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秋石丸

鹿角秋石丸

LU JIAO QIU SH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4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50%
肝經 25%
肺經 25%
腎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鹿角秋石丸中加入鹿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鹿角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強筋、生血化瘀之效。其含有的膠原蛋白和磷酸鈣等物質,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精血虧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鹿角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配合秋石的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效,可有效緩解腎虛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

因此,鹿角的加入,有助於提升鹿角秋石丸的補腎壯陽、活血化瘀功效,使其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鹿角秋石丸中加入秋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澀精: 秋石性寒,味鹹,入腎經,具有收斂固澀、補腎壯陽之效。鹿角則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功。二者合用,可有效治療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狀。

2. 平肝潛陽: 秋石可降肝火,平肝陽,而鹿角可補肝腎,強筋骨。二者合用,可治療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

總而言之,鹿角秋石丸中加入秋石,不僅能固腎澀精,更可平肝潛陽,協同鹿角發揮最佳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角秋石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溺血久不止,脈細數者」,即長期小便帶血(可能為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伴隨脈象細而數(細主陰血不足,數主虛熱或熱邪)。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因腎陰虧虛、虛熱內擾,或下焦血絡失固所致,屬本虛標實之證。

組成與方義邏輯推論

  1. 鹿角(燒灰)

    • 性味歸經:鹿角咸溫,入肝腎經。燒灰後性質轉為澀斂,兼有溫攝之效。
    • 作用邏輯
      • 補腎助陽:溫補下元,固攝腎氣,從「本」改善腎虛不攝。
      • 收斂止血:燒灰後炭藥特性增強,能直接斂傷止血,從「標」控制溺血。
  2. 秋石(煅灰)

    • 性味歸經:秋石(人尿煉製)咸寒,歸肺腎經,煅後寒性稍減,增固澀之性。
    • 作用邏輯
      • 滋陰降火:針對脈數之虛熱,清解下焦伏熱。
      • 澀精止血:煅灰後與鹿角灰協同,增強收斂固脫之力。

配伍原理與整體功效

  • 標本兼治:鹿角灰溫補固攝以治本,秋石灰清熱斂血以治標,兩者一溫一涼,調和陰陽。
  • 協同增效:燒煅成灰增強吸附收斂之性,直接作用於血絡損傷處;蜂蜜為丸緩和藥性,烏梅湯酸甘化陰,助收斂止血。
  • 適應症機理:針對腎陰虧虛、虛熱內擾,導致血不歸經的慢性溺血,通過溫攝與清澀並行,使血止陰復。

推論延伸
此方結構簡潔,體現「炭藥止血」與「臟腑調理」結合的思路。鹿角側重補腎固本,秋石側重清熱澄源,兩者灰分協同局部止血,契合「久病入絡」「久血必虛」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鹿角8兩(燒灰),秋石1兩(煅灰)。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3錢,烏梅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血尿

相同名稱方劑


鹿角秋石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五。 組成:鹿角8兩(燒灰),秋石1兩(煅灰)。 主治:溺血久不止,脈細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