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葉散

GE Y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17%
心經 17%
腎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5%
脾經 5%
心包經 5%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葛葉散中加入續斷,主要是基於其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葛葉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續斷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的功效。

在葛葉散中,續斷可以與葛根、羌活等藥物共同作用,補益肝腎,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從而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目的。

葛葉散中加入石灰,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毒: 石灰具有強烈的鹼性,能有效殺滅細菌和真菌,並抑制其繁殖。葛葉散常用於治療皮膚病,石灰的殺菌作用有助於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吸濕止癢: 石灰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達到乾燥皮膚的目的。同時,石灰的鹼性可以中和皮膚酸性物質,減輕瘙癢和炎症。

因此,石灰在葛葉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升了藥效,為治療皮膚病提供了更全面的效果。

葛葉散中添加旋覆花,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降逆止嘔: 旋覆花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因脾胃氣逆、痰濁上湧所致的噁心嘔吐,與葛根、白朮等藥物相配,能協同增強降逆止嘔的作用。
  2. 化痰止咳: 旋覆花善於化痰止咳,可疏散肺氣,宣肺止咳,並能降氣平喘,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與葛根、杏仁等藥物配合,可共同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葛葉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葛葉散本身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生地黃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使療效更顯著。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滋陰潤燥,可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葛葉散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緩解病症,促進患者康復。

葛葉散中添加益母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葛葉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跌打損傷後的瘀血腫脹,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益母草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配合葛根等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更全面地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

葛葉散中加入麥門冬,是為了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葛葉散主治肺熱燥咳,而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經,具備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它能緩解肺熱,滋潤乾燥的肺部,並使痰液稀釋易於排出,同時也改善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與葛葉散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葛葉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葛葉散由以下藥物組成:續斷、石灰、旋覆花、生地黃、益母草、麥門冬。

古代文獻分析:

《聖濟總錄》記載:“上六味,除石灰外,切碎搗絞取汁,和石灰作餅子,曝乾再搗羅為散,敷瘡上。五月五日合佳。治金瘡,續筋骨,斂血止痛。”

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的描述,葛葉散的主要功效為治療金瘡,續筋骨,斂血止痛。結合方劑組成和古代文獻,可以推斷其治療原理如下:

  1. 金瘡(外傷)治療:

    • 止血止痛: 方中續斷具有活血止痛之效,而石灰則能收斂固澀,兩者合用可達到止血止痛的目的。外傷出血,最重要的是止血,石灰收斂之性,能幫助傷口凝血,而續斷則能活血化瘀,並減輕疼痛,此為治療金瘡之主要機制。
    • 續筋骨: 續斷不僅能活血止痛,更能強筋骨,有助於損傷的筋骨恢復。外傷往往會導致筋骨損傷,續斷的此項功效可加速傷處的癒合。
  2. 組方思路:

    • 《聖濟總錄》提到需將藥材除石灰外搗絞取汁,再與石灰混合製成餅狀,曝乾再研磨成粉,可推斷此散劑為外敷用藥。
    • 此方選藥雖有內服藥材,但用法在於外敷,因此方中旋覆花、生地黃、益母草、麥門冬的功效,應為輔助外敷療效,例如:生地黃可能協助清熱,益母草可能幫助消腫,旋覆花、麥門冬或能協助傷口癒合。

總結:

葛葉散的主治功效主要針對金瘡外傷,其治療原理以續斷活血止痛、強筋骨,搭配石灰收斂止血為核心,輔以其他藥材以達消腫、清熱等功效。方劑使用方式為外敷,能直接作用於傷處,加速傷口癒合、止血止痛,達到治療金瘡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葛葉5兩,地菘苗5兩,續斷5兩,石灰末5兩,旋覆花5兩,地黃(生用)5兩,益母草5兩,麥門冬(去心)5兩。
續筋骨,斂血,止痛。
上除石灰外,搗絞取汁,和石灰調作餅子;曬乾,再搗為散。
敷所傷處。

相同名稱方劑


葛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九。 組成:葛葉5兩,地菘苗5兩,續斷5兩,石灰末5兩,旋覆花5兩,地黃(生用)5兩,益母草5兩,麥門冬(去心)5兩。 主治:續筋骨,斂血,止痛。主治:金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