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茸散

歸茸散

GUI R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50%
肝經 50%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歸茸散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鹿茸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方中加入鹿茸,可有效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頭暈耳鳴等症狀,提升男性性功能,促進整體陽氣生發。
  2. 溫補氣血:鹿茸還具有溫補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改善氣血虛弱、面色蒼白、體虛乏力等症狀。對於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眼花、肢體麻木等問題,鹿茸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歸茸散中鹿茸的加入,不僅能針對性地治療腎虛陽痿等疾病,更能全面提升患者的體質,起到溫補氣血、強筋健骨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歸茸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瘡血虛不能成漿」,乃針對痘瘡(天花或類似發疹性疾病)病程中,因氣血不足導致膿漿難以灌脹的證候。痘瘡成漿依賴氣血充盛,若血虛則難以化毒為膿,病灶不腐不潰。古代醫家認為,鹿茸補精益血、當歸養血活血,二者協力可助氣血生發,促使痘毒外透成漿,避免塌陷或乾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鹿茸(君藥)

    • 製法特殊,以酒反覆煮溶其皮骨,取其「血肉有情」之性,峻補精血。酒煮能增強溫通之效,使藥力直達血分。
    • 鹿茸傳統用於虛勞羸弱、陽衰精虧,此處取其「生發」之能,助痘瘡透發;炙骨為末,兼收固本培元之用。
  2. 當歸(臣藥)

    • 五錢當歸煎湯,補血和血,與鹿茸相配,共奏「血充則漿自足」之效。當歸性溫而行,可防鹿茸滋膩滯邪,確保血行順暢以載毒外透。
  3. 酒膠與調服法

    • 酒既為溶媒,亦具行藥勢、通血脈之功,助藥力速達病所。逐步漸服之法,符合「虛不受補」之調理原則,避免驟補壅滯。

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組合體現「精血同補」思路,除痘瘡外,或可推廣用於其他「血虛難腐」之瘡瘍(如陰疽久不收口),或精血虧虛兼陽弱之證(如小兒發育遲緩、產後虛羸)。其治療原理在於透過填精充血,重建生機化膿之基礎,契合「扶正托毒」之治法。

傳統服藥法


鹿茸1兩。
以好酒瓦瓶煮令皮脫,取出將酒濾過,留用其茸,再煮皮爛為度,以布濾,揉爛,皮化在酒內,其毛去之,再將骨炙為末;用當歸5錢煎湯,調酒膠及末,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歸茸散,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鹿茸1兩。 主治:痘瘡血虛不能成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