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癖丸

XIAO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6%
腎經 6%
心經 5%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膀胱經 1%
膽經 0%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消癖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積的功效。消癖丸多用於治療胃脘脹滿、痞塊積聚等症狀,木香可幫助疏通氣機,緩解疼痛,並促進消化,消除積滯。
  2. 燥濕健脾:木香亦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可改善脾胃濕困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消癖丸中常與其他健脾燥濕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消癖丸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脾,扶正祛邪: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脾、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消癖丸以消滅體內病邪為目的,人參可補益脾胃,增強人體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為祛邪提供有力支援。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消癖丸中可能包含其他寒涼藥物,人參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寒傷脾胃的作用。同時,人參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整體療效。

消癖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消癖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濕氣停滯所致的脾胃不適,白朮能健脾燥濕,利水滲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消癖的效果。

2. 固攝中氣:白朮能固攝中氣,防止脾胃氣虛導致的氣血不足。消癖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白朮能固攝中氣,防止氣血下陷,增強脾胃功能,起到治療和預防的作用。

消癖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利用其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肺經,能健脾利濕,消除脾胃濕熱,改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同時,茯苓還能寧心安神,緩解因脾虛濕困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問題。

消癖丸多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脾虛濕困等症,而茯苓的功效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健脾益氣、利濕化痰、安神定志的作用,輔助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消癖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消癖丸多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腫痛、積塊等,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補血養血,改善氣血運行:當歸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運行。消癖丸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而當歸能補益氣血,使藥效更易發揮,提高藥效,並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

消癖丸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消癖丸主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枳殼能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緩解胃腸積滯,幫助消化吸收。

2. 促進藥效: 枳殼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消癖丸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山楂、麥芽等,枳殼能促進藥物的流通,使其更好地發揮藥力,提高療效。

消癖丸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化痰消積: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積止痛的功效。它可以幫助化解積滯、消除痞塊,改善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症狀,與消癖丸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陳皮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損傷脾胃。同時,它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更好地達到消癖除積的效果。

消癖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藥理作用:

  1. 破積消癥:三稜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藥性善於破血行氣,消癥散結,對於癥瘕積聚、肝脾不和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2. 活血止痛:三稜還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瘀血阻滯、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經期腹痛等,也有顯著療效。

因此,消癖丸中加入三稜,旨在通過其破積消癥、活血止痛的藥性,達到消散癖積、緩解疼痛的治療目的。

消癖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破血消積: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氣滯導致的癖積病症,如癥瘕積聚、乳房腫塊等,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行氣止痛: 莪朮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胸痛等,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總之,莪朮在消癖丸中能有效解決因血瘀氣滯導致的癖積病症,且其行氣止痛的功效也能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癖丸中添加桃仁,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活血化瘀,消散結塊: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消腫散結之功效。消癖丸用於治療癥瘕積聚、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桃仁能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使積聚的癥瘕得以消散。
  2. 潤腸通便,促進排泄: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之效,能幫助排泄積滯於腸道的宿便,進一步促進癥瘕的消散,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消癖丸方劑中包含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食化積:麥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消癖丸主治小兒脾胃積滯,食慾不振等症,麥芽可有效改善消化不良,促進食慾,達到消積化滯之目的。
  2. 理氣和中:麥芽亦能理氣和中,消解胸膈痞滿、胃脘脹痛等不適。消癖丸中加入麥芽,有助於改善小兒因脾胃積滯導致的氣機不暢,達到理氣和中的作用。

消癖丸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肝理氣: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消癖丸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香附可疏肝解鬱,使氣機調暢,從而緩解腹痛等症狀。
  2. 調和脾胃:香附亦可行氣消積,調和脾胃,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食積等問題。消癖丸中常與其他健脾和胃藥材配伍,共同起到消食化積、調和脾胃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消癖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積化滯: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其苦能降,寒能清,可有效消食積、化滯氣,對於脾胃不和、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行氣止痛: 川楝子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肝理氣、止痛止痙,對於肝氣鬱結、脘腹疼痛、脅肋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消癖丸中加入川楝子,可起到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相關病症。

消癖丸方劑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溫脾止嘔的功效。

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寒濕阻滯導致的胃脘疼痛、嘔吐等症狀。

消癖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阻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等症狀,草荳蔻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脾止嘔、行氣止痛的作用,提升療效。

消癖丸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消食化積: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化痰止嘔的功效。消癖丸主治脾胃濕熱、食積停滯所致的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砂仁能幫助消解積滯,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脾胃不適。
  2. 行氣止痛:砂仁的辛溫之性,可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食積引起的腹部疼痛。

總而言之,砂仁的加入,既能促進消化,又能緩解疼痛,與消癖丸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

消癖丸中包含輕粉,主要源於其瀉下清熱解毒的功效。輕粉性寒,入肝經,具有瀉熱解毒、清肝明目、殺蟲止癢的作用。

消癖丸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積、脾胃不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腹痛、腹脹、瀉痢、黃疸等。輕粉的加入,可通過瀉下作用,清熱解毒,消散濕熱,同時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消癖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止痛之效。其對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肢體麻木、風濕痺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消癖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疳積的病機多與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風熱內侵等因素有關。全蠍的加入能夠清熱解毒、祛風止痙,從而有效地緩解疳積的症狀,達到治癒的效果。

消癖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是針對其止嘔、降逆的作用。

代赭石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鎮靜安神、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因患者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調,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代赭石能降逆止嘔,平復胃氣,並能鎮靜安神,緩解患者因嘔吐引起的焦慮不安。

此外,代赭石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消滅導致疾病的病邪,進一步促進患者恢復。

消癖丸中包含丁香,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降逆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行氣止痛: 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溫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胃痛等症狀,丁香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消癖丸中加入丁香,能有效改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起到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作用。

消癖丸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化濕消痞:白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化濕消痞、醒脾開胃的功效。消癖丸旨在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脘腹痞悶、食慾不振等症,而白荳蔻能有效去除脾胃濕熱,使氣機通暢,達到消痞止痛的效果。
  2. 行氣止痛:白荳蔻還能行氣止痛,改善脾胃氣機阻滯,進一步緩解脘腹脹滿、疼痛等症狀。消癖丸中常與其他行氣解鬱藥物搭配,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癖丸方劑中添加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補血,改善血虛症狀: 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之效,可改善因血虛引起的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為消癖丸治療脾胃氣虛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病症提供良好的輔助作用。

二、促進組織修復,增強抵抗力: 阿膠可促進細胞增殖和組織修復,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進一步提升消癖丸治療的效果。

總而言之,阿膠的加入不僅能緩解血虛,更可促進脾胃功能恢復,使消癖丸療效更佳。

消癖丸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助於消滅腸胃積滯,促進消化。
  2. 行氣止痛:五靈脂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機不暢引起的腹痛、腹脹,也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因此,五靈脂的加入,可有效解決消癖丸治療的根本問題,提高其療效。

消癖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消癖丸主治脾胃溼熱,導致的噁心嘔吐、腹脹等症。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緩解溼熱引起的胃氣上逆,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2. 燥溼化痰: 半夏兼具燥溼化痰的作用。脾胃溼熱,會導致痰溼內阻,進而加重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燥溼化痰,清除溼熱,解除痰溼對脾胃的阻礙,幫助改善脾胃功能。

綜上,半夏在消癖丸中發揮降逆止嘔、燥溼化痰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有效緩解脾胃溼熱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消癖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痰止咳: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止咳之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者,能有效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2. 祛風止痛: 天南星亦可祛風止痛,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消癖丸中加入天南星,旨在通過其消痰止咳和祛風止痛的功效,改善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消癖丸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效。消癖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生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幫助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對胃的侵犯,進而止嘔止瀉。
  2. 助藥力,增效: 生薑具有助藥力的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消癖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物,生薑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之性,使藥性平和,更加適合脾胃虛寒的患者服用。

總而言之,消癖丸方劑中加入生薑,不僅可以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同時還能助藥力,增強藥效,進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癖丸中包含巴豆,乃因其性峻猛,能瀉下攻積,對於積滯癖塊,有強力攻堅之效。巴豆味辛、性熱,入脾、胃、大腸經,其藥性可攻逐寒積,並能消腫止痛

此方劑中,巴豆往往配伍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寒涼藥物,以減緩其毒性,並使藥效趨於平緩,達到攻補兼施的效果,以達到消除癖塊,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

消癖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和,能消食導滯,有助於化解積滯於胃腸的食積,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消癖丸主治小兒疳積,而神麴能有效促進食慾,改善營養吸收,為治療疳積的重要藥物。
  2. 溫脾健胃: 神麴兼具溫脾健胃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和代謝。對於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佳的兒童,神麴能有效改善其消化能力,促進身體健康。

消癖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1. 消食導滯: 厚朴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噯氣泛酸等症,厚朴能促進消化,排除積滯,緩解不適。
  2. 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逆氣,止嘔逆。對於脾胃虛弱、氣機上逆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厚朴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改善症狀。

總而言之,厚朴在消癖丸中主要發揮消食導滯、降逆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配合,達到治療脾胃積滯、嘔吐呃逆等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癖丸」

組成:

木香、人參、白朮、茯苓、當歸、枳殼、陳皮、三稜、莪朮、桃仁、麥芽、香附、川楝子、草荳蔻、砂仁、輕粉、全蠍、代赭石、丁香、白荳蔻、阿膠、五靈脂、半夏、天南星、生薑、巴豆、神麴、厚朴

功效:

小兒癖氣: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因外感風寒,或因過食生冷,或因積食停滯,或因蟲積,或因肝膽鬱熱,或因氣血虛弱,或因腎精虧虛,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後天失養等因素,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水穀精微不能輸布於全身,而停留在腸胃之中,形成癖氣。癖氣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厭食、腹瀉、便祕、消瘦、發育遲緩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2.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3. 白朮:性味甘、平。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半夏: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5. 草荳蔻: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6. 川楝子:性味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7. 陳皮:性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8. 代赭石:性味甘、澀,歸肝、腎經,具有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功效。

  9. 當歸:性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0. 丁香: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11. 阿膠:性味甘、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12. 莪朮:性味苦、辛,歸肝、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13.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14. 厚朴: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5. 木香: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16. 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17.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養血、強身健體、消除疲勞等功效。

  18.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19. 砂仁:性味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20. 桃仁:性味苦、辛,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21.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22.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

  23.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24.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25.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26.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27.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28. 輕粉: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同時輕粉外用還可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可治療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消癖丸」組成複雜,功效廣泛,具有補氣、健脾、化濕、行氣、止痛、止瀉等多種功效,適用於小兒癖氣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牽牛子1兩(半生,半炒),皂莢(肥者)3挺(燒令煙盡為度),巴豆(去皮心,研出油),夏秋半兩,春冬1兩。
上藥除巴豆外,為末,後入巴豆,再同研勻,用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橘皮湯送下。如常服,為丸如粟米大。每服3丸,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幼兒痞塊瘧疾乳房腺體瘤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潮熱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消癖丸, 出處:《直指》卷十二。 組成:芫花(炒)、朱砂(研細)各等分。 主治:瘧母,停水結癖,腹脅堅痛。

消癖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組成:牽牛子1兩(半生,半炒),皂莢(肥者)3挺(燒令煙盡爲度),巴豆(去皮心,研出油),夏秋半兩,春冬1兩。 主治:小兒乳癖積塊。

消癖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一引《幼幼新書》。 組成:朱砂(研細)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别研如膏),巴豆霜半分,鱉甲(醋塗炙令黃,去裙襕)半兩,犀角屑半兩。 主治:小兒癥癖百病,疳痼,腹脹黃瘦,發渴不常,客忤疳痢,及吐逆不定,心腹多痛,驚風天釣。

消癖丸, 出處:《幼科發揮》卷三。 組成:三棱2兩,莪朮(各醋浸,炒)2兩,陳皮2兩,枳殼(麸炒)2兩,厚朴(薑汁炒)2兩,山茱萸2兩,使君子2兩,夜明砂2兩,黃連(炒)2兩,木香2兩,乾薑(炒)2兩,海藻(洗淨)半兩,神曲2錢,麥糵2錢,半夏曲2錢,乾蟾(炙)3錢,九肋鱉甲(醋炒)3錢。 主治:瘧母、食癥、痰癖、五飲成癖。

消癖丸, 出處:《育嬰秘訣》卷四。 組成:人參2錢,白朮2錢,白茯苓2錢,陳皮2錢,青皮2錢,厚朴(薑汁炒)2錢,枳實(麸炒)2錢,半夏曲2錢,砂仁2錢,神曲2錢,麥芽(俱炒)2錢,鱉甲(九肋,醋炙)3錢,三棱(酒煨)1錢半,莪朮(煨)1錢半,木香1錢半,肉桂1錢,乾薑(炒)1錢,黃連3錢。 主治:痞在脅下,面黃肌瘦,午後發熱似瘧者。

消癖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一。 組成:木香3分,人參3分,白朮3分,白茯苓3分,當歸3分,枳殼(煨)3兩,陳皮(去白)3兩,三棱(炮)3兩,莪朮(炮)3兩,桃仁(炒,去皮)3兩,麥芽(生)3兩,香附子(炒,去苗)3兩,川楝肉3個,豆蔻(煨)3個,縮砂仁1兩,膩粉(炒)1錢,全蠍3錢,代赭石3錢(火煅,醋淬),丁香2錢,白豆蔻肉1錢,阿膠3錢(炒),五靈脂1錢,半夏(生)3錢,南星(生)3錢,白薑(炮)3錢,巴豆3錢(去油),大曲餅5錢,厚朴3錢(薑制)。 主治:小兒癖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