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罐膏

鐵罐膏

TIE GUA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肝經 50%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鐵罐膏中加入石灰,主要原因有二:

  1. 吸濕防腐: 石灰具有強烈的吸濕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並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進一步分解為碳酸鈣和水。這過程有助於保持膏藥乾燥,防止藥材腐敗變質,延長藥效。
  2. 促進藥性發揮: 石灰具有鹼性,可與藥材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產生新的有效成分,或促進藥材有效成分的釋放,增強藥效。例如,石灰能與某些草藥的有效成分發生皂化反應,產生更易於被人體吸收的成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鐵罐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準繩·瘍醫》記載此方主治「一切惡瘡內毒,腸風痔瘻」,具備以下特性:

  1. 止痛追毒:緩解瘡毒疼痛,拔除深層膿毒。
  2. 去死肉:腐蝕瘡瘍潰爛後的壞死組織,促進瘡面新生。
  3. 瘻管與痔疾:針對腸風下血、痔瘻膿瘍,可能通過腐蝕與收斂雙重作用清理瘡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成分解析

  1. 桑柴炭
    • 桑木具清熱解毒之性,炭化後增強收斂止血、吸附膿毒的功效,適用於潰爛性瘡瘍。
  2. 蕎麥稭灰
    • 蕎麥稈灰含鹼性物質,能軟化角質、腐蝕贅肉,類似「草木灰」的腐蝕作用,助於清除瘡面壞死組織。
  3. 石灰
    • 生石灰(氧化鈣)遇水生成氫氧化鈣,具強烈腐蝕性,可快速去腐生新,但需配伍他藥緩和刺激性。
  4. 蘆灰(或炭灰)
    • 蘆葦灰清熱利濕,若為炭灰則加強吸附與燥濕作用,協同其他灰分增強去腐效力。

製劑工藝的科學性

  • 灰汁萃取法
    灰分填罐水浸後濾液,實為提取鹼性成分(如碳酸鉀、氫氧化鈣),此類物質可溶解蛋白質,腐蝕死肌。
  • 熬膏濃縮
    慢火熬煉使水分蒸發,鹼性成分濃度升高,形成高滲透性膏體,能深層滲透瘡毒。滴水成珠驗收標準,確保黏附力與藥效持久。

作用機制推論

  1. 化學腐蝕
    石灰與灰分中的鹼性成分直接分解壞死組織,形成「脫痂」效應。
  2. 乾燥收斂
    灰膏吸附瘡面滲液,減少細菌滋生環境,加速瘡口乾燥。
  3. 局部刺激再生
    適度腐蝕後誘發周圍組織炎性反應,促進肉芽生長與瘡口癒合。

配伍特點

全方以「灰類」為核心,取其燥濕、腐蝕、收斂之共性,而石灰為峻藥,配伍桑炭、蕎麥灰等緩和其烈性,避免過度傷正。適於膿腐未脫、瘡毒壅滯的實證階段,禁忌直接用於鮮紅新創或虛弱患者。

此方反映古代「腐去新生」的外治理念,透過礦物與植物灰協同,達到「以毒攻毒」之效,契合中醫外科「祛腐生肌」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桑柴炭1碗,蕎麥稭灰1碗,石灰1碗,蘆灰少許。
止痛追毒,去死肉。
用瓦罐一個,旁鑽一孔塞住,前口傾灰填罐內,用水注滿,著厚紙封固一復時,用蘆筒插在旁孔內,細淋之,盡其水,去灰,將水於小鍋內慢火熬,用鐵片續攪不休,看稀稠滴水內不散為度,用鐵罐子盛,封定口。
量瘡大小貼用。
方中蘆灰,《準繩·瘍醫》作「炭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鐵罐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四。 組成:桑柴炭1碗,荞麥稭灰1碗,石灰1碗,蘆灰少許。 主治:止痛追毒,去死肉。主治:一切惡瘡內毒,腸風痔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