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神妙丸」以「天麻」為主要成分,原因如下:
- 平肝熄風: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安神之效。對於肝風內動、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天麻能有效緩解。
- 通絡止痛: 天麻能通經絡、止疼痛,對於風濕痺痛、腰膝酸軟等症狀,亦有較好療效。
因此,天麻作為「天麻神妙丸」的主要成分,能發揮其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天麻神妙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與天麻、川芎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風痰阻絡、肝風內動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狀。
- 活血化瘀:白僵蠶還能活血化瘀,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赤芍、丹參等相輔相成,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減輕腦部供血不足,從而達到治療頭風眩暈的效果。
天麻神妙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全蠍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天麻善於止頭痛,而全蠍則能疏通經絡,協同天麻更有效地緩解頭風、眩暈等症狀。
- 息風止痙:全蠍還有息風止痙的功效,能鎮定神經,緩解抽搐、痙攣等症狀,配合天麻能更有效地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全蠍的加入可以增強天麻神妙丸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天麻神妙丸」方劑中含有「輕粉」,其原因主要有二:
- 鎮痙止痛: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痙止痛之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氣血逆亂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輕粉能有效抑制痙攣,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 輕粉能清熱解毒,並具有一定的利水通絡之效。配合天麻、川芎等藥材,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進而達到治療頭風、眩暈等症狀的效果。
然而,輕粉為毒性藥物,需嚴格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使用。
天麻神妙丸中加入白附子的原因主要有二:
- 相輔相成,共奏效力: 天麻擅長平肝熄風,而白附子則善於祛風止痛,二者合用,可加強祛風止痛之效,更有效地治療風痰阻絡引起的眩暈、頭痛等症。
- 制約毒性,提高安全性: 白附子性溫燥,有毒,但天麻性寒,可起到制約白附子毒性之作用,使方劑更安全有效,降低副作用風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天麻神妙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驚風」,屬小兒急症,常見四肢抽搐、神昏目竄等症。古醫以「風動痰湧」為病機,治宜熄風鎮痙、化痰開竅。天麻神妙丸以蜜丸劑型配合薄荷湯送服,取其緩急兼行、藥力直達之效,符合驚風急症之治療需求。
組成與方義探討
君藥:天麻
- 性味甘平,專入肝經,古稱「定風草」。《本草綱目》載其「主諸風濕痹,小兒風癇驚氣」,能平肝熄風,為治驚風要藥。
臣藥:僵蠶、全蠍
- 僵蠶(酒浸):酒製增其通絡之功,能化痰定驚,《本草經疏》謂其「能祛風痰,散結氣」。
- 全蠍(炒):炒製緩其毒性而存熄風之效,《開寶本草》稱其「療諸風癮疹,小兒驚癇」。二者協同天麻,增強止痙力度。
佐藥:白附子、輕粉
- 白附子(米泔浸):米泔製去其燥烈,善祛風痰,《本草匯言》指其「能上行頭面,下達腸胃,中通經絡」。
- 輕粉:性猛有毒,但微量外用或內服可祛痰通滯,古方用於痰涎壅盛之證,此處取其豁痰開閉之能。
使藥:朱砂、麝香
- 朱砂為衣:鎮心安神,色赤入心,以定驚悸。
- 麝香為衣:芳香辟穢,開竅醒神,助藥力速達病所。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風痰同治」為核心:
- 熄風定驚:天麻、全蠍、僵蠶直折肝風,緩解筋脈攣急。
- 化痰開竅:白附子、輕粉化痰滌涎,配合麝香通竅,解痰蒙清竅之弊。
- 標本兼顧:風熄則痙止,痰化則神清,佐以朱砂安神,薄荷湯清輕透邪,共成急救之劑。
此方體現古代醫家對驚風「急則治標」的思路,然其用輕粉、朱砂等毒性藥,反映時代用藥特色,今人當辨證參考。
傳統服藥法
天麻、僵蠶(各酒浸1宿)、蠍(炒)、輕粉、白附子(米泔浸1宿)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入朱砂、麝為衣。
每服1丸,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神妙丸, 出處:《永樂大典》卷九七五引《吳氏家傳》。 組成:天麻、僵蠶(各酒浸1宿)、蠍(炒)、輕粉、白附子(米泔浸1宿)各等分。 主治: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