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正散

QIAN Z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8%
胃經 34%
肺經 16%
肝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牽正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味辛性寒,具有祛風解痙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四肢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牽正散主治小兒驚癇、抽搐、發熱,白僵蠶可有效緩解痙攣,控制病情。
  2. 化痰散結: 白僵蠶亦有化痰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痰熱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牽正散中的其他藥材如僵蠶、全蠍等,也具有化痰止咳作用,白僵蠶的加入可增強此功效,更有效緩解小兒發熱、咳嗽等症狀。

牽正散中包含全蠍,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善於通絡止痛,能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牽正散主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全蠍的通絡止痛功效正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促進傷勢恢復。
  2. 解毒消腫: 全蠍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因毒蛇咬傷、蜂螫傷等引起的局部腫痛,而牽正散亦可用於治療此類外傷,全蠍的解毒消腫功效可助於消除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牽正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牽正散所針對的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
  2. 解毒散結:白附子還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可幫助消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經絡阻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因此,白附子在牽正散中扮演着祛風止痛、解毒散結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整體方劑功效的發揮。

主治功效


牽正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牽正散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口眼喎斜,以及半身不遂,且無其他明顯症狀者。口眼喎斜,俗稱面癱,主要表現為一側口角歪斜、眼瞼閉合不全等症狀。古文記載中還包含因肝氣鬱結導致的口眼歪斜。

治療原理

牽正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祛風化痰止痙」理論,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發揮作用:

  1. 祛風邪: 風邪是導致口眼喎斜的主要外在因素。白附子辛溫,具有祛風散寒的作用,尤其擅長祛除頭面部之風邪。《醫碥》中也指出「白附(子)專主頭面之風」。《醫方集解》中提到白附子能「散頭面遊風」。

  2. 化痰濁: 痰濁阻滯經絡,也是導致口眼喎斜的重要原因。白殭蠶味鹹,性平,具有化痰散結的功效。《醫方考》中提到「殭蠶,鹹也,可以軟痰」。《醫方集解》中提到殭蠶能「行頭面,驅風散痰」。

  3. 止痙攣: 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可導致肌肉痙攣,表現為口眼歪斜。全蠍味辛、性平,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醫方考》中提到「全蠍,鹹也,可以走肝」。《醫方集解》中提到全蠍為「治風要藥」。

  4. 酒助藥勢: 方中以熱酒或溫酒調服,酒性辛溫,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引藥入經,增強藥效。《醫方考》中提到「得酒引之,能入經而正口眼」。《醫方集解》中也提到「酒能引經」。

藥物組成分析

牽正散由白附子、白殭蠶、全蠍三味藥組成,三藥等分,研為細末。

  • 白附子: 辛溫燥烈,燥濕化痰,散結止痛。為君藥,主要針對風痰阻絡之病機。
  • 白殭蠶: 鹹平,化痰散結,祛風止痙。為臣藥,協助白附子祛風化痰。
  • 全蠍: 辛平有毒,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為佐藥,增強祛風通絡之力。

三藥合用,共奏祛風化痰止痙之功,使經絡通暢,氣血調和,口眼喎斜之症得以緩解。

綜合分析

多篇古文皆指出,牽正散的藥物組成,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並非泛泛之品。例如,《醫方考》中吳昆強調,牽正散與祛外風的藥物(如艽、防)和除濕痰的藥物(如星、夏)不同,專治因肝熱內生之風與虛熱產生的痰。這與《醫方集解》中汪昂的觀點相符,汪氏也認為此方是治療內生風邪和虛熱之痰的藥物。

此外,《成方切用》與《醫方論》皆有說明,三藥(白附子、殭蠶、全蠍)直走內絡,祛風化痰,並說明了為何不需加入其他血藥。

綜合多篇古文獻記載,牽正散的配伍精妙,藥效專一,對於中風口眼喎斜,且無其他證候者,確有良效。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理論,藥物組成也體現了辨證施治的精神。此方沿用至今,仍是中醫臨床治療面癱的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3g),熱酒調下,不拘時候(現代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3g,日服2-3次,溫酒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若屬氣虛血瘀,或肝風內動之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和全蠍有一定的毒性,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顏面神經麻痺舌頭僵硬,活動不靈幼兒痿證口角自動會流口水目偏視張口或伸舌時,舌向一側偏斜動脈粥樣硬化癲癇麻痺半身不遂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半身或下肢麻木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牽正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白附子、白僵蠶、全蠍(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主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牽正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組成:白附子(制)4錢,天麻4錢,全蠍2錢7分,僵蠶(麸炒)2錢7分。 主治:疏風鎮驚。主治:中風初起,口眼歪斜,半身麻木,驚癇抽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