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的傳統功效
1. 養肝明目
鹿角,其養肝明目功效並非直接在古代典籍中明確指出,而是從其整體功效推演而來。 諸多古代醫籍對鹿角的藥性記載,為我們理解其如何間接作用於肝腎,進而達到明目的效果提供了線索。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典籍記載鹿角能「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說明其具有活血化瘀、散邪解毒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指出鹿角「鹹溫入腎補肝」,這點至關重要。肝腎同源,肝血的充盈與腎精的充足息息相關。鹿角的溫陽補腎作用,能強化腎陽,促進腎精生化,進而滋養肝陰,使肝血充盈。 《本草綱目》則更精確地指出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闢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
肝主目,肝血充足,則目得其養,視力自然清明。鹿角的補腎作用,間接地促進了肝血的充盈,從而達到養肝明目的效果。 雖然典籍中未直接提及「明目」,但透過其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的功效,我們可以推測鹿角對於肝腎陰虛導致的視力模糊、眼乾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千金食治》中記載鹿角能「益氣力,強骨髓」,也側面印證了其補益作用,為肝腎提供充足的營養。
總而言之,鹿角的養肝明目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透過其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等功效間接實現的。 古代醫家對鹿角藥性的精闢總結,為我們理解其臨牀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 強筋健骨
鹿角,其強筋健骨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功效的佐證。
《神農本草經》及多部本草著作,如《神農本草經疏》、《名醫別錄》等,均記載鹿角能治療惡瘡癰腫、逐邪惡氣、治療留血在陰中以及腰脊痛、折傷惡血等症狀。《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指出,鹿角味鹹氣溫,鹹能入血軟堅,溫能通行散邪,因此能治療因肝腎虛損導致的腰脊痛,因其屬陽,故能補陽益氣。 這說明鹿角的功效不僅在於消炎止痛,更能從根本上滋補肝腎,從而達到強筋健骨的目的。
《千金食治》則強調鹿角能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這直接點明瞭其增強體質、修復損傷的功效,這對於骨骼的修復和強健具有重要意義。《日華子諸家本草》更以臨牀應用為例,說明鹿角能治療急性乳腺炎,再次印證其消腫散邪的功效,而乳腺炎的疼痛與炎症,也間接反映了鹿角對疼痛和炎症的緩解作用,間接體現其強筋健骨的功效。
《本草綱目》則總結得更為精闢,指出鹿角生用散熱行血,消腫闢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這表明鹿角的藥性可以根據炮製方法而有所調整,以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其強筋健骨的功效,也因應不同的病症和調理需求而有所側重。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鹿角強筋健骨功效的論述,為其臨牀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3. 補腎壯陽
鹿角,歷代醫家皆肯定其補腎壯陽的功效,雖非其主要功能,卻在多部經典中有所提及。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記載鹿角能「逐邪惡氣」,並能治療「留血在陰中」,此「陰中」在古代醫籍中常與腎經相關,暗示鹿角有調理腎氣、改善男性生殖系統功能的潛力。《名醫別錄》更明確指出其可治「腰脊痛」,而腰膝酸軟正是腎虛的重要症狀。這些記載表明,古人已觀察到鹿角對腎虛相關病症的療效。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鹿角「鹹溫入腎補肝」,「屬陽,補陽故又能益氣」。「鹹溫」是鹿角的藥性,入腎補肝,正是針對腎虛的治療思路。肝腎同源,肝血充足才能滋養腎陰,而鹿角的溫陽特性則能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補益腎陽的目的。 《本草綱目》則指出,熟用鹿角「益腎補虛,強精活血」,更直接地說明其補腎壯陽的功效。 雖然《神農本草經疏》也提到鹿角生用偏於散熱行血,但熟用則更著重於滋補,這也說明瞭炮製方法對鹿角功效的影響。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對於鹿角補腎壯陽的記載,雖未像補腎藥物那樣集中突出,卻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潛在的功效。 這些記載,主要體現在其治療腎虛相關症狀,以及溫陽補腎的藥性分析上,為鹿角在補腎壯陽方面的應用提供了歷史依據。
4. 止血
鹿角,其止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多種功效的綜合體現。 從上述古代典籍的記載來看,鹿角止血作用的機理,主要體現在其溫通血脈、活血化瘀的特性上。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古籍都記載鹿角能治療「留血在陰中」、「小腹血急痛」、「折傷惡血」等症狀。這些記載都指向鹿角具有止血,或更準確地說,是止血兼活血化瘀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則進一步闡述其機理:「鹹能人血軟堅,溫能通行散邪」,指出鹿角的鹹溫之性,能使血液凝固,同時又能疏通血脈,排除瘀血,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這與現代醫學中「活血化瘀以止血」的觀點有一定的共通之處,即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凝固功能,最終達到止血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中提到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闢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這說明鹿角的炮製方法也會影響其功效,生鹿角偏向於行血祛瘀,止血作用更為明顯;而熟鹿角則更偏向於滋補。 《食療本草》中則記載鹿角可治療婦女產後瘀血不淨等症,進一步佐證其止血化瘀的功效。
綜上所述,鹿角的止血功效並非單純的凝血作用,而是通過其溫通血脈、活血化瘀的特性,協同作用下達到止血的目的。 其臨牀應用也需結合具體情況,考慮鹿角的炮製方法及患者的體質,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5. 益精
鹿角,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藥材,其「益精」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綜觀《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千金食治》、《日華子本草》、《本草綱目》等醫籍,鹿角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補益精氣、強健筋骨等方面。
《神農本草經》及多部衍生著作皆記載鹿角能「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說明其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效。 這些功效的基礎,在於其藥性。《神農本草經疏》指出鹿角「生角則味鹹氣溫,惟散熱,行血消腫,闢惡氣而已」,鹹溫之性,有助於滋補肝腎,而肝腎精血充足,則能改善因精氣虧虛而導致的諸多症狀,例如腰脊痛等。 《名醫別錄》更直接指出鹿角「益氣」,此「益氣」並非單純的肺氣,而是指整體的元氣,涵蓋了精氣的充盈。
《千金食治》中記載鹿角能「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突顯其強身健體、修復損傷的功效,這與精氣充盈的狀態息息相關。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鹿角「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說明炮製方法的不同,也會影響其功效的側重,熟用更強調其補益腎精的作用。 由此可見,鹿角的「益精」功效,並非單純的壯陽作用,而是透過補益肝腎,充盈精血,從而達到強健筋骨、提升體質的目的。 古代醫家們透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和臨牀應用,更全面地展現了鹿角在益精方面的多重作用機制。
6. 補腎
鹿角,其補腎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因其用法不同而功效略有差異。
從多部典籍的記載可以看出,鹿角的補腎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溫補陽氣、滋養腎精的方面。《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古籍記載鹿角能治療腰脊痛,這正是腎虛的重要症狀之一。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了其機理:鹿角味鹹性溫,鹹能入血,溫能通行散邪,因此能補益肝腎,從而緩解腰脊疼痛。 書中提到「肝腎虛,則為腰脊痛,鹹溫入腎補肝」,點明瞭鹿角補腎的途徑,並非直接作用於腎臟,而是通過溫補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腎臟功能。 《本草綱目》則更為詳盡地說明瞭鹿角的兩種用法:生用散熱行血,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 熟用鹿角,經加工煉製,更能發揮其滋補腎精的功效。
《千金食治》中記載鹿角能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也側面反映了其對於腎臟功能的提升,因為腎藏精,主骨生髓。 《食療本草》中則記載鹿角用於治療婦女因腎虛導致的相關疾病,例如夢交、胞中餘血等,進一步說明鹿角的補腎功效,尤其在女性方面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鹿角補腎的記載,既體現了鹿角溫補陽氣的特性,又說明瞭其通過滋養腎精,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補腎強身的效果。 其功效的發揮,也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生用與熟用功效有所側重。
7. 強筋骨
鹿角,其強筋骨功效歷來受到重視。多部古代醫籍均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觀點亦可相互參照。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等典籍記載,鹿角能「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說明其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這與鹿角中富含的膠原蛋白等成分,促進骨骼及軟組織修復的功效相符。此外,《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鹿角「鹹溫入腎補肝,故主腰脊病」,指出其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而肝腎兩臟的健康,正是維持骨骼強健的關鍵。 《名醫別錄》更明確指出鹿角能「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進一步佐證其活血止痛、強筋健骨的功效。
《千金食治》中提及鹿角「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說明其不僅能增強體力,還能修復受損的骨骼與骨髓。 《本草綱目》則更精確地指出鹿角生用散熱行血,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說明其功效的多樣性,以及炮製方法對其藥性的影響。 甚至《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其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也從側面反映了鹿角具有消腫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鹿角強筋骨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修復組織等多重作用機制,使其成為傳統醫學中治療骨骼及關節疾病的重要藥材。
8. 利水消腫
鹿角,其利水消腫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在古代典籍中亦有提及,且多與其他功效相輔相成。綜觀《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疏》、《名醫別錄》等古籍記載,鹿角主要功效為「逐邪惡氣」、「消腫」。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皆記載鹿角能治療「惡瘡癰腫」,說明其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指出鹿角「鹹能人血軟堅,溫能通行散邪」,說明其消腫的機制可能與其溫通血脈,化解瘀滯相關。 「惡瘡癰腫」多伴有局部紅腫熱痛,鹿角的溫熱之性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腫脹。
值得注意的是,《名醫別錄》提到鹿角可治「小腹血急痛」, 《食療本草》記載其可用於治療婦女因血瘀導致的病症。這些記載雖未直接點明「利水」,卻暗示鹿角可能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間接達到消腫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指出鹿角生用散熱行血,消腫辟邪,說明其消腫作用與其散熱行血功效密切相關。 現代臨牀應用也佐證了鹿角在治療急性乳腺炎(乳房腫脹)方面的療效。
總之,鹿角的利水消腫功效並非其核心功能,而是其溫通血脈、散瘀消腫功效的延伸與體現。其在治療腫脹疾病中的作用,更應結合其其他功效,以及病症的具體情況綜合考量。
9. 補氣
鹿角,其補氣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其主要功能,而是其多種功效的綜合體現。 從以上多部醫籍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分析其補氣機理: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經典中雖未直接點明鹿角「補氣」,卻記載其能「益氣」,並記載其治療諸如惡瘡癰腫、腰脊痛等症,這些症狀的產生往往與氣血不足、臟腑虛弱有關。 《神農本草經疏》則更進一步闡述了其補氣的機制:「屬陽,補陽故又能益氣也」。鹿角性溫,入腎補肝,通過溫補腎陽,間接達到益氣的效果。腎為先天之本,腎陽充足,則氣血旺盛,故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虛之狀。
《千金食治》中提到鹿角能「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也側面佐證了其補益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疏》也提到鹿角「生角則味鹹氣溫,惟散熱,行血消腫,闢惡氣而已」,說明其生用主要功效為散熱活血。 而《本草綱目》則更清晰地指出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闢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說明鹿角的炮製方法也會影響其功效,熟用更偏向於補益。
總而言之,鹿角的補氣功效並非其直接作用,而是通過溫補腎陽,從而提升整體氣血,達到間接補氣的效果。 其補氣作用與其溫陽、補腎、活血等功效緊密相連,並受到炮製方法的影響。 古代醫家對鹿角功效的認識是多層次的,需要結合具體病症和炮製方法進行全面理解。
鹿角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塗、研末撒或調敷。熟用偏於補腎益精,生用偏於散血消腫。
鹿角的炮製
鹿角片:鋸成長段,用熱水浸泡,取出鎊成薄片後曬乾。鹿角粉:取鎊片研成細粉。《千金·食治》:鹿角,錯取屑一升,白蜜五升浸之,微火熬令小變色,暴乾,更搗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鹿角用藥注意事項:
- 陰虛陽亢者忌服: 鹿角性溫熱,陰虛陽亢者服用容易耗陰助陽,加重症狀。
- 胃火齒痛不宜服: 鹿角性質溫熱,胃火齒痛者服用後可能加劇疼痛。
- 無瘀血停留者不得服: 鹿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無瘀血停留者服用後可能引起出血。
- 陽盛陰虛者忌之: 鹿角性溫熱,陽盛陰虛者服用容易耗陰助陽,加重症狀。
- 命門火熾、瘡毒宜涼者禁用: 鹿角性溫熱,命門火熾、瘡毒宜涼者服用後可能加重症狀。
- 杜仲為之使: 使用鹿角時,可搭配杜仲作為輔助藥材。
鹿角相關的方劑
鹿角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鹿角含有的化學成分
蘇氨酸(threonine), 絲氨酸(serine), 穀氨酸(glutamicacid), 脯氨酸(proline), 甘氨酸(glycine), 丙氨酸(alanine), 纈氨酸(valine), 亮氨酸(leuc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賴氨酸(lysine), 組氨酸(Histidine), 精氨酸(Argin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