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止嗽金丹
XIAO ER ZHI SOU J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7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小兒止嗽金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和止咳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止咳平喘。對於小兒因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天南星可有效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然而,天南星有毒,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小兒止嗽金丹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的功效。對於小兒因肝風內動導致的咳嗽、哮喘、驚厥等症狀,能起到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的作用。
- 祛風通絡: 天麻還具有祛風通絡的功效,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小兒因風寒阻滯經絡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小兒止嗽金丹中加入天麻,旨在發揮其平肝熄風、祛風通絡的功效,以達到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的目的。
「小兒止嗽金丹」中的白附子,具有散風熱、解毒消腫的作用。白附子能夠幫助改善因風熱侵襲導致的不適,如咽喉腫痛等,與其他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散風熱作用。
小兒止嗽金丹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鎮驚止咳: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鎮驚止痙、散風解毒的功效。對於小兒因風寒、痰熱等引起的咳嗽、哮喘、驚風等症狀,全蠍能有效平息咳喘,鎮定神經,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 活血通絡:全蠍還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小兒咳嗽時,常伴有肺氣不宣、痰濁阻滯,全蠍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解除阻滯,輔助止咳化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小兒止嗽金丹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其止痛化瘀的作用。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小兒咳嗽,若因痰熱阻肺、氣血瘀滯所致,乳香能疏散寒凝,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此外,乳香亦能消炎止痛,降低呼吸道炎症反應,有助於小兒咳嗽的康復。
小兒止嗽金丹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咳止嘔: 代赭石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鎮咳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小兒咳嗽多伴隨嘔吐,代赭石可以緩解咳嗽和嘔吐的症狀,起到止咳安嘔的效果。
- 清熱化痰: 代赭石還能清熱化痰,對於風熱痰熱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療效。小兒體質偏弱,易受風寒侵襲,代赭石能清熱解表,化解痰濁,促進咳嗽的緩解。
小兒止嗽金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白僵蠶性寒,味苦鹹,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效。其能清熱化痰,對於小兒風熱咳嗽、痰多粘稠、呼吸急促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祛風止痙: 白僵蠶兼具祛風止痙之功效,對於小兒因風寒外襲而導致的咳嗽、喘息、抽搐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白僵蠶加入小兒止嗽金丹中,能有效改善小兒咳嗽痰多、呼吸不暢等症狀,達到止咳化痰、清熱解毒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小兒止嗽金丹」主證為小兒「內熱痰盛,咳嗽喘急,口吐涎沫,嘔吐乳食」。此證屬風痰夾熱,痰濁壅滯於肺胃所致。
- 痰熱內擾:咳嗽喘急、痰多黏稠,反映痰熱阻肺,肺失肅降。
- 風痰上壅:口吐涎沫、嘔吐乳食,乃風痰挾胃氣上逆,兼見肝風內動(如小兒驚風抽搐之潛在傾向)。
- 病位主要在肺胃:痰熱膠結,肺氣不宣則咳喘;胃氣上逆則嘔吐。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此方以「化痰息風、降逆止咳」為核心,結合化痰、鎮驚、通絡之品,適合小兒體質易虛易實、易動肝風之特性。
膽南星(2兩)
- 苦涼化痰,清熱息風,專治小兒痰熱驚風,為君藥。
- 針對痰熱壅盛、咳喘痰稠之證。
明天麻(2兩)
- 平肝息風,通絡止痙,協同膽星治風痰上擾。
- 防治痰熱引動肝風所致抽搐。
白附子(炙)(1兩)
- 辛溫燥烈,祛風痰、逐寒濕,善治頭面風痰(如口吐涎沫)。
- 與天麻配伍,增強息風化痰之力。
全蠍(1兩)
- 息風止痙、通絡解毒,針對痰熱生風之驚惕不安。
- 與天麻、白附子共奏鎮驚之效。
乳香(炙)(2兩)
- 活血行氣、疏通經絡,助痰瘀分解,兼緩咳喘胸悶。
- 小兒痰咳久易氣滯,乳香可防痰阻氣機。
代赭石(煅)(1兩)
- 重鎮降逆,引痰火下行,止嘔吐、平喘逆。
- 針對胃氣上逆之嘔吐乳食。
僵蠶(炒)(1兩)
- 化痰散結、息風止痙,協同全蠍治風痰阻絡。
麝香(少量)
-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助諸藥透達痰濁深伏之處。
配伍特點
- 化痰與息風並重:膽星、白附子化痰為主,天麻、全蠍息風為輔,契合小兒「肝常有餘、肺脾不足」之生理特點。
- 降逆通絡:代赭石降胃氣,乳香通氣滯,治標以緩急。
- 煉蜜為丸:蜂蜜潤肺緩和諸藥峻性,適合小兒服用。
推理擴展功效
此方除主治痰熱咳喘外,因含息風鎮驚之品(如全蠍、天麻),或可延伸用於小兒痰熱驚癇之輕證,然須辨證明確。全方偏燥,若熱盛陰傷者(如見口乾舌紅)需調整配伍。
傳統服藥法
膽星2兩,明天麻2兩,白附子(炙)1兩,全蠍1兩,乳香(炙)2兩,赭石(煅)1兩,僵蠶(炒)1兩。
止嗽化痰,清熱散風。
上為細末,過羅;每16兩細末,兌入麝香2分5釐6;混合均勻,煉蜜為丸,重3分,金衣48開,蠟皮封固。
每服1丸,一歲以下者減半,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兒止嗽金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膽星2兩,明天麻2兩,白附子(炙)1兩,全蠍1兩,乳香(炙)2兩,赭石(煅)1兩,僵蠶(炒)1兩。 主治:止嗽化痰,清熱散風。主治:內熱痰盛,咳嗽喘急,口吐涎沫,嘔吐乳食。
小兒止嗽金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組成:玄參4兩(去蘆),麥冬4兩,杏仁4兩(去皮,炒),炒蘇子2兩,焦檳榔3兩,膽星4兩,知母2兩,蘇葉2兩,桔梗3兩,竹茹粉3兩,生桑皮3兩,川貝3兩,花粉3兩,生蔞仁3兩,甘草3兩。 主治:解熱潤肺,化痰止嗽。主治:傷風發燒,咳嗽黃痰,口乾舌燥,腹滿便秘,久嗽痰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