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鹿角散中含有鹿角,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壯陽: 鹿角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的功效。鹿角散中加入鹿角,可針對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等症狀,起到補益腎陽、強壯筋骨的作用。
- 活血化瘀: 鹿角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的作用。鹿角散中加入鹿角,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角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功效主治:
古代醫籍記載,鹿角散主治「産後虛火載血,以致血暈」。此證屬於婦人產後氣血驟虛,陰不制陽,虛火上炎,擾動血脈,致血隨氣逆而暈厥。其病機關鍵在於「虛火」與「血瘀」並存,需兼顧滋養、降火與化瘀。鹿角屑性溫而味鹹,傳統認為能益精血、補陽氣,同時兼具活血散瘀之效,故適用於產後虛中夾瘀、陽浮血亂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單方邏輯:
此方僅用鹿角屑一味,體現「簡而專」的用藥思維。鹿角為鹿之餘氣所結,據《本草綱目》載:「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熟用則益腎補虛。」生鹿角屑取其「散熱行血」之功,針對產後虛火挾瘀之病機:- 鹹溫入血:鹿角味鹹,能入血分軟堅散瘀;性溫而不燥,可通行血脈,促進惡露排除,化解產後胞宮瘀滯。
- 引火歸元:其溫補之性可助陽氣固攝,間接平抑虛火上浮,使血不妄行,緩解血暈。
- 酒調助藥力:以酒送服,借其辛散之性增強活血效能,同時引藥直達血分。
配伍特點:
雖為單味,然「散劑」形式與「日三服」之法,體現漸進調治理念:- 散劑取其質輕易散,適合產後體弱不耐峻攻者;
- 頻服少量(三指撮)使藥力持續,緩圖其效,避免過溫傷陰。
總結:
鹿角散以單味鹿角屑「一藥多效」,兼顧補虛、化瘀、降火,其治療原理在於透過溫通血脈以散瘀,補益精血以固本,從而調和虛火與血瘀之矛盾。此方反映古代醫家對產後「多虛多瘀」病機的深刻認識,以及簡便廉驗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鹿角屑。
上為散。
每服3指撮,酒調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鹿角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一。 組成:鹿角(燒灰,出火毒)。 主治:産後虛火載血,以致血暈。
鹿角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三。 組成:鹿角3分,甘草1分。 主治:婦人乳生瘡,頭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鹿角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鹿角1兩,定粉半兩,密陀僧半兩,黃丹半兩,白礬半兩。 主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癒。
鹿角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組成:上黨人參4分,鹿角(去上皮,取白處作末,炒令黃,秤)2分。 主治:老人患積痢不斷,兼不能飲食。
鹿角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三。 組成: 鹿角散(《普濟方》卷二二三。)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三。組成:鹿角(銼,爲屑)。主治:輕身益氣,強骨髓,補絕傷。 。 主治:輕身益氣,強骨髓,補絕傷。
鹿角散,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 鹿角散(《千金》卷六。)出處:《千金》卷六。組成:鹿角長1握,牛乳3升,川芎3兩,細辛3兩,天門冬3兩,白芷3兩,白附子3兩,白朮3兩,白斂3兩,杏仁2-7枚,酥3兩。主治:令百歲老人面如少女光澤潔白。 。 主治:令百歲老人面如少女光澤潔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