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Haematite
Red Stone From Dai County, Hematite
- 別名:血師,紅石頭,赭石,須丸,紫朱,土朱,釘赭石,赤赭石,赤土,鐵朱,釘頭赭石,代赭,丁頭代赭
- 藥品來源:三方晶系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產於許多種礦床和岩石中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四川, 廣東, 山東, 河南, 湖南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代赭石的傳統功效
1. 鎮靜安神
代赭石,一味看似平凡的中藥,卻在歷代醫家眼中有著非凡的鎮靜安神之效。其作用機理,並非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而是通過其獨特的“重鎮”特性,間接達到安神之效。
《湯液本草》中引述《聖濟經》的觀點:“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怯者亦驚也。” 說明代赭石的鎮靜作用,針對的是因氣機浮動、驚恐不安而導致的精神不寧。 它如同一個重錘,能鎮壓不安的氣機,使之歸於平靜。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闡述,代赭石“以鎮逆氣”。 它能治療各種因氣逆上衝而引起的症狀,例如傷寒吐下後的心下痞滿、噫氣等。 這說明代赭石並非單純的鎮靜劑,而是通過調理臟腑氣機,間接達到安神的作用。 書中也提到其用於治療“大人小兒驚氣入腹”,表明其在治療兒童驚癇方面的經驗。
《長沙藥解》則從治療角度分析,指出代赭石能“降胃而下濁氣”、“降肺而清鬱火”,說明其鎮靜作用與其降逆、清熱功效密切相關。 當鬱熱之氣下降,心神自然得以安寧。 其他典籍如《名醫別錄》、《日華子本草》等,也記載代赭石可以治療小兒驚癇、安胎等,進一步佐證其鎮靜安神之效。
總而言之,代赭石的鎮靜安神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而是通過其“重鎮”的特性,以及其降逆、清熱等作用,間接調理臟腑氣機,使氣機平和,從而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其作用機制,與現代醫學中某些鎮靜藥物的機制有所不同,更著重於整體的臟腑調節。
2. 止咳平喘
代赭石,其止咳平喘功效,雖非其主要用途,卻在部分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並可從其整體藥性推導而來。
《長沙藥解》指出,代赭石能「降肺而清鬱火」,這與止咳平喘密切相關。咳嗽喘息,很多時候源於肺氣鬱結,痰濁阻滯。代赭石質重,具有降逆之性,能將肺胃之逆氣下行,驅除鬱結於肺部的痰濁之氣,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長沙藥解》更明確指出其能「驅濁下衝,降攝肺胃之逆氣,除噦噫而洩鬱煩,止反胃嘔吐,療驚悸哮喘」,直接點明其在治療哮喘方面的作用。
《本經逢原》則從更深層次闡述其機理。文中提到,代赭石「以鎮逆氣」,其重墜之性,能鎮壓肺氣上逆,從而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旋覆花代赭石湯的組方,也佐證了其在治療因氣逆痰阻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上的應用。 《本經逢原》也提到,代赭石適用於實邪,對於陽虛陰寒體質則不宜使用。
綜上所述,代赭石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源於其重墜降逆的特性,能平息肺氣上逆,化解痰濁,從而緩解咳嗽和氣喘。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典籍多將其用於其他病症,止咳平喘並非其主治,且其應用需辨證施治,需結合患者體質和病症情況,不可單獨使用,更非所有咳嗽喘息都適用。
3. 止嘔
代赭石,其止嘔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在於其鎮降之性,能平復胃氣逆亂。
《湯液本草》中提到“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說明代赭石的重量能鎮壓因氣虛或驚恐導致的氣上逆,從而止嘔。 《本經逢原》則更進一步闡述:“赭石之重,以鎮逆氣”,認為其重量能壓制胃氣上逆,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鎮吐藥物的機制有相似之處,例如某些重鎮安神藥物。 仲景名方旋覆花代赭石湯,即用代赭石治療傷寒吐下後心下痞滿、噫氣不止,正是利用其“重以降逆氣,滌痰涎”的功效。
《長沙藥解》則指出代赭石能“降胃而下濁氣”, 並說明其在旋覆花代赭石湯與滑石代赭石湯中的應用,分別針對胃氣逆亂和肺氣鬱熱導致的嘔吐。 這也反映了代赭石止嘔的應用範圍較廣,並非僅限於單一病因。 《醫學衷中參西錄》更詳細地分析了代赭石治療吐衄(吐血和鼻出血)的經驗,指出無論病因如何(熱、虛、涼等),都以赭石為主藥,佐以其他藥物,以達到最佳療效,說明其應用靈活,並非一味單純的“鎮壓”。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代赭石止嘔功效的描述,側重於其重量和下行之性,能鎮降逆氣,平復胃腑,從而達到止嘔的目的。 不同醫家根據其病機的不同,配伍不同的藥物,以加強其療效,展現了代赭石在止嘔方面的臨牀應用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歷代醫家對其使用也多有禁忌,例如陽虛陰寒者應慎用。
4. 活血化瘀
代赭石,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瘀血,而是透過其獨特的藥性,間接達到疏通血脈的目的。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經典古籍,均記載代赭石主治「女子赤沃漏下」、「血痹」、「血瘀」,以及產後諸疾,如難產、胞衣不下等。這些症狀,現代醫學多與血瘀相關。然而,古籍並未明確指出代赭石直接破瘀,而是著重其「鎮」和「降」的作用。《湯液本草》提到「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說明代赭石以其沉重之性,能鎮降逆氣,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症狀,能起到疏通作用。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指出,代赭石治療的諸症「皆屬實邪」,其中「赤沃漏下」即為肝心二經瘀滯。其作用機理,是透過重鎮以降逆氣,使氣機通暢,從而改善血瘀的狀況。 《長沙藥解》則從其在治療傷寒、百合病中的應用,說明其能降胃、降肺,清利鬱火,從而間接解決因氣滯、火鬱導致的血瘀。
《本經疏證》則精闢地指出,代赭石治療諸多血瘀相關疾病的根本,在於「除五臟血脈中熱」。 此「熱」並非單純的溫熱,而是指氣血瘀滯,導致的局部氣機阻滯、血行不暢所致的「熱象」。代赭石通過其清熱降火、下氣的特性,消除阻礙氣血流動的因素,最終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醫學衷中參西錄》更詳細地闡述了代赭石在治療吐血、衄血等症中的作用,說明其以「降胃」為主,並根據不同病因,佐以其他藥物,充分體現了代赭石活血化瘀的臨牀應用靈活性。
綜上所述,代赭石的活血化瘀功效,並非直接破血,而是通過其重鎮降逆、清熱除瘀的特性,改善氣血運行,間接達到疏通血脈的目的。 其作用機制,需要結合不同的病理狀況和臨牀表現進行綜合考量。
5. 清熱涼血
代赭石,一味看似不起眼的礦物藥,卻在歷代醫家手中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清熱涼血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基於其沉降、鎮逆的特性,間接達到清熱涼血之效。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古代醫籍已記載代赭石能治「賊風蠱毒」、「女子赤沃漏下」,以及產後諸症,說明其在處理血熱瘀滯方面的應用歷史悠久。《本經逢原》更進一步闡述,代赭石的「重」是其核心作用,「以鎮逆氣」,對於因血熱導致的各種逆亂之症,例如吐血、鼻衄、月經不止等,都能發揮效用。書中也指出,代赭石適用於實邪,而非陽虛陰寒者,這點需特別注意。
《湯液本草》中提到代赭石「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說明其能鎮壓因氣血虧虛而引起的浮動不安。而《長沙藥解》則從方劑的角度,分析代赭石在旋覆花代赭石湯、滑石代赭石湯中的作用,指出其能「降胃而下濁氣」、「降肺而清鬱火」,從而達到清熱涼血的目的。 《本草正》則直接點明其「下氣降痰,清火」的功能。
總之,代赭石的清熱涼血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血分,而是通過其沉降、鎮逆的特性,調整氣機,使紊亂的氣血歸於平順,從而達到間接清熱涼血的功效。 不同醫籍對其作用機理的闡述各有側重,但都肯定了其在處理血熱瘀滯方面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歷代醫家也強調了其使用範圍及禁忌,需謹慎應用。
6. 止咳化痰
代赭石,其止咳化痰功效,古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鎮咳,而是針對痰咳的病機進行治療。
《湯液本草》指出代赭石「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說明其作用是鎮壓浮逆之氣。咳嗽多因肺氣上逆,痰濁阻塞所致,代赭石的鎮逆作用,能平復肺氣,使痰得以化解。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闡述,代赭石「以鎮逆氣,滌痰涎」,並指出其治療對象多為實邪,例如《傷寒論》中的旋覆花代赭石湯,用於治療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滿、噫氣不除,正是利用代赭石的重墜之力,以降逆氣,滌除痰涎。 此處的「痰涎」並非單指黏稠的痰液,也包含了因氣逆所致的胸悶、嘔逆等症狀。
《長沙藥解》則從兩個角度解釋代赭石的止咳化痰作用:一是「降胃而下濁氣」,針對胃氣上逆引起的咳嗽;二是「降肺而清鬱火」,針對肺熱壅盛導致的咳嗽痰多。
綜觀諸多古代醫籍,如《本草正》的「下氣降痰,清火」,《長沙藥解》的「驅濁下衝,降攝肺胃之逆氣」,《本草再新》的「消腫化痰」,都說明代赭石止咳化痰的機制,是通過其重墜的特性,降逆氣、清肺熱,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其功效並非單純抑制咳嗽反射,而是針對病因病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需注意的是,代赭石的運用,需根據不同病證,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7. 止血
代赭石,其止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其止血機制並非單純的凝血作用,而是基於其特殊的藥性與歸經。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古代本草著作均記載代赭石能治療女子「赤沃漏下」(月經量過多)、產後出血、以及其他出血性疾病。這些記載說明古人已認識到代赭石的止血功效,並將其應用於婦科出血的治療。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指出,代赭石「取其能收斂血氣」,其止血機制與其收斂作用有關,能收斂散亂的血氣,達到止血的目的。
多部醫籍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代赭石的止血機制。《湯液本草》認為代赭石能「鎮」逆氣,暗示其能平復因氣逆導致的出血。 《長沙藥解》則指出其能「降胃而下濁氣」、「降肺而清鬱火」,說明其通過調整臟腑氣機,間接達到止血效果。 《醫學衷中參西錄》則更進一步,詳細說明代赭石在治療吐血、衄血等症中的作用,認為無論病因如何,皆可用代赭石為主藥,佐以其他藥物,達到止血的目的。 《本經疏證》則認為代赭石的止血功效與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密切相關,能有效治療因肝心血熱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
綜上所述,代赭石的止血功效並非單純的物理性凝血,而是通過其鎮逆、收斂、清熱涼血等多重作用機制,調節臟腑氣機,最終達到止血的效果。其應用範圍廣泛,涵蓋了多種出血性疾病,充分展現了其在古代中醫止血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8. 平肝息風
代赭石,性沉重,味甘、澀,具有平肝息風的功效,此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在於其重鎮降逆之性,能平抑肝陽之亢盛。
《湯液本草》指出:「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怯者亦驚也。」說明代赭石能鎮攝因肝陽上亢而引起的氣浮、驚悸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息風」。 「怯」字在此指氣虛,肝陽上亢導致的氣機紊亂,代赭石的鎮重之性,能使浮動之氣下降,平復肝陽,達到息風的效果。
《本經逢原》則進一步闡述,代赭石「以鎮逆氣」,能治療「賊風」,並指出其能「收斂血氣」。「賊風」指外邪侵襲,導致的風邪內擾,而肝主風,代赭石能鎮攝肝風,防止其擾亂神志。收斂血氣則說明其能止血,而肝藏血,平肝也能間接止血。該書又提及代赭石用於治療傷寒吐瀉後心下痞滿,噫氣不止,是取其重降之性,以降逆氣、滌痰涎。這些症狀也與肝陽上亢相關。
《本草正》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下氣降痰,清火」,「下氣」指降逆氣,清熱瀉火,同樣能平抑肝陽,從而達到平肝息風的目的。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多部經典也記載代赭石可治大人小兒驚氣入腹,產後諸病,以及陰痿等症。這些症狀都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有關,代赭石透過其重鎮降逆的特性,能有效改善這些病症,印證其平肝息風的功效。綜觀以上古籍記載,代赭石平肝息風的功效,並非單純鎮靜,而是通過其獨特的重鎮降逆特性,調節肝的疏泄功能,從而達到平肝息風之效。
9. 通經
代赭石,其「通經」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但從歷代醫籍記載中,仍可窺見其在治療某些經血異常方面的應用。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古籍記載代赭石能治「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赤沃漏下」指月經量過多,甚至崩漏不止,「帶下百病」則泛指陰道分泌物異常。這些記載說明古人已認識到代赭石具有止血、收斂的作用,用於治療因血熱、血瘀導致的經血異常。
《本經逢原》則指出代赭石「重以鎮逆氣」,認為其能收斂血氣。書中提到仲景用其治療傷寒吐瀉後的心下痞滿,說明代赭石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而這也可能間接改善因氣逆導致的月經不調。 《長沙藥解》也提及代赭石能「降胃而下濁氣」,「降肺而清鬱火」,其清熱、降逆的特性,對於因氣滯血瘀、熱邪犯肺所引起的月經不調,也可能有輔助治療作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記載代赭石能「月經不止」,直接點明其在治療月經過多方面的應用。
綜上所述,雖然代赭石並非專門治療月經病的藥物,但其鎮逆、降氣、收斂、止血等作用,使其在治療某些因血熱、血瘀、氣逆導致的經血異常方面,有一定功效。其具體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並參考其他藥物的配伍使用,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需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分析,並非現代醫學結論。
代赭石的古代典籍
- 《 本經疏證》:《本經疏證》對於代赭石的解釋如下:
代赭石,在《別錄》中被提及可用於治療多種婦科疾病,包括產後困難、胎衣不下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問題,這些病症多與肝臟的健康狀況有關。此外,它也能用於治療血液循環障礙和血液瘀積,這也是肝臟運作失調所導致的問題。
然而,最重要的是它能清除五臟和血液中的熱毒,這是代赭石的核心療效。根據張仲景的方劑,他使用代赭石有兩種方式:一是旋覆花代赭石湯,這種方劑適用於邪氣尚未深入血液脈絡的情況;另一種是滑石代赭湯,用於邪氣已經深入血液脈絡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心下痞滿的症狀,但熱毒雖然影響血液生成,卻未進入脈絡,一旦進入脈絡,熱毒就會散播全身,無法再向上形成呃逆。因此,當熱毒在體內遊走,使人感到不適,這正是因為全身血液受其影響所致。
從“全身血液受影響”和“清除五臟血液中的熱毒”這兩點來看,代赭石的功效可謂恰如其分,無懈可擊。
- 《 神農本草經讀》: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讀》的記載,代赭石這種中藥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情況:
1. 賊風:在古代醫學中,賊風指的是突然而來、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風邪。代赭石可以幫助驅除這種風邪,緩解由其引發的不適。
2. 蠱毒:蠱毒在中醫裡指的是一種由蟲類或毒素引起的疾病。代赭石具有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應對由蠱毒導致的病狀。
3. 腹中毒邪氣:此處的「腹中毒邪氣」指的是腹部區域出現的各種病理狀態,如腹痛、腹脹等。代赭石能調理腹部氣機,去除其中的邪氣。
4. 女子赤沃漏下:這是專門針對女性的病症描述。「赤沃」通常是指月經血量過多,「漏下」則是形容非經期時的異常出血。代赭石在這裡被認為能調節女性生理週期,減少出血量,改善相關症狀。
總結來說,《神農本草經讀》認為代赭石是一種能驅風解毒、調理氣機、改善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中藥材。
- 《 神農本草經》: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代赭石這種中藥的主要療效如下:
在古代醫學觀點中,代赭石能夠對抗一種被稱為“賊風”的疾病,以及由蟲毒所引發的病害。同時,它也能清除藏匿於腹部的毒素和邪氣,對於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腹部不適有著一定的緩解作用。
此外,對於女性來說,代赭石還能處理一種名為“赤沃”的問題,這通常指的是月經失調或是子宮出血的情況,包括月經量多、經期過長等。另外,它還適用於治療“漏下”,即非經期時的陰道出血情況。
總的來說,《神農本草經》認為代赭石具有驅邪、解毒、止血等多重功效,特別是在處理一些與女性健康密切相關的問題上,表現出其獨特的價值。
- 《 湯液本草》:《湯液本草》對於中藥「代赭石」的解釋是這樣的:
根據《聖濟經》的說法,當人體內的氣出現飄浮不穩的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怯」,這時需要的是能讓氣下沈、穩定的物質來調節,而「重」的東西正是用來達成此目的。「怯」在這裡也可以理解為驚嚇或驚悸。因此,代赭石因其重量和特性,被認為是能鎮定氣機、安撫心神的一種中藥。
換句話說,當人體的氣態過於飄忽不定,就像風中的柳絮,無根無據,這時就需要一些重量級的東西來壓陣,使氣態得以沈澱,回到平穩的狀態。代赭石,正因為其本身的沈重性,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讓飄搖的氣態得以鎮定,讓人的心神從驚嚇或驚悸中平復下來。
- 《 神農本草經贊》:
《神農本草經》指出,代赭石主要用於對抗類似強盜一般的風邪與蠱毒,能驅除藏在腹部的各種毒素和邪氣,對於婦女的月經不調、過度出血(如月經過多或非月經期出血)等問題也有幫助。
這段文字顯示了古代中醫學家認為代赭石具有清除體內邪氣及毒素的能力,並特別強調它對於婦科出血問題的療效。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代赭石這種中藥具有多種療效。它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婦科疾病,包括產後難產、胎盤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以及自然流產。此外,代赭石還能夠滋養血液與氣力,改善五臟中的血液循環問題。
具體而言,《名醫別錄》指出,代赭石可以消除五臟中因過熱而導致的血液凝滯,即所謂的「血痹」和「血瘀」。這些病症可能因為血液在體內循環不暢,導致局部組織缺氧和營養不良,進而引發各類健康問題。
除了婦科疾病和血液循環問題外,代赭石還被認為對大人和小孩的驚嚇反應有幫助,特別是當驚嚇影響到腹部功能時。最後,代赭石還被提到對於男性性功能障礙,如勃起功能障礙(陰痿)有潛在的治療效果。
- 《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對於中藥「代赭石」的使用說明如下:
在治療嘔血和鼻血的情況下,主要的目標是降低胃氣。而用來降胃氣的藥物中,代赭石的效果是最強的。然而,胃氣不降的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因為過熱,這種情況下,應使用代赭石降火,並輔以蔞仁和白芍等藥物;如果過熱且伴隨虛弱,可以同時加上人參。
有的是因為過寒,這種情況下,應使用代赭石降寒,並輔以乾薑和白芍等藥物(使用白芍是為了防止乾薑的熱性影響肝膽)。然而,由胃氣過寒導致的嘔血和鼻血情況較少。如果過寒且伴隨虛弱,可以同時加上白朮。
有的是由於下焦虛損,衝氣上衝,導致胃氣不降,這種情況下,應使用代赭石,並輔以生山藥和生芡實等藥物。
有的是因為胃氣不降,導致胃中的血管破裂,這種情況持續不愈,應使用代赭石,並輔以龍骨、牡蠣和三七等藥物。
總之,無論嘔血和鼻血的原因如何,處方都應以代赭石為主,根據具體病情,配合相應的藥物,這樣嘔血和鼻血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 《 長沙藥解》:根據中醫古書《長沙藥解》的記載,對於中藥「代赭石」的應用與理解如下:
在《傷寒論》中的「旋覆花代赭湯」方劑中,代赭石被使用來治療那些在經歷過發汗、嘔吐或瀉下後,仍舊感到胸口痞悶,且不停打嗝的人。這是因為代赭石具有調節胃部功能,幫助下降胃中的濁氣,從而緩解上述症狀的作用。
在另一個方劑「滑石代赭湯」中,代赭石同樣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用於處理所謂的「百合病」,特別是那些已經接受過瀉下療法的患者。在這裡,代赭石的功能轉向於降肺清熱,幫助清除肺部的鬱結之火,從而改善相關症狀。
總結來說,《長沙藥解》認為代赭石是一種能夠調理胃氣、降肺清熱的中藥,其在不同方劑中的應用,均是基於它這兩大核心功效。
- 《 長沙藥解》:
代赭石能驅散混濁之氣,幫助將向下衝擊的異常氣流平復,它能降低並調節肺部與胃部的逆向氣流,消除打嗝和胸中的鬱悶及煩躁感。此外,它還能制止因胃氣上逆所導致的嘔吐,對於治療因氣血不順所引起的驚恐、心悸以及呼吸困難的哮喘症狀有著良好的效果。
- 《 神農本草經疏》: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疏》的記載,代赭石主要針對的是五臟中的血脈熱象,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血痹、血瘀和由風邪引起的病症,還有女性特有的赤沃漏下、帶下等各種婦科疾病。這些病症大都與肝臟和心臟的血熱有關。代赭石性質甘寒,能夠清涼血液,所以對於上述提到的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另外,由於其甘寒的特性,代赭石還具備解毒的功效,因此也能用於處理腹內中毒的情況。古籍中有言:“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意思是說,如果體內的火氣過盛,反而會使身體的陰氣萎靡,無法正常運作。而代赭石的苦寒性質,能夠調節過剩的火氣,從而有助於恢復陰氣的正常功能,對抗陰痿(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一定的幫助。
再者,代赭石因其重量而有下墜的作用,因此也被用於產難,即在分娩時胎兒無法順利下降,以及墜胎的情況。總之,代赭石是一種在中醫學中應用廣泛,對於多種因血熱、火氣旺盛或需要解毒的病症具有良好療效的藥材。
- 《 湯液本草》:《湯液本草》對於中藥「代赭石」的解釋是這樣的:
根據《聖濟經》的說法,當人體內的氣出現飄浮不穩的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怯」,這時需要的是能讓氣下沈、穩定的物質來調節,而「重」的東西正是用來達成此目的。「怯」在這裡也可以理解為驚嚇或驚悸。因此,代赭石因其重量和特性,被認為是能鎮定氣機、安撫心神的一種中藥。
換句話說,當人體的氣態過於飄忽不定,就像風中的柳絮,無根無據,這時就需要一些重量級的東西來壓陣,使氣態得以沈澱,回到平穩的狀態。代赭石,正因為其本身的沈重性,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讓飄搖的氣態歸於平靜,對於因驚嚇或情緒波動導致的氣態不穩,有著很好的調節效果。
- 《 本經逢原》:《本經逢原》這本書對於「代赭石」這種中藥材的解釋如下:
代赭石因其質地沈重,能有效地鎮定上沖的氣機。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它能夠治療像是惡風、血崩等病症,其原因在於它有收斂血氣的效果。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對於傷寒病後,出現心下痞滿、噯氣不止的症狀,他使用了「旋覆代赭石湯」,就是利用代赭石的重量來降低上沖的氣機,並清除體內的痰涎。
從《神農本草經》所列舉的代赭石治療範疇來看,它主要針對的是實證邪氣。即使是對於赤沃漏下的情況,也是由於肝心二經中的瘀滯問題。此外,代赭石還被用於治療難產、胎衣不下以及大人小孩因驚嚇導致的氣機進入腹部的情況,同樣是利用它的重量來起到鎮定的作用。
然而,對於陽虛、陰痿或是下焦虛寒的人來說,則應避免使用代赭石,因為它的性質偏沈降,缺乏生發的力量,可能會加重原本的虛寒狀態。
- 《 長沙藥解》:根據中醫古書《長沙藥解》的記載,對於中藥「代赭石」的應用與理解如下:
在《傷寒論》中的「旋覆花代赭湯」方劑中,代赭石被使用來治療那些在經歷過發汗、嘔吐或瀉下後,仍舊感到胸口痞悶,且不停打嗝的人。這是因為代赭石具有調節胃部功能,幫助下降胃中的濁氣,從而緩解上述症狀的作用。
在另一個方劑「滑石代赭湯」中,代赭石同樣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用於處理所謂的「百合病」,特別是那些已經接受過瀉下療法的患者。在這裡,代赭石的功能轉向於降肺清熱,幫助清除肺部的鬱結之火,從而改善相關病症。
- 《 神農本草經》: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代赭石這種中藥的主要療效如下:
在古代醫學觀點中,代赭石能夠對抗一種被稱為“賊風”的疾病,以及由蟲毒所引發的病害。同時,它也能清除藏匿於腹部的毒素和邪氣,特別是對於女性而言,能有效治療一種名為“赤沃”的病症,以及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漏下)。
換言之,按照《神農本草經》的描述,代赭石是一種具有強大排毒和淨化作用的藥材,尤其適用於治療由外來侵害或內部積聚所導致的多種疾病,包括特定的婦科問題。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代赭石這種中藥具有多種療效。它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婦科疾病,包括產後難產、胎盤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以及自然流產。此外,代赭石還能夠滋養血液與氣力,改善五臟中的血液循環問題。
具體而言,《名醫別錄》指出,代赭石可以消除五臟中因過熱而導致的血液凝滯,即所謂的「血痹」和「血瘀」。這些病症可能因為血液在脈絡中運行不暢,導致局部組織缺氧、營養供應不足,進而產生各種症狀。使用代赭石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中的熱量得以適度散發,進而達到治療效果。
除了上述功效外,代赭石還適用於大人與兒童因受到驚嚇而導致的腹部不適。同時,它也被認為對男性性功能障礙,如勃起功能不佳(陰痿)有所幫助,可提升性能力。
- 《 日華子諸家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日華子諸家本草》中的記載,代赭石這種中藥有多種用途和功效。
1. **止血療效**:代赭石能幫助止住吐血和鼻出血,對於腸道出血(如痔瘻)及月經過多也有一定的止血效果。
2. **治療兒童疾病**:適用於兒童的驚厥和癲癇,以及一種稱為“疳疾”的營養不良疾病。
3. **改善消化系統問題**:對反胃、嘔吐有緩解作用,同時也能用來止瀉,對於脫肛(直腸脫垂)和男性精液流失有療效。
4. **泌尿系統保健**:可以治療尿血和夜間頻繁小便的情況,對於尿牀(遺尿)也有幫助。
5. **創傷與再生**:有助於金瘡(外傷)部位的肉芽生長和癒合。
6. **婦科與產後護理**:能夠安胎,對於懷孕婦女有益,同時具有健脾的作用。
總之,《日華子諸家本草》認為代赭石是一種多用途的中藥,對多種病症均有治療價值。
- 《 本草正》: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正》對於中藥「代赭石」的描述,其主要功效在於幫助調節氣機,促進氣息下行,對治療因氣逆導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代赭石亦能降服痰涎,使呼吸道更加順暢,減少咳嗽和呼吸困難等問題。
再者,《本草正》提到代赭石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可緩解因內熱過盛引起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皮膚疹癢等。總之,代赭石是一種適用於多種疾病的中藥材,尤其適合用於調整氣機、降服痰涎以及清熱降火等方面。
- 《 長沙藥解》:
「代赭石」這味中藥能驅除身體內的渾濁之氣,特別是針對下腹部的衝動感有良好的調節效果。它能幫助降低肺部和胃部的逆流現象,有效緩解噯氣、打嗝等症狀,同時能減輕胸悶及心情鬱悶的情況。此外,對於反胃和嘔吐也有很好的抑製作用。「代赭石」還能治療因神經緊張或心悸引起的哮喘問題。
總結來說,「代赭石」是一味非常適合用來調整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功能的中藥,尤其對於改善胃腸道的逆流現象及舒緩情緒有顯著的效果。同時,它也能緩解因精神壓力導致的呼吸道疾病。
- 《 本草再新》: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再新》的記載,代赭石這種中藥具有平定肝氣、降火的功能。它可以調理血液循環,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並能消腫及化解痰濕。此外,代赭石還可用於治療五淋(一種尿道疾病)和崩漏帶下等婦科問題,對於安胎及流產後的身體調理也有一定幫助。
換句話說,《本草再新》認為代赭石的功效主要包括:
1. 平肝降火:有助於調節肝臟功能,降低體內熱度。
2. 治血分去瘀生新:促進血液循環,清除體內瘀血,促進新血生成。
3. 消腫化痰:能消除身體的腫脹,化解痰濕。
4. 治五淋崩帶:適用於治療五淋等尿道疾病以及婦女的崩漏帶下等問題。
5. 安產墮胎:對於懷孕婦女有安胎作用,也能用於流產後的身體調理。
- 《 神農本草經讀》: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讀》的記載,代赭石這味藥物的主要療效如下:
在《本經》中指出,代赭石主要用於治療突然侵襲的風邪(賊風)以及由蟲類、毒素所引起的疾病(蠱毒)。此外,它還能清除積存在腹部的各種病理性氣血(腹中毒邪氣),特別是針對女性因氣血失調而導致的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赤沃漏下)有顯著療效。
換句話說,《神農本草經讀》認為代赭石具有驅邪解毒、調節氣血的功能,尤其適用於女性生殖系統的問題。
- 《 神農本草經贊》:
《神農本草經》指出,代赭石主要用於對抗類似強盜一般的風邪與蠱毒,能驅除藏在腹部的各種毒素和邪氣,對於婦女的月經不調、過多,或是長期出血不止等症狀有療效。
換言之,代赭石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是一種能有效抵抗外來病原和體內毒素,特別是對於婦女月經問題有良好效果的藥材。
- 《 本經疏證》:《本經疏證》對於代赭石的解釋如下:
代赭石,在《別錄》中被提及可用於治療多種婦科疾病,包括產後困難、胎衣不下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問題,這些病症多與肝臟的健康狀況有關。此外,它也能用於治療血液循環障礙和血液瘀積,這也是肝臟運作失調所導致的問題。
然而,最重要的效用是其能清除五臟中的血液熱毒。這正是代赭石從頭到尾的核心功效。張仲景在治療上使用了兩種含有代赭石的藥方,一種是旋覆花代赭石湯,這種藥方適用於病邪尚未侵入血液脈絡的情況;另一種是滑石代赭湯,這種藥方則適用於病邪已深入血液脈絡的情況。兩者都是用來治療胃部痞滿的症狀,其中,熱毒雖存在於血液生成的部位但尚未進入脈絡,一旦進入脈絡,熱氣就會散開,無法形成打嗝的現象。患者會感到身體各處有種說不出的不適,這就是全身血液脈絡受到影響的表現。由此看來,代赭石能清除五臟血液脈絡中的熱毒,確實如符節相合般恰當無誤。
以上便是《本經疏證》對代赭石的詳細解讀。
- 《 醫學衷中參西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對於中藥「代赭石」的使用說明如下:
在治療嘔血和鼻血的情況下,主要目標應是降低胃氣。在所有能降低胃氣的藥物中,代赭石的效果是最強的。
如果胃氣不降是由於熱氣所導致,應使用代赭石來降低胃氣,同時配合瓜萎子、白芍等藥物。若患者同時有熱氣和虛弱的情況,可以再加入人參來輔助治療。
若是因為胃部受寒導致胃氣不降,應使用代赭石,並配合乾薑、白芍等藥物(使用白芍是為了防止乾薑的熱性影響肝膽)。然而,由胃氣受寒導致的嘔血和鼻血情況較少見。
如果患者同時有寒涼和虛弱的問題,可以再加入白朮來輔助治療。
若因下焦虛損,衝氣不受控制上衝,導致胃氣不降,應使用代赭石,並配合生山藥、生芡實等藥物。
若胃氣不降,導致胃中的血管破裂,長期無法康復,應使用代赭石,並配合龍骨、牡蠣、三七等藥物。
無論嘔血或鼻血的病因如何,開立處方時都應以代赭石為主,根據具體病情,配合相應的藥物,這樣嘔血或鼻血的症狀一定能得到改善。
- 《 神農本草經疏》: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疏》的記載,代赭石主要針對的是五臟中的血脈熱象,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血痹、血瘀和由風邪引起的病症,還有女性特有的赤沃漏下、帶下等各種婦科疾病。這些病症大都與肝臟和心臟的血熱有關。代赭石性質甘寒,能夠清涼血液,所以對於上述提到的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另外,由於其甘寒的特性,代赭石還具備解毒的功效,因此也能用於處理腹內中毒的情況。古籍中有言:“壯火食氣,少火生氣。”意思是說,如果體內的火氣過盛,反而會導致身體的陰氣衰弱,無法正常運作,甚至造成勃起功能障礙。而代赭石的苦寒屬性可以有效地調節過剩的火氣,從而幫助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治療勃起功能障礙。
此外,代赭石因其質地沈重且有下墜感,所以也被用來應對產婦分娩時胎兒難產或是胎兒下墜的情況,有助於順利生產。
代赭石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代赭石,性微寒、味甘澀,入心、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效。
臨牀研究表明,代赭石可以用於治療多種腫瘤,包括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代赭石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並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此外,代赭石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
2. 鎮痛
代赭石,性微寒,味甘澀,入心、肝經,具有鎮痛、斂汗、止血等功效。
《本草綱目》載:「代赭石,鎮痛,斂汗,止血。」《醫林纂要》載:「代赭石,治頭痛、牙痛、胃痛等疼痛症狀。」
3. 抗發炎
代赭石,性涼、味苦澀、入血分,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代赭石中的有效成分為氧化鐵,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臨牀研究表明,代赭石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改善炎症性疾病的症狀。
4. 抗心律失常
代赭石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定驚、斂陰止汗之功效。用於治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熱病神昏、驚風抽搐、血熱妄行、盜汗不止等症狀。
《本草綱目》記載:「代赭石,味苦,寒,無毒。主治心腹痛,驚悸,癲癇。」《神農本草經》記載:「代赭石,味苦,寒,無毒。主治心腹痛,驚悸,癲癇。」《名醫別錄》記載:「代赭石,味苦,寒,無毒。主治心悸,驚風,癲癇。」
5. 降血壓
《神農本草經》載:「代赭石,味酸、澀,性寒。入心、肺、肝經。」
代赭石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代赭石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鐵,可以降低膽固醇,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降低血壓。
臨牀研究表明,代赭石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並且可以改善血管彈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代赭石是治療高血壓的常用中藥,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降壓藥物聯合使用。
代赭石的炮製
1.代赭石:除去雜質,砸碎,過篩。
2. 煅代赭石:取刷淨的代赭石,砸碎,入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上煅紅透,取出,立即傾入醋盆中淬酥,搗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曬乾,碾成粗末。(每代赭石100斤,用醋兩次共50-60斤)3.《雷公炮炙論">雷公炮炙論》:凡使代赭石,不計多少,用臘水細研盡,重重飛過,水面上有赤色如薄雲者去之,然後用細茶腳湯煮之一伏時了,取出,又研一萬匝,方入。用淨鐵鐺一口著火,得鐺熱底赤,即下白蠟一兩於鐺底,逡巡間便投新汲水衝之於中,沸一、二千度了,如此放冷,取出使之。
4. 《綱目》:(代赭石)今人惟煅赤,以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水飛過用,取其相制,並為肝經血分引用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代赭石注意事項
- 孕婦慎服:《得配本草》記載含有微量砷,孕婦不宜使用。
- 下部虛寒者不宜:《本草經疏》記載下部虛寒者不宜使用。
- 陽虛陰萎者忌之:《本草經疏》記載陽虛陰萎者不宜使用。
- 氣不足、津液燥者禁用:《得配本草》記載氣不足、津液燥者不宜使用。
- 畏天雄:《本草經集註》記載與天雄相剋。
- 乾薑為使:《藥性論》記載使用時宜配合乾薑使用。
- 畏附子:《日華子本草》記載與附子相剋。
- 陰萎者忌服:《本草蒙筌》記載陰萎者不宜使用。
代赭石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嘔吐胃腸出血流鼻血咳嗽吐血心悸頭痛動脈動脈粥樣硬化失眠腹痛月經不調疼痛感冒低血壓癲癇肝癌肺癌胃癌
代赭石含有的化學成分
三氧化二鐵(Iron(III) oxide), 鐵(Iron), 氧(Oxygen (O)), 硅(Silicon), 鋁(Aluminum), 鈦(Titanium (Ti)), 鎂(Magnesium), 錳(Manganese), 鈣(Calcium), 鉛(Lead)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