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丹

長生丹

ZHANG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長生丹方劑中加入附子,乃因其藥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之功效。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部,性溫,味辛、甘,入心、腎經。其藥性溫熱,可溫陽補火,回陽救逆,對於陽氣不足、心腎虛寒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附子還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痹、寒凝氣滯所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疼痛、腹痛、頭痛等,亦有一定的療效。

故長生丹方劑中加入附子,旨在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以增強其補益心腎、延年益壽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長生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男子因勞損導致的形體消瘦、陽痿不舉、精神萎靡、鬚髮早白、行動無力;亦適用於婦女下焦虛寒、難以懷孕之證。其核心病機為「腎陽不足,精氣虧虛」。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主生殖、生髮及肢體活動,故陽虛則見陽痿、不育、早衰、行動困難;腎精不足則精神短少、鬚髮失養而早白。女性下元虛冷,胞宮失溫,故難以受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附子(炮製後)

    • 主入腎經,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性大熱,能峻補命門之火,溫助腎陽,驅逐寒凝。
    • 炮製法講究(東流水浸、去皮尖、曬乾),可減其毒性,存其溫補之力。
    • 針對陽虛諸症:陽事不舉、步履艱難、下元虛冷等。
  2. 清水半夏(炮製後)

    • 性溫味辛,傳統認為其能「燥濕化痰、降逆和胃」,但此方取其「開泄下焦痰濕」之用。
    • 腎陽虛常兼痰濕阻滯(陽虛水停),半夏輔附子通陽化濁,助氣血流通,間接利於補藥吸收與胞宮環境改善。
    • 炮製(浸、搗、曬)緩其燥性,協調附子溫通之效。
  3. 生薑自然汁為丸

    • 生薑辛溫,既可助附子溫散寒邪,又能製約半夏毒性,和胃止嘔,避免峻補傷中。
    • 生麵(小麥麵)為丸,取其甘緩之性,調和藥性,延緩附子藥力釋放,使溫補作用持久。

配伍邏輯

  • 附子 + 半夏:一溫一通,補陽兼祛痰濕,符合「補而不滯」之理,尤其針對虛中夾濕(如婦人胞宮寒濕不孕)。
  • 生薑 + 生麵:既護脾胃,又緩附子之急,使藥力綿長。
  • 茶/酒送服:酒助藥行氣血,茶(或指淡茶)稍制燥熱,依體質調整。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以溫腎陽為主,兼顧中焦與痰濕,故除古籍所述諸症外,或可推論:

  1. 改善代謝低下:腎陽虛者常見畏寒、代謝緩慢,附子能促進氣化功能。
  2. 抗早衰:通過補腎精、溫腎陽,緩解因陽虛導致的衰老徵象。
  3. 調節生殖機能:強化下焦氣化,改善子宮與睾丸的血液供給與功能。

總結
長生丹以附子為君,峻補腎陽;半夏為臣,通陽化濕;佐以生薑、生麵調和。全方體現「溫補為主,通補結合」的治則,針對陽虛精虧之本,兼顧痰濕之標,符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傳統理論。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半兩(取4兩,東流水浸,早晚換之,冬3、春秋5、夏3日,去皮尖,銅刀切,曬乾),清水半夏1兩(亦浸,同前法,日足搗碎,日乾之)。
秘精壯陽。
上為末,用生面2兩,生薑自然汁為丸,如芡實大,陰乾,日日轉動。
每服3丸至9丸,日晚、空心茶、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女性不孕症男性勃起障礙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長生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九引《十便良方》。 組成: 長生丹(《普濟方》卷二一九引《十便良方》。)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九引《十便良方》。組成:大附子半兩(取4兩,東流水浸,早晚換之,冬 春秋 夏3日,去皮尖,銅刀切,曬乾),清水半夏1兩(亦浸,同前法,日足搗碎,日乾之)。主治:秘精壯陽。 。 主治:秘精壯陽。

長生丹, 出處:年氏《集驗良方》卷二。 組成:地黃8兩,山藥4兩,白茯神4兩,何首烏半斤,女貞子6兩,甜石斛半斤,枸杞6兩,鹿角霜半斤,山茱萸6兩,菟絲子半斤,肉蓯蓉2兩,鹿角膠半斤,川牛膝半斤,宣木瓜4兩,虎脛骨4兩,人參1斤,丹皮8兩,杜仲1兩,胡麻1斤,桑椹子1斤。 主治:男子勞損羸瘦,陽事不舉,精神短少,須發早白,步履艱難;婦人下元虛冷,久不孕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