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角丸

茸角丸

RONG JIAO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50%
肝經 50%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茸角丸中包含鹿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鹿角性溫,味甘鹹,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 鹿角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

因此,茸角丸中加入鹿角,可以有效地發揮其補腎壯陽、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療相關疾病。

茸角丸中包含鹿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精氣不足等症狀,鹿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強筋健骨: 鹿茸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能促進骨骼生長,增強骨骼強度,對於骨質疏鬆、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鹿茸也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茸角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腰痛」,屬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致之證。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若腎陽虛弱、精血虧損,骨髓失養,則見腰痛綿綿、酸軟無力,遇勞加劇。《神農本草經》載鹿茸「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鹿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二者皆歸腎經,合用可溫補腎陽、益精填髓,故專攻腎虛腰痛。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材選擇與配伍

    • 鹿茸(新者良):為血肉有情之品,性溫味甘鹹,善補腎陽、益精血,力道峻猛,適用於腎陽極虛、精血大虧之證。新採者氣全,補益之力尤勝。
    • 鹿角(熬黃):熬製後減其寒性,轉為溫補,雖補力較鹿茸緩和,但長於強筋骨、活血散瘀,兼能通調血脈,輔助鹿茸補而不滯。
  2. 劑型與服法

    • 酒服方寸匕:以酒為引,助藥力溫通行散,直達下焦腎經,增強溫補之效。日服三次,則藥力持續,緩圖根本。
  3. 治療原理

    • 填精補陽:鹿茸為君,直補腎陽;鹿角為臣,兼固根基,二者相須為用,共奏「精生而陽旺,髓充而骨強」之效。
    • 動靜結合:鹿茸純補,鹿角通絡,一靜一動,使補而不滯,尤其適合虛中夾瘀之腰痛(如久病入絡)。

禁忌寓意
「特忌生魚」:生魚性冷利,易傷陽氣,與本方溫補之性相悖。此忌體現古人重視「藥食相剋」之理,避免削弱藥效。

此方簡而力專,深合「腎虛腰痛」之病機,堪稱補腎填精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鹿角(去上皮,取白者熬令黃) 鹿茸(新者良,陳者木佳)。
上為末。
酒服方寸匕,日3次。
特忌生魚,余不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茸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四引《千金》。 組成:鹿角(去上皮,取白者熬令黃)、鹿茸(新者良,陳者不佳)。 主治: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