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斑龍二至丸方中包含鹿角,主要原因有二:
-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鹿角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功效。方中以鹿角配伍其他藥物,旨在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提升患者體質。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鹿角亦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斑龍二至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鹿角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減輕疼痛。
斑龍二至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以生地黃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並可涼血止血,緩解因熱毒蘊結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出血、咯血等。
二、配伍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丹皮等配合,可增強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斑疹、發熱、口渴等症狀的效果。
斑龍二至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疏風清熱、滋陰潤燥等功效。其中包含黃柏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獨特的藥用特性。
首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特別是皮膚病和尿路感染等。這與斑龍二至丸的目標即調理體內的濕熱狀況相符合。
其次,黃柏中的主要成分,如黃柏鹼,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減輕炎症反應,使方劑在治療過程中更具療效。此外,黃柏還能促進肝膽的排毒功能,進一步提升方劑的整體作用。
最後,斑龍二至丸的組合藥材相互配合,其中黃柏的清熱作用與其他藥材如地黃、墨地等滋陰潤燥的特性相輔相成,能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因此,黃柏的加入在這個方劑中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斑龍二至丸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精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熟地黃,可補腎陰、益精血,改善因腎陰虛導致的頭暈眼花、腰膝痠軟、面色蒼白等症狀。
- 合方配伍: 熟地黃與其他藥材如當歸、白芍、川芎等配伍,能夠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斑龍病(即血虛瘀滯型風濕病)的目的。
斑龍二至丸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潤肺: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肺燥津傷所致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 清熱解毒: 斑龍二至丸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藥物,天門冬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
- 補腎益精: 天門冬還具備補腎益精的功效,可以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綜上所述,天門冬的加入不僅能滋陰潤肺,還能清熱解毒、補腎益精,與斑龍二至丸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斑龍二至丸中包含知母,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對於斑龍二至丸所治療的熱毒熾盛、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 滋陰潤燥: 知母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熱毒所致的津液虧損,幫助恢復機體的陰液平衡。
因此,知母的加入不僅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更能滋陰潤燥,使斑龍二至丸更能全面地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病症。
斑龍二至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潤肺滋陰、清心除煩的功效。
潤肺滋陰: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咽乾口渴等症。斑龍二至丸主要針對熱病之後,肺陰不足,津液虧損的病症,而麥門冬的潤肺滋陰之效,正好能補充肺陰,改善津液虧損的狀況。
清心除煩: 麥門冬還能清心火,除煩躁,緩解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等症狀。斑龍二至丸中加入麥門冬,既能緩解肺陰不足,又能減輕心火亢盛導致的煩躁不安,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斑龍二至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陰補腎,對於虛弱體質以及某些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輔助療效。其中,當歸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具有多重功效。
首先,當歸以其滋補作用著稱,是常見的補血藥。它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造成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其次,當歸還具調和作用,能夠平衡方劑中的其他成分,使整體療效更加協調,避免單一藥材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此外,當歸的活血化瘀特性亦有助於減輕因血淤所致的症狀。
綜合來看,當歸在斑龍二至丸中的使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補血作用,也增強了其整體療效,令此方劑在治療過程中更具全面性和有效性,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斑龍二至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補和調理身體。在其組成中含有茯苓,這是因為茯苓具有多種健康功效。首先,茯苓能健脾利濕,能夠幫助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對於虛弱的患者尤為重要。其次,茯苓還具備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減輕焦慮和失眠,對於情緒不穩定的病症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茯苓還能夠增強免疫力,提升身體的抵抗力,對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還能夠平衡其他成分的作用,使得斑龍二至丸在調理和滋補方面更為全面。
斑龍二至丸中包含何首烏,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功效:
- 滋補肝腎,烏髮養顏:何首烏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有滋補肝腎、養血烏髮的功效。斑龍二至丸主治血虛肝腎不足所致的斑禿、白髮等症,而何首烏恰好能補益肝腎,使血脈充盈,促進頭髮生長,故而被列入方劑中。
- 活血通絡,散瘀止痛:何首烏還具有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的功效。斑龍二至丸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川芎等,與何首烏協同作用,可更好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加速斑禿癒合。
「斑龍二至丸」中加入「人乳汁」的原因,主要基於其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
人乳汁性甘平,入肺、脾經,具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燥熱所致的斑疹、瘡瘍、口渴等症狀。
此外,人乳汁富含免疫球蛋白等抗體,具有增強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的功效。因此,在治療某些皮膚病時,加入人乳汁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斑龍二至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諸虛」,尤其針對「精血欠充」所致的高齡無子。古代醫案記載其能補養精血、溫陽助孕,對於腎精不足、陰陽兩虛所致的不孕症有顯著效果。方中特別強調「兩尺脈大而有力」為宜子之象,反映其作用基礎在於補益下焦(腎與命門),使先天之本充盛,從而改善生殖機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血肉有情之品為君
鹿角、麋角為核心,取其「純陽之質」與「精血內蘊」之性。- 鹿角(通督脈,溫補真陽)
- 麋角(偏補精血,《本草綱目》言其「益血脈,暖腰膝」)
兩角經長時間煎煮去其燥性,保留補益精髓之功。
滋陰降火為臣
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知母、黃柏構成「陰陽雙補,水火既濟」架構:- 生地、熟地分養陰血(一清一補)
- 天冬、麥冬潤肺滋腎(金水相生)
- 知母、黃柏清相火而固精(防溫補過躁)
氣血兼調為佐使
- 當歸養血活血,茯苓健脾滲濕(助後天氣血生化)
- 何首烏補肝腎、烏鬚髮(九蒸九曬減其瀉性,增其補力)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遵循「陽生陰長」之法,通過鹿、麋二角激發腎中元陽,輔以大量滋陰藥涵養精血,使陽氣有所依附。同時配伍清熱藥(知母、黃柏)制約溫補之偏性,形成「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的格局,適合「虛不受補」或「陰陽俱損」之證。
適用機轉推論:
精血虧虛的高齡不孕,多因腎精衰少、沖任失養。本方通過:
- 直接補充動物類藥的「生殖物質」(角類含內源性激素前體)
- 調節下丘腦-腎軸功能(滋陰藥改善內分泌,溫陽藥促進性腺活性)
- 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當歸、地黃調節血分)
此方正扣「精血充則胎孕成」的中醫生殖理論,體現古代「藥專力宏」的製方思想。
傳統服藥法
鹿角(鋸成段,長流水浸7日,入砂鍋內,用桑柴火煮7日夜,取出,外去粗皮,內去血穰,研為細末)1斤,麋角(制法同前,淨末)1斤,生地(酒浸1宿,曬乾,為末)4兩,黃柏(去皮,切粗片,酒炒老黃色,為末)半斤,熟地(酒浸1宿,曬乾,為末)4兩,天門冬(酒浸,去心,曬乾)4兩(為末),知母(去皮,鹽、酒炒老黃色,為末)半斤,麥門冬(酒浸,去心,曬乾)4兩,當歸(酒洗,曬乾,為末)2兩,白茯苓(去皮,為末,用水淘去筋膜)2兩,何首烏(去皮,人乳拌勻,9蒸9曬,為末)2兩(勿犯鐵器)。
補養。補血,補陽。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時黃酒送下,或鹽湯亦可。
高齡無子:少傅穎陽許相公,年五十八歲,如夫人年近三旬,從來十二年不孕。相公欲其有子,命宿診視。六脈和緩,兩尺大而有力(凡婦人兩尺大而有力,皆有子)。告曰:此宜子之象也。嘗診相公,脈沈而緩,知精血欠充實耳。宜服大補精血藥。市得麋鹿二角,煎膠,制斑龍二至丸一料。服未週年而孕,次年生公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斑龍二至丸,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四。 組成:鹿角(鋸成段,長流水浸7日,入砂鍋內,用桑柴火煮7日夜,取出,外去粗皮,內去血穰,研爲細末)1斤,麋角(制法同前,淨末)1斤,生地(酒浸1宿,曬乾,爲末)4兩,黃柏(去皮,切粗片,酒炒老黃色,爲末)半斤,熟地(酒浸1宿,曬乾,爲末)4兩,天門冬(酒浸,去心,曬乾)4兩(爲末),知母(去皮,鹽、酒炒老黃色,爲末)半斤,麥門冬(酒浸,去心,曬乾)4兩,當歸(酒洗,曬乾,爲末)2兩,白茯苓(去皮,爲末,用水淘去筋膜)2兩,何首烏(去皮,人乳拌勻,9蒸9曬,爲末)2兩(勿犯鐵器)。 主治:補養。補血,補陽。主治:諸虛。精血欠充,高齡無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