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丸

鹿子丸

LU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4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40%
脾經 20%
心經 20%
肝經 20%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鹿子丸方劑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味甘鹹,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之效。鹿子丸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鹿茸的補腎壯陽功效,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溫陽止痛: 鹿茸亦可溫陽止痛,對於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痹、痛經等,能起到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鹿子丸中加入鹿茸,可增強其溫陽止痛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鹿子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其組成中包含附子,這是因為附子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特性。在古代醫學中,附子被廣泛用於治療因腎陽虛衰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膝痠痛、四肢無力和寒冷感。由於鹿子丸的主要功能是調和腎脈,提升身體的陽氣,附子作為方劑中的重要成分,能有效加強這種效果,助於改善腎氣不足的情況。

此外,附子的毒性雖然存在,但經過適當的炮製後,其藥效便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並且能驅散體內的寒邪。因此,在鹿子丸的配方中,附子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療效,還可以調和其他成分,使整個方劑的作用更加協調。從臨牀應用上來看,鹿子丸與附子結合後,能夠有效地治療由陰寒所引起的各種病症,為患者帶來顯著的療效與改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子丸之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肺痿,胸前有孔」及「腰痛」,屬中醫虛損與腎陽衰微之證。

  1. 肺痿胸前有孔:古醫籍所載「胸前有孔」,可能指肺氣虛極,久嗽傷肺,導致羸瘦、潰瘍(如肺癰後期瘻管),或陰疽內陷(如結核性瘻管)。此類病症多因陽虛不固,氣血失攝而成。
  2. 腰痛:腰痛屬腎陽虛者,常見冷痛酸重、遇寒加劇,因腎府失溫、精血不充所致。

組成與治療邏輯

  1. 嫩鹿茸(酥炙)

    • 性味甘鹹溫,歸腎肝經,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元陽、益精血。《本草綱目》謂其「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尤擅治虛勞羸瘦、陰疽不斂。此處用以溫補督脈,固攝胸肺潰瘍,兼壯腰膝。
  2. 大附子(炮)

    • 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傷寒論》多用於亡陽證。此方取附子「通行十二經」之力,助鹿茸溫裡散寒,尤其針對陽虛不運所致的陰寒內結(如肺痿潰孔)與寒凝腰痛。
  3. 鹽花

    • 鹹寒入腎,此處少量用之,一則反佐附子、鹿茸之燥烈,防傷陰血;二則「鹹入腎」,引藥直達下焦,強化補腎溫陽之效。
  4. 棗肉為丸

    • 甘溫補脾益氣,養血安神,兼調和藥性,緩和附子毒性,使全方溫而不燥。

全方配伍原理
此方以「溫補腎陽」為核心,透過鹿茸、附子相須為用,峻補元陽、散寒固脫。陽氣得充,則胸肺潰瘍可斂(陽氣攝血生肌),腰痛得溫則止。鹽花與棗肉兼具「引經」與「護正」之妙,使補而不滯,熱而不燥。

應用推演
從現代角度看,此方所治「胸前有孔」,或類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伴隨的組織損傷;而腰痛屬腎陽虛者,可能對應於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之寒證。全方展現中醫「異病同治」思維,凡屬腎陽衰微者,無論體表瘻孔或內傷腰痛,皆可藉溫陽填精而取效。

傳統服藥法


嫩鹿茸(去毛,酥炙微黃)、大附子(炮,去皮臍)、鹽花各等分。
上為末,棗肉為丸。
每服30丸,空心好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肺癌腎絲球腎炎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鹿子丸,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嫩鹿茸(去毛,酥炙微黃)、大附子(炮,去皮臍)、鹽花各等分。 主治:肺痿,胸前有孔;兼治腰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