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神應散

開關神應散

KAI GUAN SHEN Y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4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心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2%
脾經 4%
腎經 3%
膽經 3%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開關神應散中包含蜈蚣,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通絡止痛: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痙攣等症狀,蜈蚣可以疏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化痰散結:蜈蚣亦具有化痰散結之效。對於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頭昏眼花、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狀,蜈蚣可以化痰開竅,恢復肢體功能。

開關神應散中加入膽礬,其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膽礬性寒,味苦澀,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瀉肝膽濕熱,用於治療熱毒壅盛之症,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
  2. 燥濕止癢: 膽礬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可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病症。

因此,開關神應散中加入膽礬,主要為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開關神應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絡止痛:全蠍性味辛、平,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散瘀消腫之效。對於風寒濕邪阻絡、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熄風定驚:全蠍還有熄風定驚的作用,對於驚癇、抽搐、肢體強直等症狀,全蠍能起到鎮靜安神、平息痙攣的作用。

因此,全蠍在開關神應散中起到通絡止痛、熄風定驚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開關神應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通竅開竅: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通竅開竅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毒入侵,導致神志不清、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清熱解毒,通利經絡,使神志清醒。
  2. 息風止痙:白僵蠶具有息風止痙的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痙攣等症狀,能有效抑制風邪的致病作用,達到止痙安神之效。

因此,白僵蠶在開關神應散中發揮著疏散風熱、通竅開竅、息風止痙的作用,是治療風熱痰濁阻竅、神志不清、口眼歪斜等症的重要藥物。

開關神應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疏風止痙:蟬蛻性味甘寒,具有疏散風熱、止痙定驚的功效。對於因風熱外襲、痰濁內阻所致的驚厥、抽搐等症狀,蟬蛻能清熱解毒,使風熱之邪散去,達到止痙的效果。

二、通竅開竅:蟬蛻能通經絡、開竅竅,對於因風寒閉阻、經絡不通所致的鼻塞、耳聾、口眼歪斜等症狀,蟬蛻能疏風通絡,使氣血流通,達到開竅之效。

總而言之,蟬蛻在開關神應散中,發揮疏風止痙、通竅開竅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配合,達到治療風熱痰濁、驚厥抽搐、鼻塞耳聾等症狀的效果。

開關神應散中包含蟾酥,其主要原因有二:

  1. 通經活絡,散寒止痛: 蟾酥性寒,具有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特別適用於中風、半身不遂、肢體麻痺等病症。
  2. 開竅醒神,豁痰化瘀: 蟾酥味苦、性寒,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豁痰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並可改善血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總之,開關神應散中加入蟾酥,旨在通過其通經活絡、散寒止痛、開竅醒神、豁痰化瘀等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濕邪、痰濁瘀血等病症的目的。

「開關神應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是因為穿山甲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溫,味辛鹹,入肝、胃經。其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消腫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因經絡阻塞導致的疾病,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行氣止痛: 穿山甲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對於胸腹脹痛、脘腹冷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開關神應散」中加入穿山甲,主要是為了發揮其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開關神應散中加入烏頭,乃取其辛溫走竄之性,以達驅寒止痛之效。

烏頭性烈,能 通經活絡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對於寒邪凝滯、經絡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明顯的療效。

但烏頭亦屬峻猛之藥,需謹慎使用,不可擅自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開關神應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乳香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或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乳香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

因此,開關神應散中加入乳香,可以有效地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開關神應散主治「一切喉風」。
「喉風」在中醫古籍中泛指急性咽喉腫痛、阻塞、呼吸不暢之症,多因風熱、痰火、瘀毒壅滯咽喉所致,症狀包括咽喉腫痛、吞嚥困難、聲音嘶啞,甚則窒息。此方以「開關」為名,強調通閉散結、急救利咽之效,適用於喉痹(急性咽喉閉塞)、舌脹(舌體腫脹)等急症,能破血消腫、清熱解毒,使咽喉通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1. 盆消(芒硝)

    • 性寒味鹹苦,瀉熱軟堅,破血消腫。
    • 主攻咽喉瘀熱壅滯,能迅速滲透局部,軟化堅結。
  2. 白僵蠶

    • 祛風化痰、散結利咽。
    • 炒後減其辛燥,專攻咽喉風痰壅塞,助消腫開音。
  3. 青黛

    •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 協同芒硝清解熱毒,尤擅肝膽實火上升之喉疾。
  4. 蒲黃

    • 活血化瘀、止血利尿。
    • 輔助芒硝破血散結,防治喉痹出血。
  5. 麝香、片腦(冰片)

    • 芳香走竄,通關開竅、消腫止痛。
    • 穿透力強,直達病所,急解咽喉閉塞。
  6. 馬勃

    • 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 針對咽喉熱毒腫痛,兼具收斂止血之效。
  7. 甘草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清熱解毒。

(二)治療原理推導

此方以「瀉熱破結、通關利咽」為核心:

  1. 急攻熱毒:芒硝、青黛、馬勃直折火勢,清解咽喉熱毒。
  2. 散結消腫:僵蠶、蒲黃化痰散瘀,破除局部氣血壅滯。
  3. 通關急救:麝香、冰片香竄透絡,促使藥力速達病所,開閉塞、復呼吸。
  4. 內外兼施:既可內服緩嚥,亦可外擦舌面,多途徑發揮藥效。

(三)對應現代病症推測

此方適用於急性咽喉炎、扁桃腺化膿、舌炎、喉頭水腫等屬「熱毒壅盛」者,尤其以腫痛劇烈、吞嚥窒息為特徵。其破血消腫之力較峻,展現中醫「急症急治」的辨證思維。

三、總結

開關神應散體現古代醫家對喉風急症的處理智慧,結合清熱、散結、通竅、活血之法,標本兼顧,迅速疏通咽喉閉塞,反映「異病同治」的中醫邏輯——凡屬熱毒瘀阻咽喉,無論喉痹或舌脹,皆可擇勢而用。

傳統服藥法


盆消(研細)4錢,白僵蠶(微炒,去嘴)8分,青黛8分,蒲黃5分,麝香1分,甘草8分,馬勃3分,片腦1分。
上各為細末,稱足,同研極勻,瓷瓶收貯。如有病症。
每用藥1錢5分,以新汲水小半盞調和,細細呷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如不是喉痹,自然消散。若是諸般舌脹,用藥半錢,以指蘸藥擦在舌上,下嚥津唾;如是小兒,1錢作為四五服,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開關神應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並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開關神應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盆消(研細)4錢,白僵蠶(微炒,去嘴)8分,青黛8分,蒲黃5分,麝香1分,甘草8分,馬勃3分,片腦1分。 主治:急慢喉痹,腫塞不通。

開關神應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蜈蚣(焙,存性)2錢,膽礬1錢,全蠍(去毒,焙,存性)1錢,僵蠶(去絲嘴)1錢,蟬退(焙,存性)1錢,蟾酥3錢,穿山甲(麸炒)3錢,川烏尖1錢,乳香5分。 主治:一切喉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