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含陽散方劑中加入雲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雲母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中醫認為,雲母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適用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斂瘡生肌:雲母還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雲母可以斂瘡生肌,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外傷出血、潰瘍不愈等症狀。
因此,含陽散方劑中加入雲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斂瘡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含陽散方劑中加入鹿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壯陽: 鹿角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益精補髓之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症狀,鹿角能起到溫補腎陽,改善陽氣不足的作用。
- 活血化瘀: 鹿角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鹿角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含陽散中加入鹿角,能起到溫腎壯陽、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陽虛症候,並促進身體康復。
「含陽散」方劑中使用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 活血通絡: 麝香性溫通利,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症狀。
麝香性溫熱,藥力強勁,使用時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不可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含陽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之傳統主治為「胞衣不下」,即產後胎盤滯留之證。古代醫家認為,胞衣不下多因氣血虛弱、寒凝血瘀,或子宮無力排出所致,治當以溫通、活血、助陽為法,促使胞衣脫落。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腹蛇(燒存性)
- 腹蛇為有毒之品,燒存性後減其毒性,保留其走竄之性。
- 蛇類在中醫理論中具「通絡散結、活血祛風」之效,燒炭後更增化瘀之力,可助破除胞宮瘀滯,促使胞衣分離。
雲母
- 雲母性溫,古代認為其能「納氣墜痰、溫補下元」。
-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治虛損陽虛」,可能有助提振子宮機能,輔助收縮排瘀。
鹿角(燒存性)
- 鹿角為血肉有情之品,燒炭後偏於溫通散瘀。
- 其性溫補腎陽,兼能活血,可助胞宮氣血運行,改善因虛寒或瘀滯導致之胞衣不下。
麝香
- 麝香辛香走竄,為「開竅通閉」要藥。
- 其穿透力極強,能直達胞宮,促進氣血流通,鬆解胞衣黏著,古代多用于難産或瘀血閉阻之證。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此方以「溫通活血」為主軸:
- 腹蛇、鹿角燒炭:化瘀而不傷正,針對胞宮瘀滯。
- 雲母:溫補下焦,提供推動之力。
- 麝香:引藥直達病所,開竅通閉。
四藥相合,共奏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效,使胞衣得陽氣推動與瘀血消散而排出。
海蘿送服意義
海蘿為藻類,性味咸寒,可能用於緩和方中溫燥之性,或取其滑利之性助藥下行。然古代用法記載簡略,具體協同機制有待考證。
總結
「含陽散」針對產後胞衣不屬之虛寒瘀滯證,通過溫陽、化瘀、開閉三者結合,體現古代「以通為用」的治法思想,尤其適用於寒凝血瘀或氣虛推動無力之情況。
傳統服藥法
腹蛇(燒存性)1錢,雲母1錢,鹿角(燒存性)1錢,麝香2分。
上為細末。
每服1-2錢,海蘿攪調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含陽散性味辛溫,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胞衣不下
相同名稱方劑
含陽散, 出處:《産科發蒙》卷三。 組成:腹蛇(燒存性)1錢,雲母1錢,鹿角(燒存性)1錢,麝香2分。 主治:胞衣不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