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歸附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性辛、苦,入肝、脾經,擅長行氣解鬱,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而歸附丸本身也具有理氣解鬱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的整體效果。
-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香附亦具健脾和胃之功,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因肝鬱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這與歸附丸的整體作用方向一致,能夠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歸附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歸附丸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血虛頭痛、月經不調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正好能改善這些症狀,使氣血調和,達到治療目的。
二、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增強療效:歸附丸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等,也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柔肝的作用,當歸與這些藥材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歸附丸中加入鹿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 鹿角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歸附丸主治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精氣不足等症,而鹿角能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諸多病症,起到補腎壯陽的作用。
- 活血化瘀: 鹿角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歸附丸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亦有活血化瘀作用,鹿角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因此,歸附丸中加入鹿角,可以更好地發揮補腎壯陽、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腎虛陽痿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歸附丸主治「小產、產後諸證,年久無子,脈細澀者」。其核心病機為衝任虛損、氣血失調,兼有胞宮虛寒。
- 小產、產後諸證:小產及產後易耗傷氣血,導致衝任不固,此方通過補血溫陽、調理氣機,幫助恢復胞宮功能。
- 年久無子:古人認為不孕多因氣血不足或胞宮寒滯,此方結合當歸養血、香附理氣、鹿角溫陽,針對「血虛氣鬱兼寒」的不孕體質。
- 脈細澀:脈細主血虛,澀主氣滯或寒凝,反映患者氣血不暢、陰寒內滯之象,與方劑溫通補益之效相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香附子(醋製)-主藥,理氣調經
- 醋煮加強入肝經、活血止痛之效,砂罐製法避免燥性。
- 香附為「氣病之總司」,能疏肝解鬱、調理衝任氣機,解決「氣滯」導致經血不暢的問題。
2. 當歸(酒洗)-輔藥,養血活血
- 酒製增强溫通血脈之力,專用「歸身」侧重補血而非活血(歸尾偏破血)。
- 補衝任之血,針對血虛所致月經量少、胞宮失養。
3. 鹿角(炒製)-佐藥,溫補陽氣
- 刮粗皮去燥性,文火炒存其溫性而不峻猛。
- 鹿角補督脈、溫腎陽,散胞宮寒凝,促進氣血生化,與當歸共成「溫養」之功。
配伍邏輯:
- 氣血同調:香附理氣為主,當歸補血為輔,符合「氣為血之帥」理論,氣行則血行。
- 陰陽並補:當歸補陰血,鹿角助陽氣,使胞宮得溫而血得充,適合虛寒性不孕。
- 製法強化藥性:醋製香附入肝經,酒製當歸通血脈,炒鹿角溫而不燥,全方偏重「溫通養血」。
可能作用原理:
- 改善子宮環境:溫陽散寒可促進子宮血液循環,當歸調整內膜厚度,利於受精卵着牀。
- 調節內分泌:香附揮發油可能影響雌激素水平,當歸多糖補血,鹿角膠促進代謝。
- 體質調整:針對「血虛肝鬱腎寒」體質,從氣血、陰陽層面整體調理生殖功能。
總結:此方以「理氣-養血-溫陽」為框架,適合氣滯血虛兼寒之不孕、產後虛損,體現中醫「種子必先調經,調經首重氣血」的治法思想。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大者,砂罐內醋煮極熟,水洗,焙乾為末)1斤,當歸(大者,去蘆梢,用身,酒洗,切片,焙乾為末)10兩,鹿角(大者,刮去粗皮,鎊末2-3兩,綿紙墊鐵鍋內,文火炒,為細末)2兩。
種子。
上和勻,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錢,早起,臨睡各1服,白滾湯送下。1月,經後入房即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歸附丸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歸附丸, 出處:《女科切要》卷一。 組成:當歸、附子。 主治:婦人女子血寒,經水過期而來。
歸附丸,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組成:歸身、香附(醋制)、陳皮、山楂。 主治:胃氣不調而經停,貌本壯實,飲食減少者。
歸附丸, 出處:《杏苑》卷八。 組成:香附子8兩(1半醋浸1宿,砂铫內煮乾,切,焙;1半童便浸1宿,依前者焙),當歸4兩。 主治:順氣調經。主治:月經不調。
歸附丸, 出處:《濟陰綱目》卷六。 組成:香附子(大者,砂罐內醋煮極熟,水洗,焙乾爲末)1斤,當歸(大者,去蘆梢,用身,酒洗,切片,焙乾爲末)10兩,鹿角(大者,刮去粗皮,鎊末2-3兩,綿紙墊鐵鍋內,文火炒,爲細末)2兩。 主治:種子。主治:小産、産後諸證,年久無子,脈細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