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方

石灰方

SHI HU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肝經 50%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石灰方中使用石灰,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石灰性寒,入肝、脾、肺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生肌的作用,可有效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瘙癢等症狀。

例如,石灰常被用於治療丹毒,因其能清熱解毒,消散血瘀,促進傷口癒合。另外,石灰亦可用於治療濕疹等皮膚病,因其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減輕瘙癢症狀,促進皮膚恢復。

總之,石灰方中使用石灰,是基於其藥理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石灰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腸積冷,久年脫肛」,乃因下焦虛寒,陽氣不足,導致肛門失於固攝,久病不癒而成脫肛。症狀特點為肛門墜脫、遇寒加重,或伴有腹冷便溏、脈沉遲等虛寒之象。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石灰(炒熱)

    • 藥性:石灰(生石灰為氧化鈣,熟石灰為氫氧化鈣)性辛溫,具燥濕、殺蟲、收斂之功。
    • 用法:炒熱後以布包裹,趁溫坐敷患處,利用其溫熱之性,直接作用於肛門局部。
      • 溫通散寒:熱力可驅散下焦寒凝,改善「大腸積冷」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
      • 收斂固脫:石灰的收澀特性有助於緊縮鬆弛的肛門肌肉,促進脫出部分回納。
    • 物理作用:溫熱刺激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增強組織張力。
  2. 海螵蛸(烏賊骨)末外敷

    • 藥性:味鹹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傳統用於收斂止血、固精止帶、斂瘡生肌。
    • 配伍意義
      • 協同收澀:與石灰同用,加強收斂作用,助肛門固攝。
      • 保護黏膜:其粉末質地細膩,可附著於黏膜表面,減少摩擦損傷,促進修復。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通過「外治法」直接作用於病所:

  • 溫陽散寒:炒熱石灰的溫熱效應,能針對「大腸積冷」的病機,改善局部氣血凝滯。
  • 收澀提舉:石灰與海螵蛸的收斂特性,從物理與藥性雙重層面,促使鬆弛的肛門組織回縮。
  • 標本兼顧:既治「久年脫肛」之標(局部鬆弛),亦調「大腸積冷」之本(下焦虛寒)。

此方體現中醫「寒者溫之」「下者舉之」的治療思路,尤適合虛寒性脫肛,然須辨證屬寒證方宜。

傳統服藥法


石灰(炒熱)。
以帛包裹,肛坐其上,冷又另換。仍以海螵蛸末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石灰方, 出處:《直指》卷十四。 組成:石灰(炒熱)。 主治:大腸積冷,久年脫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