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傷散

JIN SH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脾經 19%
肺經 14%
胃經 9%
心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4%
膽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傷散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特性:

  1.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金傷(金屬所傷)引起的出血、潰瘍、創傷,白芨能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
  2. 清熱解毒:白芨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清熱涼血,消腫止痛。金傷時,傷口容易感染,白芨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防止感染加重,促進傷口恢復。

金傷散中加入石灰,主要是因為石灰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解毒:石灰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細菌感染,減少傷口感染的風險。
  2. 收斂止血:石灰能夠收斂組織,促進傷口癒合,並具有止血作用,有效控制傷口出血。

因此,金傷散中加入石灰,可以發揮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傷患快速康復。

金傷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肺止咳,宣肺利水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金傷所致的肺熱咳嗽,痰多粘稠,以及水腫等症狀,桑白皮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桑白皮還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恢復肺部的正常功能,從而加速金傷的恢復。

金傷散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創傷或傷口的癥狀。其成分中包含鉛丹,這是一種含鉛的礦物質,古代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鉛丹的使用源於古代對其藥理作用的認知,認為其能促進傷口癒合及減輕炎症反應。

然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鉛丹富含鉛元素,對人體有潛在的毒性,尤其是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因此在當今的中醫應用中使用鉛丹已經不再被廣泛推薦。這也引發了對傳統中藥安全性的重新思考,以及在使用古代方劑時需謹慎考量其成分對健康的影響。整體來說,儘管鉛丹在古代中醫理論中有其歷史地位,但現代醫療環境下,對其使用必須保持謹慎,並且鼓勵探索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金傷散中加入白附子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消腫止痛: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的功效。金傷散為跌打損傷常用方,白附子可有效緩解因外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2. 通絡止痺:白附子可通經絡,散寒濕,對於因寒濕凝滯導致的痺痛,亦有較好的療效。金傷散中加入白附子,可有助於改善跌打損傷後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促進功能恢復。

金傷散中包含天南星,乃因其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天南星性溫,入肺、脾經,其辛散之性可驅散外邪,溫通經絡,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金傷散作為治療跌打損傷的常用方劑,加入天南星,可有效消散瘀血、止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金傷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收斂止血: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鎮驚安神之效。對於金傷所致的出血、疼痛,龍骨能起到收斂止血、緩解疼痛的作用,並有助於傷口癒合。

二、鎮驚安神: 金傷常伴有驚悸、失眠等症狀,龍骨能鎮驚安神,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促進身心恢復。

綜合而言,龍骨在金傷散中起到收斂止血、鎮驚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金傷所致的各種症狀,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金傷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多本古籍記載,金傷散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金屬利器造成的創傷,包括:

  • 刀斧傷、金刃箭鏃所傷、跌打損傷導致的傷口出血不止。
  • 傷口預防感染、化膿。
  • 促進傷口癒合,生肌。
  • 落馬打傷,肉綻血出。

治療原理

金傷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止血、生肌、消腫、止痛、防風、防感染等理論,並結合各味藥材的特性來達到療效。以下是其治療原理的分析:

  1. 止血:

    • 白芨: 被譽為「止血聖藥」,具有強大的收斂止血功效,能迅速凝血,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 龍骨: 收斂止血,安神固精,煅用可增強其止血效果。
    • 石灰(陳石灰): 收斂止血,乾燥傷口,並有助於控制出血。
    • 五倍子: 收斂止血。
  2. 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 白芨: 除了止血,還能消腫生肌,促進傷口肉芽組織的生長和表皮細胞的再生。
    • 乳香: 活血化瘀,消腫生肌,促進組織修復。
    • 白蘞: 收斂生肌。
  3. 消腫止痛:

    • 白芨: 消腫。
    • 乳香: 活血止痛。
    • 白附子: 祛風止痛,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4. 防風、預防感染:

    • 白附子: 祛風。金瘡傷口容易受風邪侵襲,白附子可預防「破傷風」。
    • 石灰(陳石灰): 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預防傷口感染。
    • 鉛丹: 解毒、滅菌,防止傷口感染化膿。
    • 天南星: 燥濕化痰,但在此方中,與白附子合用,可能也參與了防風的作用。
    • 桑白皮: 利尿,雖然在傷科外用中不常強調此功效,但可能有助於排除傷口局部的水腫。
  5. 特殊製法與配伍:

    • 一些古籍中提到特殊的製法,如《瘍醫大全》中記載的「重午日採藥,桑木儲藏,九月九日取出」等方法,這可能與中醫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藥材的炮製有關,認為特定的時間和方法可以增強藥效。
    • 多數方劑中都採用乾摻法,即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直接敷於患處,以達到快速止血、覆蓋傷口、防止感染的目的。
    • 各個方劑中藥材的配伍略有不同,但核心的止血、生肌、防風藥物基本一致,體現了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

總結

金傷散是一個針對金屬利器創傷的外用方劑,其配方以止血、生肌、消腫止痛、防風防感染為主要原則。各味藥材協同作用,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精髓。方中用到的獨特製備方法也展現了古代醫家對於藥物炮製和療效提升的探索。這個方劑在古代的醫療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金屬創傷的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傳統服藥法


白及3兩,陳石灰(風化)2兩,桑白皮2兩,黃丹2兩,白附子1兩,南星1兩,龍骨1兩。
辟風,止痛,生肌。
上為細末。
每用乾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刀鐮斧傷,導致皮肉破裂,出血不止,疼痛難忍的症狀。但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金傷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白及1兩,白蘞1兩,乳香1兩,龍骨半兩,石灰半斤(遠年者佳),黃丹少許。 主治:金刃箭鏃所傷,血出不止,及落馬打傷,肉綻血出。

金傷散, 出處:《外科精義》卷下。 組成:白及3兩,陳石灰(風化)2兩,桑白皮2兩,黃丹2兩,白附子1兩,南星1兩,龍骨1兩。 主治:闢風,止痛,生肌。主治:刀鐮斧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