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妙散

SHEN MI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肝經 50%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妙散中加入石灰,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吸濕乾燥: 石灰具有強烈的吸濕性,能有效吸收藥材中的水分,防止藥材因潮濕而腐敗變質,延長藥效。同時,石灰的吸濕性也能促進藥效的發揮,提升藥物的療效。
  2. 清熱解毒: 石灰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抑制藥材中的毒性成分,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同時,石灰的清熱作用也能減輕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因此,神妙散中加入石灰,不僅有助於藥物的保存,更能提高藥效,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主治功效


神妙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古籍記載,「神妙散」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有多種不同組成的方劑,且其主治功效亦相當廣泛,以下就各方劑之組成與功效進行分析:

一、 外用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 主要成分:
    • 《聖濟總錄》記載之「神妙散」:五味藥物搗羅成細散。
    • 《急救廣生集》記載之「神妙散」:鹽藏楊梅和核搗如泥。
    • 《楊氏家藏方》記載之「神妙散」:豆豉(炒焦)、白礬(枯過)、膩粉。
  • 主治功效:
    • 《聖濟總錄》:「治瘰癧腫痛成瘡」,表明其具有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癒合之功效。瘰癧,即淋巴結結核,此方可見其具備消炎散結之作用。
    • 《急救廣生集》:「止血生肌,令無瘢痕」,強調其止血、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之作用,適用於外傷破裂之情況。
    • 《楊氏家藏方》:「治小兒頭瘡,疳肥禿瘡」,顯示本方可處理小兒頭部皮膚問題,如瘡瘍、脂溢性脫髮等。
  • 治療原理:
    • 此類「神妙散」多為外用,透過藥物之收斂、消炎、殺菌等作用,達到止血、消腫、促進生肌之目的。
    • 《急救廣生集》使用楊梅,可能具備收斂、止血功效,楊梅核搗碎亦可輔助止痛,以其敷於傷口,可達快速癒合效果。
    • 《楊氏家藏方》中,豆豉炒焦可止血收斂,白礬枯過具備收斂燥濕之效,膩粉則有收斂生肌作用,可見其合用具備良好的促進傷口癒合之作用。

二、 內服治痢疾、頭痛眩暈

  • 主要成分:
    • 《雜病廣要》記載之「神妙散」(實為丸劑):大黃、人參、枳殼、火麻子。
    •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記載之「瓜蒂神妙散」:瓜蒂、焰硝、雄黃、道人頭(蒼耳)、川芎、薄荷、藜蘆、天竺黃(或鬱金)。
    • 《醫學綱目》、《証治準繩》多處引用之「瓜蒂神妙散」:焰硝、雄黃、川芎、薄荷、道人頭(蒼耳子)、藜蘆、天竺黃。
    • 《証治準繩》記載之「神芎散」:川芎、鬱金、荊芥、薄荷、紅豆。
    • 《証治準繩》記載之「鬱金散」:不明確,推測為以鬱金為主。
  • 主治功效:
    • 《雜病廣要》:「治赤白痢疾」,此方偏重於治療腸道疾病。
    •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醫學綱目》、《証治準繩》等書均記載「瓜蒂神妙散」可治「頭目昏眩,偏正頭痛」,顯見此方擅長處理頭部不適症狀,包括眩暈、偏頭痛等。
    • 《証治準繩》「神芎散」:「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上壅鼻塞,並牙關悶痛」,此方針對風熱上擾所致之頭面諸疾。
    • 《証治準繩》「鬱金散」:「治頭痛眩暈」,此方亦主治頭部不適。
  • 治療原理:
    • 《雜病廣要》之方劑以大黃、枳殼等行氣導滯,人參扶正,火麻子潤腸通便,多用於痢疾、便祕等腸道疾病,其主治為赤白痢疾,乃是清熱利濕之意。
    • 「瓜蒂神妙散」中,瓜蒂具有催吐作用,可能透過引吐以達到疏泄頭面風邪之目的。焰硝、雄黃等具備祛風解毒作用,川芎、薄荷等可疏散風熱,道人頭(蒼耳子)可祛風濕、止痛,天竺黃、鬱金則可清熱化痰。此方多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眩暈,具備疏散風邪、清熱止痛之效。
    • 「神芎散」中,川芎、薄荷、荊芥可疏散風邪,鬱金、紅豆可清熱利濕,此方主要針對風熱上攻所致的頭面諸症,兼具疏風、清熱之功。
    • 「鬱金散」以鬱金為主,推測應為其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的作用為主。

三、 其他特殊應用

  • 主要成分:
    • 《丹臺玉案》記載之「烏須固齒神妙散」:當歸、生地、母丁香、子丁香、青鹽、旱蓮草、細辛、沒食子、茯神。
    • 《丹臺玉案》記載之「珍珠散」:人中白、銅青、珍珠、麝香、牛黃、南棗。
  • 主治功效:
    • 《丹臺玉案》「烏須固齒神妙散」:「烏須固齒」,此方著重於烏髮固齒,用於改善鬚髮早白、牙齒鬆動等情況。
    • 《丹臺玉案》「珍珠散」:「治走馬牙疳」,此方用於治療牙齦嚴重潰爛之症狀,俗稱走馬牙疳。
  • 治療原理:
    • 「烏須固齒神妙散」中,當歸、生地可補血滋陰,丁香溫腎壯陽,青鹽滋陰降火,旱蓮草補益肝腎,細辛溫散風寒,沒食子收斂固澀,茯神安神定驚,此方合用可達滋補肝腎、強壯筋骨之效,故可烏鬚固齒。
    • 「珍珠散」中,人中白清熱解毒,銅青可殺蟲止癢,珍珠、麝香、牛黃等可清熱解毒、活血生肌,南棗煅灰可收斂止血,此方合用可達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用於治療走馬牙疳。

總結

「神妙散」之名雖同,但其組成與功效則大相逕庭,並非單一藥方。綜觀上述分析可知,「神妙散」可應用於多種病症,包含外傷腫痛、瘡瘍、痢疾、頭痛眩暈、鬚髮早白、牙齦潰爛等。其治療原理則多樣,包括清熱解毒、疏散風邪、活血止痛、收斂生肌等,需根據不同方劑之組成與主治,方能瞭解其具體治療原理。

傳統服藥法


樸消2兩(安豆腐淋過,將瓦盞煅),辰砂半錢,乳香半錢,玄明粉1分,腦子3字,麝香3字,膽礬半錢,硇砂半錢,南硼砂半,錢。
上為細極末。
以銅箸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多痰牙齒痛小便疼痛面部疼痛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神妙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經驗良方》。 組成:大黃、人參、枳殼、火麻子各等分。 主治:赤白痢疾。

神妙散, 出處:《活人心統》卷三。 組成:石灰(火煅)。 主治:鬱痰結核,狀如瘰癧,紅腫在于頸下,身背或痛,寒熱。

神妙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豆豉1合(炒焦),白礬半兩(枯過),膩粉1錢。 主治:小兒頭瘡,疳肥禿瘡。

神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牽牛子(炒,半生半熟)、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梔子仁、地骨皮、玄參各等分。 主治:瘰癧,腫痛成瘡。

神妙散,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當歸、生地、母丁香、子丁香、青鹽、旱蓮草、細辛、沒食子、茯神(去皮爲末,以桑椹取汁,浸曬9次)各等分。 主治:烏鬚固齒。主治:齒痛。

神妙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朴消2兩(安豆腐淋過,將瓦盞煅),辰砂半錢,乳香半錢,玄明粉1分,腦子3字,麝香3字,膽礬半錢,硇砂半錢,南硼砂半錢。 主治:翳膜障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