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氣益黃散
DIAO QI Y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十一引錢乙方
熱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調氣益黃散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解毒,通經活絡:蜈蚣性寒,味辛,具有解毒散結、通經活絡之功效,可有效驅散體內風邪,疏通經絡,改善黃疸患者因濕熱瘀阻所致的皮膚黃染、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提升藥效,相輔相成:蜈蚣與其他藥材如茵陳蒿、梔子、黃芩等共同作用,可加強解毒利濕、清熱涼血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從而更快地改善患者的黃疸症狀。
調氣益黃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解毒: 全蠍性寒,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止痛之效。調氣益黃散多用於治療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黃疸、咳嗽、發熱等症狀,全蠍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肺熱壅塞。
- 通絡止痛: 全蠍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黃疸病症常伴隨肝膽濕熱、氣血瘀滯,全蠍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黃疸引起的疼痛不適。
調氣益黃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風止痙,祛痰定喘: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定搐、祛痰止咳之效。調氣益黃散主治小兒黃疸,常伴有發熱、抽搐等症狀,白僵蠶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清熱定驚的作用。
二、 解毒消腫:白僵蠶亦有解毒消腫之功效,可輔助藥方治療因濕熱、毒邪等因素引起的黃疸。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調氣益黃散」介紹
中藥方劑「調氣益黃散」,主要成分包括蜈蚣、全蠍、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痙、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臍風、噤口、撮口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僵蠶: 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 蜈蚣: 主入肝腎經,既平肝熄風,又能清肝熱、通絡定痛、活血化瘀,蜈蚣性辛、溫、微有毒,入藥後性溫,有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之功,蜈蚣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以及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脈拘急等疾病。但毒性劇烈,使用務必謹慎,以防中毒。
- 全蠍: 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全蠍可平肝息風,調和氣血,治療肝風內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癲癇狂躁等症;同時可祛風止痙,治療中風後之痙攣、抽搐,以及肌肉痙攣、痛經等症;此外,全蠍還能祛風除濕,治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身重等症狀。
主治功效:
- 臍風: 指嬰兒臍部因受風寒而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臍部紅腫、疼痛、流膿等。
- 噤口: 指嬰兒因口部受涼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閉口不語的症狀。
- 撮口: 指嬰兒因口部受涼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口脣緊閉、不能張開的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調氣益黃散」,主要成分為蜈蚣、全蠍、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痙、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臍風、噤口、撮口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金頭赤足蜈蚣1條(酒浸炙),蠍尾4個,白僵蠶(炒)7個,炒瞿麥5分。
上為末。
每用1字,以鵝翎管吹入鼻中,噴嚏、啼哭則可治,仍用薄荷煎湯調1字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氣益黃散,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十一引錢乙方。 組成:金頭赤足蜈蚣1條(酒浸炙),蠍尾4個,白僵蠶(炒)7個,炒瞿麥5分。 主治:臍風,噤口,撮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