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石軟膏中加入爐甘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炎止癢: 爐甘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緩解症狀。
- 收斂生肌,止血止痛: 爐甘石還具有收斂生肌、止血止痛的作用。對於皮膚損傷、潰瘍、濕疹等,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五石軟膏中加入爐甘石,能夠綜合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收斂生肌、止血止痛等功效,有效治療皮膚病。
五石軟膏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之力強,能瀉火解毒,適用於熱毒熾盛所致的癰腫、疔瘡、丹毒等症狀。
另外,石膏還有收斂止痛的作用,可緩解皮膚炎症引起的疼痛和紅腫。因此,在五石軟膏中加入石膏,可有效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五石軟膏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痱子等,滑石能清熱利濕,消腫止癢,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二、 潤滑止痛: 滑石質地細膩,具有潤滑作用,能減少皮膚摩擦,緩解因皮膚乾燥或粗糙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此外,滑石還能吸附皮膚表面多餘油脂和污垢,保持皮膚清潔,有利於傷口癒合。
五石軟膏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生肌: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在五石軟膏中,白礬可以幫助收斂傷口,促進傷口癒合,減少分泌物,並緩解疼痛。
- 殺菌消毒:白礬具有較強的殺菌消毒作用,可以抑制傷口感染,預防細菌滋生。在五石軟膏中,白礬的加入可以有效殺滅傷口中的細菌,減少感染風險,促進傷口快速癒合。
五石軟膏中加入青黛,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青黛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對於外傷感染、皮膚潰瘍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其二,青黛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青黛能促進傷口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同時也能抑制疤痕組織增生,使傷口癒合後美觀。
因此,五石軟膏中加入青黛,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促進癒合等功效,對治療外傷感染、皮膚潰瘍等病症起到積極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石軟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嬰兒濕疹」,古稱「奶癬」或「胎斂瘡」,多因胎毒濕熱蘊蒸肌膚,或後天飲食失調、風濕熱邪外襲所致。症見皮膚潮紅、丘疹、水皰、滲液,瘙癢劇烈。此方為外用膏劑,通過清熱燥濕、斂瘡止癢以緩解濕疹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 制甘石(31克):
性平,味甘,外用具收濕斂瘡、防腐生肌之效,為治療濕疹滲液、皮膚潰瘔的常用藥,能減少分泌物並促進愈合。 - 煅石膏(46克):
煅後性涼,長於收濕斂瘡,外用可吸附滲液、消退紅腫,配合甘石增強斂瘡作用。 - 飛滑石(9克):
質滑利濕,清熱解暑,外用能形成保護膜,隔離刺激,緩解濕疹瘙癢及摩擦不適。 - 明礬(4克):
燥濕止癢、解毒殺蟲,具收斂作用,可減少濕疹滲出並抑制細菌滋生。 - 青黛(4克):
清熱涼血解毒,擅長消炎鎮靜,針對濕疹熱毒紅腫,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2. 輔料作用
- 凡士林+麻油:
作為賦形劑,麻油潤膚解毒,凡士林保濕成膜,兩者協同既能滋潤乾燥痂皮,又能承載藥物滲透,延長藥效。
3. 配伍邏輯
全方以「甘石、石膏」為主,側重收濕斂瘡;輔以「滑石」利濕護膚,「明礬」燥濕止癢,「青黛」清熱解毒,形成「斂濕—燥濕—清熱」的協同體系。適用於濕疹急性期(滲液多)或亞急性期(紅腫減退但未癒),尤其針對嬰兒嬌嫩肌膚,避免過度刺激。
4. 傳統治療原理
此方遵循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嬰兒濕疹多屬「濕熱夾風」,通過外用药直接作用於病所:
- 物理性作用:石膏、甘石吸附滲液,滑石形成屏障,減少外界刺激。
- 藥理性作用:明礬、青黛抑制病原微生物,減輕炎症;甘石促進組織修復。
- 整體調節:收斂與清熱並用,使濕去熱消而癢止,符合「標本兼顧」的思路。
總結
《五石軟膏》是針對嬰兒濕疹的經典外治方,結合礦物藥的收斂性與植物藥的清熱力,配伍簡潔而重點明確。其設計反映了中醫「濕熱為患,以斂為先」的處理策略,兼顧急性滲出與慢性瘙癢的雙重需求,適合濕疹滲液階段的局部調理。
傳統服藥法
制甘石31克,煅石膏46克,飛滑石9克,明礬4克,青黛4克。
上為細末後。取31克,用凡士林46克,麻油30毫升,放入銅鍋內,加熱攪勻後即成。
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石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制甘石31g,煅石膏46g,飛滑石9g,明礬4g,青黛4g。 主治:嬰兒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