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障散方劑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清熱化痰: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清熱化痰的功效。內障散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代赭石可通過平肝潛陽,降低肝火,並清除痰濁,改善視力。
- 鎮靜安神,止眩暈:代赭石還具有鎮靜安神,止眩暈的功效。內障散中常與其他清肝明目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緩解眼部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
內障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滑,能清熱利濕,且能通利水道,對於內障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利水滲濕:內障常與濕熱內蘊有關,滑石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將體內積聚的濕熱排出體外,從而改善眼部炎症,減輕眼部不適。
總之,滑石在內障散中起到清熱利濕、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內障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內障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內障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內蘊、血熱上攻所致的眼疾,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石膏可以清熱解毒,消散眼部熱毒,同時也可涼血解毒,緩解眼部充血、腫脹。
此外,石膏還可以生津止渴,緩解眼部乾燥,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視力。
內障散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斂瘡的功效。對於內障引起的目赤腫痛、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收斂生肌: 爐甘石能促進創傷癒合,並有助於收斂眼部組織,減少分泌物,進而緩解眼部不適。
因此,內障散中加入爐甘石,旨在清熱解毒,並促進眼部組織修復,達到治療內障的目的。
內障散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能平肝潛陽、鎮心安神,對於因肝陽上亢、心神不寧所致的內障,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肝火、散瘀止痛,對於內障所引起的疼痛、紅腫等症狀,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障散」主治功效分析
「內障散」一劑,見於《名家方選》,被譽為「治內障之靈方」。其組成簡潔,僅由五味藥材組成,分別為:代赭石、滑石、石膏、爐甘石及硃砂。此方雖藥味不多,然其針對眼疾的療效卻不容小覷,以下將就其藥材特性及古籍記載,深入剖析其治療原理與功效。
藥材特性與作用機制
1. 代赭石: 性味苦寒,歸肝經。此藥具有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之效。在此方中,其作用在於平抑肝陽上亢,肝陽上亢易導致目疾,此藥能穩定肝經氣機,鎮靜安神,間接緩解眼部不適。
2. 滑石: 性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滑石具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其利水作用可幫助排除體內濕濁,清熱解毒則能緩解眼部因炎症或濕熱導致的紅腫。
3. 石膏: 性味辛甘大寒,歸肺、胃經。石膏善清瀉肺胃實熱,生津止渴,除煩。眼部疾患常與熱證相關,石膏的清熱之功有助於清除眼部熱邪,緩解因熱邪引起的眼部不適。
4. 爐甘石: 性味甘平,有毒。爐甘石具解毒明目、收斂止癢之效。其主要作用在於解毒收斂,對於眼部炎症、瘡瘍等症狀有效,能促進傷口癒合。
5. 硃砂: 性味甘寒,有毒。硃砂具有清心安神、解毒之功。此藥在此方中主要起到安神定驚的作用,可緩解因心火旺盛或精神因素引起的眼部不適。
古籍記載與療效分析
《聖濟總錄》提到「治內障散翳,狀如酥點潰爛,以針撥如涎散亂,針後,及驚振內障眼,針後還睛湯方。」 可見在宋代,內障散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翳障(角膜混濁)以及眼部潰爛等病症。古時認為,「內障」是指眼睛內部發生的病變,導致視力障礙。其病因複雜,多與肝經風熱、濕熱等有關。
《名家方選》則明確指出內障散是「治內障之靈方」。其用法為將藥材研磨成末,用絹包好,浸泡於熱湯中,每日洗眼五六次。此用法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思想,利用藥液的熱力和藥材的藥性,直接作用於眼部病竈。
綜合分析,內障散以代赭石平肝鎮靜,滑石利水清熱,石膏清熱瀉火,爐甘石解毒收斂,硃砂安神定驚,五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水除濕、平肝安神之效。此方主要針對因肝經風熱、濕熱等因素引起的眼內疾患,如角膜混濁、眼部紅腫、潰爛等,均有良好的療效。此方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外用,可以更直接作用於患處,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代赭石3分,滑石5分,石膏8分,爐甘石8分,朱砂8分。
上為末。
絹包之,投熱湯,日洗5-6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的作用,適用於內障。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內障散,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代赭石3分,滑石5分,石膏8分,爐甘石8分,朱砂8分。 主治:內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