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灰散

XUE HU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心經 25%
脾經 25%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血灰散方中含有石灰,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止血生肌: 石灰性寒,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在血灰散中,石灰可幫助止住外傷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傷口快速康復。
  2. 消毒殺菌: 石灰具有一定的消毒殺菌作用,可抑制傷口感染,避免傷口化膿。在傳統醫學中,石灰常被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與血灰散中的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消毒殺菌的作用。

血灰散中使用豬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止血: 豬血性涼,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補血、止血、涼血的功效。對於血虛、出血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 豬血中富含蛋白質、鐵質等營養物質,並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動性,有助於修復損傷。

因此,血灰散中加入豬血,不僅可以補血止血,更可以活血化瘀,達到治療血瘀、出血等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血灰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根據《濟陽綱目》記載,「血灰散」主治杖瘡

組成及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包含:

  • 石灰:七升
  • 新豬血:一斗

古文記載的製備方法為:將石灰與豬血混合成丸,燒製三次,最後研磨成細末外敷使用。

從方劑組成和治療方法來看,血灰散的治療原理可推測如下:

  1. 石灰:具有消炎、止痛、殺菌的作用。燒製後的石灰可能產生氫氧化鈣,具有較強的鹼性,可能有助於中和傷口處的酸性環境,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2. 豬血:含有豐富的鐵質,有助於補充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但在此方中,豬血與石灰混合併燒製,其原本的營養成分可能已被破壞,但由於豬血與石灰燒製後,所產生的產物較為不明確,此處僅作推測,其作用可能還包括以下:
    • 作為粘合劑,將石灰粉末粘合成丸,方便燒製和使用。
    • 豬血在燒製過程中可能產生某些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能與石灰的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古文記載的其他療法

除了血灰散外,《濟陽綱目》還記載了其他治療杖瘡的方法,包括:

  1. 龍腦、蔥、羊骨髓:研磨成泥,敷於患處。
  2. 釜下土:用油調和塗抹,並臥於羊皮上。
  3. 韭菜蔥頭:搗爛外敷,冷卻後更換。
  4. 金鳳花科:連根帶葉搗爛外敷,或用乾燥的金鳳花科研末加水調和外敷。
  5. 蘿蔔:搗爛外敷,適用於皮膚未破、內有損傷的情況。

這些方法都屬於外治法,利用藥物的局部作用來治療杖瘡。其中,龍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蔥、韭菜具有辛溫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羊骨髓具有滋養潤燥的作用;釜下土可能具有吸附、收斂的作用;金鳳花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瘀的作用;蘿蔔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

總結

血灰散主要通過石灰的消炎、殺菌作用來治療杖瘡。然而,由於古文記載的製備方法较为特殊,且現代醫學對其藥理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其確切的療效和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傳統服藥法


石灰7升,新豬血1鬥。
上為丸,熟燒之,破,更丸,燒三遍止,為末。
敷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血灰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八十九。 組成:石灰7升,新豬血1鬭。 主治:杖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