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附煎

獨附煎

DU FU JI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附煎方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效。方中以附子為君藥,旨在溫補心陽,散寒回陽,針對陽氣不足、寒邪內侵所致的虛寒證狀,如心陽虛衰、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起到回陽救逆之功。

二、 助藥力,增效力: 附子性猛烈,可以助其他藥物發揮藥力,增強療效。例如,方中亦含桂枝,桂枝性溫,辛甘,具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作用。附子與桂枝合用,相輔相成,溫陽散寒,共奏溫經止痛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附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腑寒咽閉,六脈微弱;喉痹」,關鍵病機為陰寒內盛,陽氣衰微

  • 腑寒咽閉:指臟腑(尤其下焦)陽虛陰寒,寒氣上逆,阻塞咽喉,導致吞咽困難、咽喉緊閉感。
  • 六脈微弱:反映全身陽氣虛弱,氣血運行無力,屬危重之象。
  • 喉痹:此處特指因虛寒所致的咽喉腫痛或阻塞,與實火熱毒之喉痹不同,其特點為病程緩、色淡不紅、遇寒加重。

綜觀之,此證屬少陰病範疇(腎陽虛衰,陰寒上擾),需溫補命門、回陽救逆。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僅用附子一味,大辛大熱,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1. 藥性分析

    • 生附子(原方未明言炮製,但切片蜜炙推測為減毒):直入少陰,溫腎陽、散沉寒,破陰凝以通閉結。
    • 蜜炙:緩和附子峻烈之性,甘潤佐制其燥,兼能潤咽喉,防陽藥過燥傷陰。
  2. 作用機理

    • 溫陽逐寒:附子壯命門之火,使下焦陽氣得復,陰寒自散,上逆之寒氣降,則咽喉閉塞可解。
    • 通脈救逆:通過振奮心腎陽氣,六脈微弱得以改善,氣血通行無阻。
    • 標本兼治:既治下焦陽虛之本,又解咽喉寒閉之標,體現「治病求本」原則。
  3. 單方之妙

    • 附子為「藥中四維」之一,單用則力專效宏,直達病所。
    • 蜜炙後配伍甘味送服,暗合「甘能緩急」之理,針對咽喉緊閉之急症,亦防藥性過猛。

三、延伸思考
此方與《傷寒論》「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異途同歸,均治寒性喉痹,但獨附煎更側重陽虛欲脫之危候。其簡峻用藥,彰顯中醫「陽主陰從」思想,對後世單方急救具啟發意義。

傳統服藥法


附子1支(切成片)。蜜炙黃,咽甘味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獨附煎,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九。 組成:附子1支(切成片)。 主治:腑寒咽閉,六脈微弱;喉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