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妙應丸

QING LONG MIAO Y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6%
脾經 23%
腎經 11%
心經 11%
胃經 8%
膀胱經 6%
肺經 3%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青龍妙應丸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青龍妙應丸主治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其組成藥物多以辛溫解表、祛風除濕為主。穿山甲的加入可以幫助藥力深入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痺痛。
  2. 散結消癥,解毒排膿: 穿山甲還具有散結消癥、解毒排膿的功效。青龍妙應丸中,穿山甲可以協助其他藥物清除體內濕邪、瘀血,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青龍妙應丸中包含全蠍,主要是因為全蠍性寒,味辛鹹,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

此方藥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全蠍能夠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肢體活動障礙,因此被列入方劑之中。此外,全蠍還具有鎮靜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中風患者的疼痛和痙攣,達到治療效果。

青龍妙應丸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通絡止痛:地龍味甘鹹寒,入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熄風止痙的功效。青龍妙應丸主治風寒犯肺,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等。地龍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主藥驅散風寒,而通絡止痛則可以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利血脈:地龍入血分,可以活血化瘀,通利血脈。青龍妙應丸中的麻黃、桂枝等藥物容易造成血管擴張,地龍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避免藥物過度刺激血管,保障藥效安全。

青龍妙應丸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止痙之功效。青龍妙應丸主治風熱犯肺,症見發熱惡寒、咳嗽痰稠等,蜈蚣可助其清熱解表,散風止咳。

2. 通絡止痛:蜈蚣亦有通經活絡之效,可緩解風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青龍妙應丸除解表外,亦可用於風熱之邪入絡而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蜈蚣的通絡止痛作用在此發揮輔助功效。

青龍妙應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開竅,闢穢解毒: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闢穢解毒之效。青龍妙應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見鼻塞、頭痛、身痛等症狀,麝香可通利鼻竅,改善鼻塞,並能散寒解毒,提升藥效。
  2.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麝香的穿透力強,能引導藥力直達病竈,使藥效更易發揮。青龍妙應丸中藥材以疏風解表為主,麝香的加入,可將藥力引導至肺經,增強藥效,促進病邪外解。

因此,青龍妙應丸中加入麝香,不僅能通竅開竅,闢穢解毒,更能引藥入肺,增強療效,使其成為治療外感風寒的經典方劑。

青龍妙應丸乃治寒邪客肺之名方,其組成中加入烏頭,看似矛盾,實則大有深意。

烏頭性溫,味辛,入肺經,有散寒止痛、溫經止痺之效。方中寒邪客肺,肺氣失宣,則氣道不通,寒凝氣滯,故用烏頭散寒,溫通肺氣,使肺氣宣降,氣道暢通。

此外,烏頭還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更有效地驅散寒邪,達到治療目的。因此,青龍妙應丸中加入烏頭,並非簡單地使用毒藥,而是根據其藥性特點,發揮其散寒溫肺的功效,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青龍妙應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青龍妙應丸主治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而沒藥可緩解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鼻塞等症狀,並促進痰液排出。
  2. 溫經散寒:沒藥性溫,可溫經散寒,有助於緩解風寒邪氣入侵人體所引起的寒症。青龍妙應丸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也具有溫經散寒作用,與沒藥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更好地驅散寒邪,恢復人體正常機能。

青龍妙應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較強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青龍妙應丸主治風寒束表,肺氣不宣之症,乳香的加入,可以更好地消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化瘀的效果。

青龍妙應丸方中包含松香,主要原因有二:

  1. 引藥入肺: 松香性燥烈,可引藥直達肺經,助藥力深入肺腑,治療肺氣不宣、痰熱鬱肺等症狀。
  2. 消炎止痛: 松香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嗽、胸痛等症狀,並能促進痰液排出。

因此,松香在青龍妙應丸中發揮引藥入肺、消炎止痛的作用,為治療肺熱證提供重要藥力支持。

青龍妙應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病症。其成分中包含斑蝥,這是由於斑蝥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特定的藥理效果。首先,斑蝥在中藥學上被認為具有驅蟲、發汗和解毒的功能,可以用來治療各類感染及炎症。其次,斑蝥中的活性成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腑臟功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此外,斑蝥也被用於消腫止痛,特別是在應對腫瘤和膿腫等問題時。綜上所述,斑蝥的多重藥效,使其成為青龍妙應丸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以增強此方的整體療效。然而,由於斑蝥屬於毒性藥物,使用時需謹慎,並遵循醫師指導。

青龍妙應丸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一、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能祛除風邪,止痙攣。青龍妙應丸主治風寒襲肺,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咳嗽痰多,鼻塞流涕,頭昏腦脹,肢體痠痛等,白僵蠶可輔助藥物,驅散風寒,緩解痙攣,改善因風寒導致的頭昏腦脹、肢體痠痛等症狀。

二、疏風散結: 白僵蠶能疏散風邪,化解結聚,有助於解除因風寒所致的痰液阻塞。青龍妙應丸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表、化痰止咳的藥物,白僵蠶則可配合藥物,共同疏風散結,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青龍妙應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青龍妙應丸主治風寒束肺,痰濁壅肺,症狀表現為咳嗽、氣喘、胸悶等,而五靈脂能活血化瘀,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痰濁的排除,緩解氣喘和胸悶症狀。
  2. 通絡止痛: 五靈脂還能通絡止痛,對於風寒引起的疼痛也有緩解作用。青龍妙應丸中配合其他藥物,如麻黃、杏仁等,共同起到溫肺散寒、宣肺止咳的效果,而五靈脂則幫助疏通經絡,減輕疼痛,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龍妙應丸」介紹

中藥方劑「青龍妙應丸」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穿山甲、全蠍、地龍、蜈蚣、麝香、烏頭、沒藥、乳香、松香、斑蝥、白僵蠶、五靈脂。這個方劑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舒緩風寒濕邪引起的筋脈攣急、遍體疼痛,以及緩解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療的疼痛。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穿山甲:**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2. **地龍:**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
  3. **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4. **沒藥:**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5.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
  6.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7. **蜈蚣:**具有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8. **五靈脂:**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功效。
  9.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10. **全蠍:**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11.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
  12. **松香:**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

主治功效

青龍妙應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風引起的筋脈攣急,遍體疼痛,沒有固定部位,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療的。

用法用量

青龍妙應丸的用法用量為一次6克,一日兩次,飯後服用。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
  2. 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3. 服用期間應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
  4. 如果服用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青龍妙應丸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舒緩風寒濕邪引起的筋脈攣急、遍體疼痛,以及緩解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療的疼痛。在服用青龍妙應丸時,應注意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15片(石灰炒),全蠍(去毒)3-7個,地龍(去土)1兩,蜈蚣7條(生用),麝香1字(別研),草烏(生,去皮)1兩,沒藥3錢(別研),乳香3錢(別研),松香半兩,斑蝥7個(糯米炒,去頭足),白僵蠶(薑汁炒)半兩,五靈脂3錢(去砂石)。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以青黛為衣。
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手指緊繃難以伸直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青龍妙應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一引《濟生》。 組成:穿山甲15片(石灰炒),全蠍(去毒)3-7個,地龍(去土)1兩,蜈蚣7條(生用),麝香1字(别研),草烏(生,去皮)1兩,沒藥3錢(别研),乳香3錢(别研),松香半兩,斑蝥7個(糯米炒,去頭足),白僵蠶(薑汁炒)半兩,五靈脂3錢(去砂石)。 主治:諸風攣急,遍體疼痛,遊走無定,百藥之所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