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附散

獨附散

DU F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附散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寒邪入體,陽氣虛弱:獨附散主治寒邪入體,造成手足厥冷、腹痛、嘔吐、泄瀉等症。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的功效,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振奮陽氣,使寒邪退去,陽氣回升。

2. 補腎助陽,溫陽散寒:附子入腎經,有溫腎陽、補腎氣的作用,可改善因腎陽虛弱導致的肢體冰冷、腰膝酸軟等症。腎陽充足,則能溫煦脾胃,使脾胃功能正常,利於寒邪的排出。

附子為溫熱藥,使用時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獨附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獨附散」主治小兒吐瀉過度導致「氣脫」之危急證候,具體症狀包括:

  1. 吐瀉氣脫:因劇烈嘔吐與腹瀉,耗傷津液與陽氣,使臟腑功能衰敗,出現氣息微弱、精神萎靡等虛脫表現。
  2. 四肢冷:陽氣虛衰不能溫煦肢末,反映脾腎陽氣嚴重不足。
  3. 肚疼眼慢
    • 「肚疼」為陰寒內盛,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 「眼慢」指眼神遲滯、反應遲鈍,屬陽氣欲脫、神失所養之危象。
      此方針對小兒「純陽之體卻易虛易寒」的特性,急予溫陽固脫。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僅用「炮附子」一味藥,配伍生薑汁、大棗煎服,其設計核心如下:

  1. 炮附子為君藥

    • 性味辛甘大熱,專入腎、脾、心經,具「回陽救逆」之力,能速補命門真火,挽救散越之陽氣。
    • 「炮製」後毒性降低,更專注於溫里固脫,針對四肢厥冷、氣脫危候。
    • 「去皮臍」去其燥烈之性,適合小兒稚嫩之體。
  2. 生薑汁與大棗為佐使

    • 生薑汁
      • 辛溫發散,助附子溫通陽氣,兼和胃止嘔,緩解吐瀉症狀。
      • 「蜆殼」微量取用,避免過辛傷陰。
    • 大棗
      • 甘溫補脾益氣,與生薑配伍調和營衛,固護脾胃之氣。
      • 僅用「半枚」取其輕靈,避免滋膩礙胃。
  3. 煎服法之寓意

    • 「煎3分以下」:久煎減附子毒性,存其溫陽之效。
    • 「水中頓冷」:恐熱藥格拒不受,冷服順應病勢,乃「熱因寒用」之法。
    • 「飢服」:使藥力直達虛損之臟腑,避免與飲食相雜。

三、方劑配伍思想
此方體現「單刀直入」的急救思路,以附子為核心,佐生薑、大棗護脾胃,形成「溫陽為主,護中為輔」的結構。針對小兒陽氣暴脫,不用複雜配伍,反以單味重劑力專效宏,契合急症「藥簡力峻」之原則,為中醫「回陽固脫」法之典型範例。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個(炮,去皮臍)。
上為末。
3歲每服1小錢,以水半盞,加生薑汁1蜆殼,大棗半枚,煎3分以下,水中頓冷,飢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肌梗塞低血壓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

相同名稱方劑


獨附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五。 組成:附子1個(炮,去皮臍)。 主治:小兒吐瀉氣脫,四肢冷,肚疼眼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