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龍八帥丹

斑龍八帥丹

BAN LONG BA SHUA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偏熱 (1.8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胃經 21%
腎經 14%
肺經 14%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斑龍八帥丹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1.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定驚解毒的功效。對於斑龍八帥丹所針對的風熱痰火、驚癇抽搐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抑制病邪,緩解痙攣。
  2. 清熱解毒:白僵蠶亦可清熱解毒,對於風熱痰火引起的口渴、咽痛、發熱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斑龍八帥丹方中包含蜈蚣,其原因主要有二:

  1. 通絡止痛: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之效。對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病症,蜈蚣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解毒消腫: 蜈蚣亦有解毒消腫之功,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等。斑龍八帥丹以蜈蚣為君藥,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整體的解毒消腫效果。

總之,蜈蚣在斑龍八帥丹方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使得該方劑在治療相應疾病時效果顯著。

斑龍八帥丹方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露蜂房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斑龍八帥丹主治熱毒瘡瘍、腫毒流膿等症,而露蜂房能清熱解毒,消散腫毒,促進膿液排出,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2. 收斂生肌: 露蜂房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斑龍八帥丹治療的瘡瘍、潰瘍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斑龍八帥丹中含有穿山甲,主要源於其在中醫理論中的藥用價值。穿山甲性味甘、涼,入肝、胃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通經下乳的功效。

其甲片富含膠原蛋白,在中醫觀點中,認為其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乳汁不通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穿山甲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疾病的方劑中,包括斑龍八帥丹。

斑龍八帥丹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毒性祛風止痛的功效。全蠍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其毒性可攻克頑固痺痛,對於風濕痺痛、麻木癱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全蠍還能解毒消腫,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全蠍在斑龍八帥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疾病的效果。

斑龍八帥丹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疏風散熱,解毒止癢的功效。

蟬蛻,又名蟬殼,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其主要作用在於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尤其適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同時,蟬蛻還具有止癢、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

因此,斑龍八帥丹中加入蟬蛻,除了能協同其他藥物散熱解毒外,也能起到止癢、消腫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

斑龍八帥丹中加入鹿角,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壯陽: 鹿角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效。斑龍八帥丹主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鹿角可補益腎氣,促進骨骼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鹿角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所致的瘀血腫痛有較好的療效。斑龍八帥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等亦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與鹿角相輔相成,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斑龍八帥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蝼蝈蝦蟆癱腫」,此描述屬中醫外科範疇,指代癰疽、瘡瘍、癤腫等皮膚或肌肉深層的化膿性病變,多因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而成。方名「斑龍八帥」隱喻蟲類藥之峻烈攻伐,佐以鹿角溫通,適合用於頑固性腫毒、久治不癒之癰瘍。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功效
全方以蟲類藥為主,共八味,具「搜剔通絡、攻毒散結」之效:

  1. 僵蠶(炒):祛風化痰散結,善通絡消癥。
  2. 花蛇(炙)、香蛇(炙):蛇類藥性走竄,能透骨搜風、攻毒辟穢。
  3. 蜈蚣(炙):性猛力專,破瘀攻毒,治惡瘡腫毒。
  4. 蜂房(炙):有毒而能解毒,治癰疽瘻瘡。
  5. 川山甲(炙):穿山甲片擅通經透絡,消腫排膿。
  6. 全蠍(炙):息風止痙,兼以毒攻毒,散結止痛。
  7. 蟬殼:疏風散熱,輕揚透表,助諸藥外達病所。
  8. 鹿角(煅):溫陽托毒,活血消腫,為蟲藥峻烈之佐制。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以毒攻毒:蟲類藥多具毒性,針對熱毒壅盛、痰瘀膠結之頑固癰腫,直接蝕瘡散結。
  2. 通絡透邪:蟲藥性善走竄,能深入經絡,破除痰瘀壅滯,改善局部氣血阻塞。
  3. 溫托並行:鹿角煅用緩其溫燥,既助陽氣托毒外發,又防蟲藥過於寒涼凝滯。
  4. 劑型特點:研末酒送服,酒行藥勢,增強通散之力;亦可配入他方,靈活加減。

結論
此方為古代外科峻劑,專攻深層癰腫癰瘍,藉蟲類藥之毒性與走竄性破瘀消癥,佐以鹿角調和藥性,體現「邪毒壅盛當以猛藥攻之」的治療思路,適用於實證為主的頑固性瘡瘍。

傳統服藥法


僵蠶(炒)、花蛇(炙)、香蛇(炙)、蜈蚣(炙)、蜂房(炙)、川山甲(炙)、全蠍(炙)、蟬殼、鹿角(煅)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3-4分,酒送下;或以此藥加在各方丸散中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臨床應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斑龍八帥丹,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僵蠶(炒)、花蛇(炙)、香蛇(炙)、蜈蚣(炙)、蜂房(炙)、川山甲(炙)、全蠍(炙)、蟬殼、鹿角(煅)各等分。 主治:螻蟈蝦蟆癱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