與石灰同炒,其瀉下作用可能有所減弱,更偏向於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 肉桂 (五錢):肉桂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效。在此方中,肉桂用於溫陽散寒、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 米醋:米醋具有散瘀止血、解毒殺蟲的功效。在此方中,米醋作為調和劑,並可能增強活血散瘀的作用。
從藥物組成來看,此方以溫熱為主,結合活血化瘀和消炎止痛的藥物,主要針對寒凝血瘀引起的腹脅積痛。石灰與大黃同炒,意在減弱大黃的寒性,並利用石灰的收斂作用,控制大黃的瀉下之力。肉桂的加入,增強了溫陽散寒的功效,並與大黃協同,促進瘀血的消散。米醋則起到調和諸藥、引藥入經的作用。
綜合分析,此方通過溫熱散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達到緩解腹脅積痛的目的。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寒者熱之」、「瘀者通之」的治療原則。
需要注意的是,古文記載的「桃紅膏」與您所提供的「桃紅膏」組成不同,其功效和治療原理也存在差異。您所提供的「桃紅膏」主要由石灰和桃仁組成,主要功效為收斂、止血、消炎、解毒、活血化瘀、潤腸通便,其治療範圍可能更廣泛。而古文記載的「桃紅膏」則更側重於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腹脅積痛。
傳統服藥法
風化石灰4兩。
上藥鐵鍋炒熱,入大黃末一兩,再同炒紅,取起,入肉桂末五錢,共和勻,米醋調成膏。
攤厚帛上。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桃紅膏,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二。 組成:風化石灰4兩。 主治:腹脅積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