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點舌丹中含有蟾酥,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 蟾酥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 化痰止咳: 蟾酥能化痰止咳,對於痰多咳嗽、喘息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點舌丹中加入蟾酥,可以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
點舌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開竅醒神:麝香性辛溫,走氣血,能通達腦竅,開經活絡,醒神定志。對於中風、昏迷、痰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消腫止痛:麝香性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等症狀,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點舌丹中加入麝香,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並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點舌丹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通絡止痛: 蜈蚣性寒,味辛,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點舌丹常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舌頭髮麻等症狀,蜈蚣的通絡止痛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炎止痛。
- 解毒散結: 蜈蚣還有解毒散結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等。點舌丹中包含蜈蚣,可能也考慮到其解毒作用,以防治口舌部位的炎症和感染。
點舌丹方劑中含有穿山甲,其原因主要有二:
-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點舌丹多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穿山甲可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經絡阻滯,改善局部炎症。
- 化瘀消腫: 穿山甲善於化瘀消腫,能散結消癥,對於舌苔厚膩、舌體腫大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點舌丹方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消炎止痛、化瘀生新的效果。
點舌丹中包含全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點舌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口噤、舌強等症,全蠍的祛風止痙作用可有效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
- 通絡散結:全蠍還具有一定的通絡散結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點舌丹中加入全蠍,可加強藥物的通絡散結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
點舌丹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的功效。點舌丹主治小兒驚癇、口噤、舌強等症,白僵蠶可清熱解毒,緩解小兒驚癇所致的發熱、煩躁等症狀。
二、息風止痙:白僵蠶可入藥的關鍵在於其所含的僵蠶素,具有鎮靜安神、抗驚厥的作用。點舌丹針對小兒驚癇、口噤等症,白僵蠶可息風止痙,緩解抽搐、痙攣等症狀,使小兒恢復正常。
點舌丹方劑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蟬蛻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痙之效。點舌丹主治小兒驚風、口舌生瘡、喉痺等症,而蟬蛻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病症所伴隨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疏風止痙: 蟬蛻能疏散風熱,止痙攣。小兒驚風常因風熱入絡、肝風內動所致,蟬蛻能疏散風熱,平肝息風,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止痙,緩解驚厥症狀。
總而言之,蟬蛻的清熱解毒、疏風止痙功效,使其成為點舌丹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有助於治療小兒驚風、口舌生瘡等症。
點舌丹方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點舌丹多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口臭等症,雄黃在此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殺蟲止癢: 雄黃還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因蟲咬、溼疹等引起的皮膚病。點舌丹中添加雄黃,也能夠一定程度上起到殺滅口腔內細菌和真菌,緩解口腔炎症的作用。
點舌丹中含有硃砂,其原因主要為: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代醫家認為,心主神志,而硃砂能平息心火,安定神志,故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健忘、驚悸癲癇等症。
- 解毒消腫:硃砂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由於點舌丹是用於治療口腔疾病,因此加入硃砂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點舌丹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點舌丹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舌頭潰瘍等症狀,乳香可以有效緩解炎症,減輕疼痛。
- 引藥入喉: 乳香氣味芳香,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喉部,發揮更佳的療效。點舌丹中的其他藥物,如金銀花、板藍根等,都需要乳香的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總之,乳香在點舌丹方劑中,扮演著消腫止痛、引藥入喉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藥效,更好地治療咽喉腫痛等疾病。
點舌丹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炎止痛: 沒藥性苦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點舌丹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而沒藥能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消散腫痛,改善患者的痛苦。
- 促進癒合: 沒藥還具有促進組織修復、生肌止血的作用。對於咽喉潰瘍、口腔潰瘍等情況,沒藥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竈恢復。
因此,點舌丹方劑中加入沒藥,能發揮其消炎止痛、促進癒合的功效,達到治療咽喉、口腔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點舌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點舌丹》為治療「疔毒」之專方。疔毒屬中醫外科急症,多因火熱毒邪蘊結肌膚,氣血凝滯而成,其特徵為局部腫硬如釘、疼痛劇烈,甚則伴隨發熱、惡寒,若毒邪走散(「走黃」),可危及生命。此方設計以「舌下含服」為給藥途徑,強調「口舌麻痺」為藥效啟動之信號,後配合蔥白、熱酒送服及外治法(如神燈照),意在迅速解毒消腫、通絡散結,阻斷疔毒內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以毒攻毒,直折火毒
- 真蟾酥(主藥):辛溫有毒,外用內服皆能解毒消腫、麻醉止痛,尤善治疔瘡惡疽。其「乳浸」製法可緩和毒性,增強滲透。
- 全蠍、蜈蚣、僵蠶、蟬蛻:蟲類藥組合,性善走竄,通絡攻毒。蜈蚣「炙去頭足」減毒存效;僵蠶、蟬蛻兼能疏散風熱,防毒邪上攻頭面。
- 雄黃、朱砂:礦物藥解毒鎮驚。雄黃破血解毒,朱砂安神防驚厥,合治疔毒熾盛致神昏。
2. 活血散結,通絡透毒
- 穿山甲(土炒成珠):性專行散,活血消癥,土炒後質地酥脆,利於藥性釋放,助毒邪外透。
- 乳香、沒藥(枯):枯製去油減刺激性,保留活血止痛之功,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3. 給藥設計與輔助增效
- 舌下含服:蟾酥、麝香辛香走竄,舌下黏膜吸收迅捷,引發口麻即藥力生效之兆。
- 蔥白包裹:蔥白辛溫通陽,助藥性宣散;熱酒送服行氣血,引藥達病所。
- 漏蘆湯煎服:漏蘆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內外合治以截斷病勢。
4.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結合蟲類通絡、礦物鎮驚、活血散結之品,構成峻烈解毒之力。其給藥途徑(舌下含服→蔥酒送服)與外治法(神燈照)形成多層次治療網絡:
- 局部:蟾酥、麝香速效麻醉止痛,抑制炎性腫痛。
- 全身:蟲類藥搜剔經絡深伏之毒,穿山甲、乳沒散瘀通滯,防止毒邪內陷。
- 預防變證:雄朱鎮驚、漏蘆清熱,降低「走黃」風險。
三、延伸思考
此方反映古代外科「截斷療法」思維,針對疔毒急症,以「麻-散-消-鎮」四步並舉,快速控制病情。然其組方峻猛(如蟾酥、雄黃等),需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證,歷代醫家或加減金銀花、黃連等清熱藥以增效力,體現「因人制宜」之變通。
傳統服藥法
真蟾酥3錢(乳浸),真麝3分,娛蚣3條(炙,去頭足),川山甲3錢(土炒成珠),全蠍1錢,僵蠶(炒去絲)1錢,蟬蛻1錢,明雄黃1錢,朱砂1錢,乳香(枯)5分,沒藥(枯)5分。
上為細末,用乳浸蟾酥搗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先用2丸,置病人舌下,頃刻口舌黨麻,將蔥白3寸,入病口嚼爛,吐在手心,將藥3丸包於蔥內,用無灰熱酒送下。急煎漏蘆湯服,外用神燈照之。但疔毒一症,有急疔已走,疔上有紅筋1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點舌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點舌丹,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真蟾酥3錢(乳浸),真麝3分,蜈蚣3條(炙,去頭足),川山甲3錢(土炒成珠),全蠍1錢,僵蠶(炒去絲)1錢,蟬蛻1錢,明雄黃1錢,朱砂1錢,乳香(枯)5分,沒藥(枯)5分。 主治:疔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