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夢授異功丹方中包含蜈蚣,主要是取其通絡止痛、解毒散結之效。
蜈蚣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通絡止痛、解毒散結之效。其在方中,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 風濕痺痛: 蜈蚣可通絡止痛,散寒除濕,改善風濕痺痛症狀。
- 毒蟲咬傷: 蜈蚣具有解毒散結作用,能治療毒蟲咬傷、瘡瘍腫毒等。
- 中風半身不遂: 蜈蚣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改善中風後半身不遂的症狀。
因此,夢授異功丹方中加入蜈蚣,能提升其治療風濕痺痛、毒蟲咬傷、中風半身不遂等病症的療效。
夢授異功丹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直達心竅,醒神益智,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改善夢境,增強記憶力。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改善因氣血瘀滯引起的夢遊、夢話等睡眠障礙。
因此,夢授異功丹方中加入麝香,旨在提高睡眠品質,改善夢境,並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益智醒神的功效。
夢授異功丹中包含雷丸,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性。雷丸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殺蟲止癢等功效。
方劑中加入雷丸,一方面可以針對積滯不消、脘腹脹痛等症狀,起到消積化滯的作用。另一方面,雷丸亦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對於蟲積腹痛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因此,雷丸在夢授異功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助力整體方劑達到消積化滯、行氣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
夢授異功丹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存在性質較烈、偏寒或偏熱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利於藥效的發揮。
-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古籍記載甘草具有“解毒、緩急、調和百藥”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夢授異功丹方中包含木香,其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若有氣滯、脘腹疼痛等症,木香可疏肝理氣,消食止痛,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 健脾和胃:木香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夢授異功丹可能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木香可健脾和胃,有助於提升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
「夢授異功丹」方劑中含有烏頭,其原因主要有二:
- 溫經散寒: 烏頭性熱,味辛,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性疾病,如風寒感冒、肢體麻木、痛經等。
- 祛風止痛: 烏頭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舒筋活絡,用於治療風寒溼痹、關節疼痛等。
烏頭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夢授異功丹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息肝陽上亢、止痙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而引起的眩暈、頭疼、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通絡止痛: 天麻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氣血瘀阻導致的疼痛,如頭痛、腰痛、肢體疼痛等,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夢授異功丹可能因應特定病症而使用天麻,其作用主要在於平息肝風、舒筋活絡,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夢授異功丹方中加入皁刺,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腫止痛:皁刺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夢授異功丹方中,皁刺可針對病症引起的局部腫痛,發揮消炎止痛的作用,緩解病患的痛苦。
- 活血化瘀:皁刺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在夢授異功丹方中,皁刺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綜合效果。
夢授異功丹中包含鹿角,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補腎壯陽:鹿角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
- 強筋健骨:鹿角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鈣質,能促進骨骼生長、修復損傷,對於骨折、骨質疏鬆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夢授異功丹作為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方劑,鹿角的加入能有效提升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夢授異功丹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疔瘡腫毒」。疔瘡為中醫外科常見急症,多因火毒瘀結、氣血壅滯而生,其特徵為局部紅腫熱痛、根腳堅硬,甚則伴隨惡寒發熱,若毒邪內攻,可危及性命。傳統認為此方具有解毒消腫、活血散結、祛風通絡之效,能快速攻逐疔毒,緩解腫痛。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以毒攻毒,直折火毒
- 蜈蚣(酒炙):性辛溫,善走竄攻毒,為外科解毒要藥,酒炙後增強其透達之力,直攻疔毒。
- 川烏(酒拌):大辛大熱,雖有毒但能散風邪、逐寒濕,酒制後減毒性而增通行之效,助破瘡毒壅滯。
- 雷丸(甘草湯製):殺蟲消積,甘草湯炮製後緩其峻性,協同他藥清解內蘊濕熱毒邪。
此三味合用,以毒性藥直挫疔瘡火毒之勢,為「攻邪」核心。
2. 芳香開竅,通絡散結
- 麝香:辛香走竄,能開經絡之壅滯,引藥直達病所,並活血散結,消腫止痛。
- 木香:行氣止痛,助麝香疏通氣血,氣行則毒邪易散。
- 皂角刺(黑色者):性銳利,能穿透膿腫,破堅排毒,尤適瘡瘍未潰者。
此類藥加強氣血流通,使毒無留滯之地。
3. 祛風定驚,防毒內陷
- 天麻:息風定驚,疔毒熾盛時可能引動肝風,天麻可防範毒邪內攻生風。
- 鹿角灰:溫補腎陽兼散瘀血,取其「灰」收斂之性,助瘡口斂合,亦防久病傷正。
二藥標本兼顧,既治風動之變,又固正氣。
4. 藥汁為引,清熱解毒
方中以金銀花藤葉、威靈仙苗(九龍草)、蒲公英、豨薟草四味鮮藥取汁,此類藥物皆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且鮮品汁液藥性更峻,能協同諸藥增強解疔毒之力。煎煉後濃縮其性,使全方寒溫並用,避免過燥助火。
全方配伍邏輯
- 攻毒為主:蜈蚣、川烏、雷丸直攻毒根。
- 行氣透絡為輔:麝香、木香、皂角刺開通氣血。
- 防風固本為佐:天麻、鹿角灰兼顧內風與正虛。
- 鮮藥汁為使:引經報使,清解熱毒。
此方體現中醫「急則治標」之法,集中藥力速消疔毒,尤其適用於熱毒熾盛、腫勢急迫之症,唯其藥性峻烈,須精準辨證使用。
傳統服藥法
蜈蚣(酒炙)1錢,麝香3分5釐,雷丸(白色者,甘草湯煮,去外皮)2錢,木香3錢,川烏5錢(去皮尖,酒拌),天麻5錢,皂角刺5錢(用黑色者),鹿角(燒灰存性)5錢。
上各為末,用金銀花藤葉、九龍草(即威靈仙苗)、蒲公英、豨薟草四味各取自然汁1碗,瓷器煎煉,待沸起白沫,旋取入前藥末內,攪勻曬乾勻和。
每服酒下3分,病重連進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夢授異功丹, 出處:《瘍科選粹》卷三。 組成:蜈蚣(酒炙)1錢,麝香3分5厘,雷丸(白色者,甘草湯煮,去外皮)2錢,木香3錢,川烏5錢(去皮尖,酒拌),天麻5錢,皂角刺5錢(用黑色者),鹿角(燒灰存性)5錢。 主治:疔瘡腫毒。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