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附方

獨附方

DU FU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附方」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的功效。在危重症候,如寒邪深入,陽氣衰微,脈微欲絕的情況下,附子可溫補心陽,回陽救逆,改善患者的生存機率。
  2. 配合藥性: 獨附方通常用於治療寒性疾病,例如心陽不足、脾陽不振、腎陽虛衰等。附子作為方中主要的溫陽藥,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附子與桂枝、生薑等藥物配合,可溫陽散寒,改善血液循環;與肉桂、炮附子等藥物配合,可溫腎助陽,改善陽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附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痘瘡寒戦」,指小兒發痘(如天花、水痘等)時,因正氣虛弱、陽氣不充,出現畏寒顫抖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屬「陰寒內盛」或「元陽欲脫」之危候,需急溫腎陽以固脫回陽。附子大辛大熱,能逐陰寒、救陽氣,故單用此藥以峻補命門之火,振奮一身之陽,使寒顫自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附子(童便制)

    • 附子性烈,生用毒性強,經童便製後減其燥性,存其溫陽之力。童便鹹寒,能引藥入腎,並制附子之毒,使藥性趨於緩和。
    • 附子歸心、腎、脾經,功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針對痘瘡寒顫,其機理在於:
      • 溫腎陽:痘毒深伏時,若腎陽虛衰,無力鼓邪外出,附子振奮腎陽以托毒。
      • 散陰寒:寒顫因陰寒內盛,附子辛熱走竄,速達三焦,驅散陰凝之氣。
      • 固脫止顫:陽氣虛極而外越,附子能追復散失之陽,使寒顫得緩。
  2. 燈心為引

    • 燈心甘淡微寒,本可清心降火,但此方僅用7根,量極輕微,非為清熱,實有兩用:
      • 反佐制燥:微量燈心稍制附子燥熱,防其過耗陰液(尤其小兒稚陰之體)。
      • 通利引經:燈心通利三焦,助附子藥性通行表裏,尤適痘疹兼濕滯者。
  3. 煎服法要義

    • 水煎一鐘(約200-300毫升),獨取附子醇厚之氣,單刀直入,不假他藥分散藥力。
    • 服後預期效應:陽氣復則寒顫止,痘毒得陽氣推動,或可透發轉順。

綜論

此方為「單捷小劑」,體現「急證用專藥」思維。附子獨當大任,以童便制、燈心引,既存峻補之力,又避劫陰之弊,符合痘疹危候「陽虛為本、寒顫為標」的病機邏輯。然須辨證精準,非虛寒證絕不可輕投。

傳統服藥法


附子(童便制)5錢。
以水1鐘,加燈心7根,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痤瘡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獨附方,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四。 組成:附子(童便制)5錢。 主治:痘瘡寒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