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蠶全蠍敷治方

僵蠶全蠍敷治方

JIANG CAN QUAN XIE FU ZHI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胃經 24%
肺經 24%
肝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僵蠶全蠍敷治方]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攣的功效。僵蠶善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與全蠍的功效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緩解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病症。
  2. 活血通絡: 白僵蠶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與全蠍的通絡止痛功效相結合,能更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疼痛。

僵蠶全蠍敷治方中包含全蠍,主要源於其藥性與功效: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經絡不通、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
  2. 解毒消腫: 全蠍亦有解毒消腫的作用,能清除毒素,消散腫脹,對於蛇蟲咬傷、蜂螫傷等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組成:
僵蠶三錢,全蠍二個(去毒),香皂三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面肌抽筋,口眼斜」,屬中醫「風痰阻絡」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症狀多因外風引動內風,或痰濁阻滯經絡,導致氣血不暢、筋脈失養,進而引發局部肌肉抽搐或歪斜。

  • 僵蠶:性辛鹹平,入肝、肺經,擅長祛風化痰、通絡止痙,為治風痰上擾之要藥,尤宜於頭面風證。
  • 全蠍:性辛平有毒,入肝經,長於搜風通絡、熄風止痙,善治「風邪引動」之筋脈拘急。
  • 香皂:古代香皂多含芳香辟穢之品,可能取其「通竅」、「化濁」之效,助藥力滲透外敷部位,或內服時調和藥性。

三藥合用,外敷或內服共奏「祛風痰、通經絡、止痙攣」之效,針對風痰阻滯頭面經絡的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1. 祛風化痰,標本兼治

    • 僵蠶與全蠍均為「蟲類藥」,性善走竄,能深入經絡搜剔風痰。僵蠶偏重化痰散結,全蠍專攻熄風解痙,二者協同可瓦解痰瘀交結之病理基礎。
    • 香皂在此方中可能扮演「載體」角色,其黏稠質地有助外敷時固定藥性;若內服,或借其芳香之性宣通氣機,助痰濕消散。
  2. 外敷與內服雙途徑之妙

    • 外敷: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如面部),透過皮膚吸收,局部疏通經絡氣血,緩解肌肉痙攣。
    • 內服:酒或溫水送服,借酒之辛散上行頭面,增強祛風藥力,從內調解痰瘀交阻之病根。
  3. 從「肝風」論治筋脈拘急
    中醫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面肌抽動與肝風內動相關。全蠍入肝經,直達病所;僵蠶平肝熄風,二者共抑肝風亢逆,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

此方簡峻,符合古代「一病一方」思維,針對風痰痙攣之實證,以蟲藥迅捷攻邪為主,佐以香皂調和,體現「急則治標」的臨床策略。

傳統服藥法


僵蠶3錢,全蠍2個(去毒),香皂3個。
祛風痰,止痙攣。
共搗成泥。
隨意糊之。溫酒或開水和服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多痰顏面神經麻痺

相同名稱方劑


僵蠶全蠍敷治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僵蠶3錢,全蠍2個(去毒),香皂3個。 主治:祛風痰,止痙攣。主治:面肌抽筋,口眼歪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