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營丸
DIAO Y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略六書》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23%
肺經 15%
心經 15%
腎經 7%
胃經 7%
三焦經 7%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調營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氣味辛香,入肝經,擅於疏肝理氣,解鬱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健脾和胃,調和脾胃: 香附亦入脾經,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香附在調營丸中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整體調理臟腑功能,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調營丸中包含蓬莪朮,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消積化滯: 蓬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行氣止痛、化瘀散結之效。對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疼痛不適者,蓬莪朮能有效消食化滯,緩解不適。
- 疏肝理氣: 蓬莪朮亦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滿,氣機不暢者,蓬莪朮能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
因此,在調營丸中加入蓬莪朮,可以起到消積化滯,疏肝理氣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
調營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調營丸主治血虛經閉、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可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通暢,達到調經止痛的目的。
- 養血潤燥: 當歸兼具養血潤燥之功效,可滋潤血脈,改善血虛所致的皮膚乾燥、口燥咽乾等症狀。調營丸方劑中常配合其他滋陰潤燥的中藥,如生地黃、麥冬等,共同發揮養血潤燥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調營丸」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經愆積癖塊刺痛,脈弦牢者」,意指:
- 「經愆」:月經失調,週期延後或閉經。
- 「積癖塊刺痛」:氣血瘀滯形成的積塊(如癥瘕、腫塊),伴隨刺痛感。
- 「脈弦牢」:脈象緊繃有力(弦主氣滯、痛症;牢主沉實,常見於瘀血或積聚)。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 氣滯血瘀型病症,尤其婦女因情志不舒、氣機鬱結導致的經閉、痛經,或腹中瘀血積塊,其病機核心為「氣血不通」。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香附(1斤,醋浸炒)
- 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擅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 醋製後,增強入肝經、散結止疼之效,專治氣滯血瘀。
蓬朮(莪朮,2兩,醋炒)
- 破血行氣、消積化癥,擅攻頑固瘀血與癥瘕痞塊。
- 醋炒加強軟堅散結之力,與香附協同破除氣血互結。
當歸(8兩)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血中圣藥。
- 與莪朮配伍,既攻瘀又不傷正,體現「攻補兼施」思路。
2. 劑型與服法設計
- 醋糊為丸:醋能引藥入肝經,增強散瘀之效,丸劑緩攻積聚。
- 紅花子湯送服:紅花子活血通經,助藥力直達血分,強化破瘀效果。
3. 治療機理
全方以 「行氣破血,消癥調經」 為綱領:
- 氣血並治:香附理氣解鬱,莪朮破血消積,當歸養血調經,三者從氣滯、血瘀、正虛三層面切入。
- 峻藥緩攻:莪朮雖猛,但當歸補血、丸劑緩釋,避免傷正。
- 肝經專藥:醋製引藥入肝,針對女子以肝為先天的生理特點,調理衝任二脈。
此方適用於 實證為主 的瘀滯(如閉經、痛經、子宮肌瘤早期),通過疏通氣血、化解有形之積,恢復經脈暢通。
傳統服藥法
香附1斤(醋浸炒),蓬朮2兩(醋炒),當歸8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
每服3錢,紅花子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調營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以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調營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三。 組成:香附1斤(醋浸炒),蓬朮2兩(醋炒),當歸8兩。 主治:經愆積癖塊刺痛,脈弦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