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提金」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腫脹。
- 行氣止痛,消散瘀積: 乳香可行氣止痛,疏通經絡,消散瘀積。對於一些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乳香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乳香在「一提金」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消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一提金」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一提金」方劑中,沒藥可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補益氣血,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還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在「一提金」方劑中,沒藥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恢復。
總體而言,沒藥在「一提金」方劑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益氣血等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症。
一提金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有二:
- 祛痰止咳:皁莢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祛痰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皁莢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一提金方劑中加入皁莢,可以發揮其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一提金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經、脾經、腎經,具有開竅醒神、闢穢止痛之效。此方多用於神志昏迷、痰濁阻竅之症,麝香可助於開通心竅,恢復神志,提高療效。
- 活血化瘀: 麝香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此方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之症,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一提金方劑中包含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安神定志:琥珀性味甘平,歸心經,具有安神定志、化痰開竅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琥珀,旨在安撫患者心神,緩解因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
- 活血化瘀:琥珀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方劑中加入琥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總之,琥珀在提金方劑中起到安神定志、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病症。
中藥方劑[一提金]的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安神、鎮靜的作用。硃砂能夠穩定神經系統,減少由神經不安引起的失眠、焦慮等症狀。在[一提金]中,硃砂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安神效果,有助於改善由神經不安引起的睡眠問題,促進身體的恢復和平衡。然而,由於硃砂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引發副作用。
「一提金」方劑中含有雄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一、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具有較強的殺蟲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瘙癢症狀,並能消腫止痛。
二、燥濕止癢: 雄黃性燥,可吸附皮膚表面的濕氣,減少濕邪的滋生,進而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在「一提金」方劑中,雄黃的加入可有效針對濕熱、蟲毒等引起的皮膚疾病,達到消腫止癢的目的。
一提金方劑中含有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疏風止癢: 蟬蛻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癢之效。對於因風熱上擾所致的皮膚瘙癢、疹子、瘡瘍等症狀,蟬蛻能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從而止癢消疹。
- 活血通絡,祛風除濕: 蟬蛻具有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因風濕痺痛、筋骨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蟬蛻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緩解疼痛,改善肢體功能。
因此,一提金方劑中加入蟬蛻,能夠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疏風止癢、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一提金方劑中含有白僵蠶,乃因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 祛風止痙、化痰散結 的功效。白僵蠶為蠶蛾幼蟲感染白僵菌後所形成的乾燥蟲體,其藥用價值源於其含有 僵蠶素 等物質,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達到 平肝熄風 的作用。因此,在治療 風痰阻絡、肝風內動 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等症時,白僵蠶常與其他中藥配伍,發揮其獨特功效,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一提金方中包含蜈蚣,主要因其藥性辛溫,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散結之效。
蜈蚣善於走竄,性喜陰濕,故入藥可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用於治療中風偏癱、半身不遂、跌打損傷等症。此外,蜈蚣亦有毒性,可解毒攻毒,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疔瘡腫毒等。
一提金方以蜈蚣配伍其他藥材,取其通絡止痛、解毒散結之效,共奏治療疾病之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一提金」記載主治「痘已收斂,手足紅腫發毒」,此處「痘」應指天花或水痘類痘疹疾患。古代痘疹後期,若餘毒未清,熱毒壅滯於四肢,常見手足紅腫、化膿潰爛等症。此方劑目的在於清解餘毒、散結消腫,防治痘後瘡瘍。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攻毒散結
- 人言(砒霜):大毒之品,傳統用於腐蝕瘡毒、攻毒殺蟲,此處微量配合他藥,峻烈之性得制。
- 雄黃、朱砂:解毒殺蟲、鎮驚安神,針對熱毒蘊結。
- 蜈蚣、僵蠶、蟬蛻:蟲類藥通絡散結、熄風止痙,兼能透發餘邪。
活血消腫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生肌斂瘡,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琥珀:活血散瘀,兼能寧心安神,緩解痘毒擾神之證。
開竅通絡
- 麝香:辛香走竄,透達經絡,助藥力深入膿毒所聚之處。
- 皂角:辛烈通竅,化痰排膿,促進毒邪外泄。
三、方劑配伍特點
全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思路,結合活血通絡、開竅透毒之法。針對痘後毒邪深伏、氣血壅滯之病機,通過峻烈之品(如砒霜、蟲類藥)配合理氣活血藥,達到「以毒攻毒」之效。然須注意,此方含多種有毒成分(砒霜、雄黃等),劑量極輕(每服僅2分),且以酒為引,助藥力迅捷發揮。
四、適用證候推論
本方適用於「痘後毒邪未盡,熱毒聚於肌腠」之實證,見手足紅腫硬痛、甚至化膿者,屬古代外科急救方範疇。其藥性峻猛,非表淺輕症所宜,應為短期應急之用,非調養之劑。
傳統服藥法
乳香1錢,沒藥1錢,皂角1錢,人言1錢,麝香2分,琥珀2分,1錢,朱砂1錢,雄黃1錢,蟬蛻1錢,僵蠶1錢,蜈蚣(焙焦)5分。
上為末。
每服2分,酒調下。小兒減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因此有風寒感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一提金, 出處:《醫統》卷六十五。 組成:老黃瓜(去子,用好皮消填滿,陰乾)1條。 主治:咽喉腫痛。
一提金,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 組成:乳香1錢,沒藥1錢,皂角1錢,人言1錢,麝香2分,琥珀2分,1錢,朱砂1錢,雄黃1錢,蟬蛻1錢,僵蠶1錢,蜈蚣(焙焦)5分。 主治:痘已收斂,手足紅腫發毒。
一提金,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三。 組成:阿魏(箬炙)2錢,血竭1錢,雄黃1錢,朱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沉香5分,木香5分,天竺黃5分,蘆薈5分,穿山甲7片(炒成珠),全蠍1錢,木鱉子7個。 主治:小兒癖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