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屑散

鹿屑散

LU XI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5.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50%
肝經 50%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鹿屑散方中加入鹿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鹿角性溫,味甘鹹,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筋骨疼痛、骨折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鹿角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氨基酸,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增強抵抗力。對於一些因氣血不足、血瘀所致的疾病,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鹿角能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屑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骨梗」,即骨刺或異物卡於咽喉、食道之症。古代醫家取鹿角末直接作用於患處,透過「含津咽下」或「摻舌上咽津」之法,推測其利用鹿角之物理特性與局部刺激作用,輔以唾液潤滑,促使異物鬆脫或下行。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鹿角性效與物理作用
    鹿角味鹹微溫,傳統認為具「軟堅散結」之效,其質地堅硬且富含礦物質,研磨為細末後,可能透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 摩擦吸附:極細粉末能附著於骨刺表面,改變異物與黏膜間的摩擦力,配合吞嚥動作助其滑落。
    • 鹹潤滲透:鹹味藥傳統上能「軟堅」,或可輕微鬆解局部組織緊張,緩解卡壓感。
  2. 用藥方法之設計原理

    • 含津咽下:藉唾液溶解鹿角末,形成黏稠懸浮液,包裹異物以利滑行。
    • 摻舌上咽津:直接將藥末送至舌根,刺激咽喉反射性蠕動,增強推送異物之力。

推衍潛在功效
若以中醫理論延伸,鹿角本為腎氣所聚,或可兼顧「溫通經絡」之效,對因寒凝氣滯所致的咽喉拘急不舒(非實質骨梗者),可能具溫散緩解作用。然此方核心仍聚焦於物理性處理骨梗,屬古代急救簡便之法。

傳統服藥法


鹿角。
上為末。
含津咽下;或摻舌上,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鹿屑散,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七引《鬭門方》。 組成:鹿角。 主治:骨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