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散

見龍散

JIAN L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5.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18%
肝經 18%
胃經 18%
心經 9%
膀胱經 9%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見龍散中添加雲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雲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見龍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而雲母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地清除熱毒,緩解炎症。
  2. 收斂止痛:雲母還具有收斂止痛的作用,能有效地減輕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的疼痛感。見龍散中加入雲母,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止痛效果。

總之,雲母在見龍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收斂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快速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見龍散中使用百草霜,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

百草霜,又稱白霜,為多種植物經霜後所生之白色粉末,性涼味甘,入肺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針對外感熱毒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而止血止痛作用則可治療外傷出血、創傷疼痛等。

見龍散的組成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如黃連、黃芩、赤芍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治療各種外感熱毒、外傷出血、創傷疼痛等疾病。

見龍散中加入白芷,乃因其具有多重功效,與方劑主治息息相關。

1. 疏散風寒:白芷性溫,味辛,能散風寒,通鼻竅,對於風寒犯肺、鼻塞流涕等症,可起到疏風散寒、通鼻竅的作用,與見龍散疏風散寒之功效相符。

2. 止痛消腫:白芷亦能止痛消腫,對於見龍散所治的頭痛、頭風、鼻淵等症,可起到緩解疼痛、消腫止痛的作用。

白芷的加入,既能增強方劑疏風散寒之力,又能兼顧止痛消腫之效,與見龍散的整體功效相得益彰。

見龍散中包含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且藥性辛溫,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故可用於治療中風昏迷、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症。

麝香能醒神開竅,可解除昏迷、驚厥等症狀,且其活血化瘀之效能可改善血流障礙,促進血液循環,並能消腫止痛,減輕疼痛不適。因此,在見龍散中,麝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有效提升藥效,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見龍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難産及胞衣不下」,乃針對婦女分娩時產程不順、胎兒無法順利娩出,或生產後胎盤滯留子宮內無法排出的急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因氣血瘀滯、胞宮寒凝或氣機不暢所致,故方劑設計以溫通、開竅、活血為核心,助產婦推動氣血、催下胎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雲母

    • 性味甘平,歸肺、肝經,古醫籍載其能「鎮怯安臟,下氣墜胎」。此處取其「下氣」之效,助降逆氣、緩解產婦氣機壅滯;另可能利用其礦物質特性,微量攝入刺激子宮收縮,間接促進產程。
  2. 百草霜(鍋底灰)

    • 性溫味辛,能止血消積,兼有活血散瘀之效。《本草綱目》指其治「逆生橫生」,推測其炭質特性可吸附胞宮內瘀濁,同時輕微溫通血脈,化解產道瘀阻。
  3. 白芷

    • 辛溫芳香,歸胃、肺經,功能祛風散寒、活血排膿。在此方中藉其辛散之力,通竅行氣,解除胞宮寒凝氣滯;其「排膿」特性或間接協助排除滯留的胞衣。
  4. 烏龍尾(屋樑上懸垂的陳年灰塵)

    • 民間認為其具「降逆下胎」之效,可能取其質輕性墜,象徵性引藥力下行,輔助催產。然此藥現已罕用,考其成分或含礦物質與有機雜質,需進一步考證。
  5. 麝香

    • 為關鍵藥,辛香走竄力極強,能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本草備要》稱其「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在此方中直接刺激子宮收縮,加強產力,化解氣血瘀滯,為速效催生之要藥。

整體方義與治療機轉

  • 溫通化瘀:白芷、百草霜協同化解寒凝瘀血,改善產道氣血循環。
  • 開竅催動:麝香為君藥,迅捷開通竅絡,激發子宮收縮力;雲母、烏龍尾輔助引藥下行。
  • 協同降逆:全方結合礦物藥(雲母)、炭類藥(百草霜)、香竄藥(麝香),以「通、降、散」為主軸,共奏催產下胎之效。

此方劑展現古代「急則治標」的思路,針對難產危急症,以峻藥速破瘀滯,然須嚴格掌握劑量與時機。

傳統服藥法


雲母、百草霜、白芷、烏龍尾、麝香。
上為細末。
每服1-2錢,溫酒送下;海蘿湯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胞衣不下

相同名稱方劑


見龍散, 出處:《産科發蒙》卷三。 組成:雲母、百草霜、白芷、烏龍尾、麝香。 主治:難産及胞衣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